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流氓軍演美議員:公然恐嚇臺灣完全不可接受
 
2024年5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紛紛批評對中共軍隊這兩天圍繞著臺灣展開軍事演習,並稱北京當局的行動只會加速美國對臺灣提供軍事援助的腳步。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領袖表示,北京的做法升高兩岸緊張局勢,不利於該地區和平。對於臺灣新政府上臺後中國(中共)是否有可能進一步升高軍事緊張局勢,有共和黨議員對美國之音說,臺灣人民已經用選票給對岸政府一個明確的信息:「他們不想成為中國(中共)的衛星國家」。 據美國之音報導,臺灣新總統賴清德宣誓就職三天後,中中共軍隊星期四(5月23日)宣布在臺灣周圍展開為期兩天的「懲罰性」演習,稱這是對「台獨」勢力謀「獨」的警告,同時表示該演習是為了檢驗對臺「聯合奪權」、「要域佔控」能力。 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兩黨領袖星期四發表聲明稱,中國(中共)對臺灣民主制度的威脅是不可接受的。 「在臺灣自由公正的選舉和賴清德總統就職後,中國共產黨公然企圖恐嚇臺灣,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和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在聯合聲明中說,「此舉只會強化美國採取具體措施幫助臺灣防衛及遏制中共咄咄逼人行為的必要性。」 「美國和國際社會必須與我們的臺灣朋友堅定地站在一起,應對中共毫無根據地恐嚇世界各地民主社會的企圖。」 委員會主席、來自密歇根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穆勒納爾星期四對美國之音表示,顯然,北京當局的做法已經升高了兩岸的緊張局勢。 「他們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這非常不利於該地區的和平,」穆勒納爾說,「對我來說,各界應該要認識到他們在國內外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我們委員會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對中國)軍事領域和經濟領域的認識,當然,還有他們侵犯人權的行為。」 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共和黨成員、來自密蘇里州的聯邦眾議員布萊恩.盧特克邁耶(Blaine Leutkemeyer)告訴美國之音,中共政府的做法其實是預期中的反應,但臺灣政府仍須謹慎應對。 「臺灣新總統上任,對中國(中共)來說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做法,他們會盡所能看看(臺灣)新總統和他的政府將如何應對他們的行為,所以這是很正常的過程,」盧特克邁耶說,「所以臺灣新總統要非常小心,他需要非常小心他的行動、言論和反應,因為中共政府,中共會很仔細地觀察他。」 盧特克邁耶同時也讚揚了臺灣人民通過自由和民主的過程選出了新總統,並藉此向臺灣海峽另一端的中國傳遞了重要信息。 「臺灣人民(用選票)說話,他們不想要成為中國(中共)的一個衛星國家,」盧特克邁耶說,「我對他們的決定感到驕傲,他們說,『不,我們不要成為中國(中共)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做我們自己的自治國家。』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情況。」 參議院臺灣連線(Taiwan Caucus)共同主席、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湯姆.蒂利斯(Thom Tillis)星期四在前身為推特的社交媒體平臺X發文表示祝賀賴清德和蕭美琴正式宣誓就任,以及支持臺灣對抗中國(中共)的軍事威脅。 「儘管中國(中共)採取恐嚇策略,臺灣人民仍發出了明確的信息:他們希望繼續成為一個民主國家,」蒂利斯說,「我期待共同努力加強我們的夥伴關係,以及在國內外的共同利益。」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羅傑.威克(Roger Wicker)星期四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他將確保臺灣會盡快取得所需的軍事援助。 「當臺灣慶祝其民主時,中國(中共)卻充分展現出對這份價值觀的蔑視。美國應領導自由世界,幫助這個自由的島嶼國家做好對抗中國共產黨的準備,」來自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威克說。 「我將繼續確保包含在國家安全補充法案裡(對臺灣)的20億美元外國軍事資金補助得到正確使用來幫助我們的臺灣盟友。這筆資金曾經並且應該優先用於對抗中共構成的威脅。」 上個月,美國國會通過並由拜登總統簽署生效的總值達950億美元的一攬子國家安全補充法案,內容包括約80億美元用於臺灣等印太地區。此外,法案中另外提供近20億美元指定給美國防部用於協助臺灣及區域夥伴國家,包括回補美國防部援臺軍備;支應國防部對臺的軍事服務、軍事教育及訓練等項目。△
 
分享:
 
人氣:15,18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問界車主使用智能駕駛 擋風玻璃擋的嚴嚴實實!
問界車主使用智能駕駛 擋風玻璃擋的嚴嚴實實!
比亞迪漏電擊人 紙包卡針測試!哪吒電動車防撞梁「雞屎焊」!
比亞迪漏電擊人 紙包卡針測試!哪吒電動車防撞梁「雞屎焊」!
涉洗錢!空殼公司掩飾資金來源,法國沒收中國富豪9間波爾多酒莊;
涉洗錢!空殼公司掩飾資金來源,法國沒收中國富豪9間波爾多酒莊;
自燃頻發 長城汽車4s店起火!比亞迪車內漏電冒火花!
自燃頻發 長城汽車4s店起火!比亞迪車內漏電冒火花!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