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人民幣被指「黑錢」遭凍結 新加坡叫停非銀行管道匯款到中國
 
2023年12月2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繼澳洲銀行近月傳出禁匯人民幣往中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週一(18日)亦宣佈,未來幾個月暫禁止國內所有跨境匯款公司通過第三方代理匯款到中國,只許經銀行或銀聯卡等渠道替客戶匯款。有分析指,中國「鬧錢荒」,加碼管制個人資金流,以不同原因凍結外匯,措施是為防當地流出的資金無故被中國官方扣起。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新加坡金管局週一(18日)與警方發布聯合新聞稿,稱由去年始,截至上週五( 15日)當地警方接獲逾670宗報案,指個人(主要是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公民)匯款往中國後,資金被中國執法機構凍結收款人於中國的銀行帳戶,涉及金額達1300萬坡元(7610萬港元),其中約430宗針對新加坡「山立匯款公司」(Samlit Moneychanger Pte Ltd),另亦包括「長城」和「漢生」匯款公司,暫不知資金被凍結的原因。

當局宣佈,為盡量減少消費者的風險,由明年元旦至3月31日,國內所有跨境匯款公司不得通過第三方代理匯款到中國,只許經銀行或銀聯卡等渠道替客戶匯款;期滿後再研究下一步方案。

涉事的「山立」、「長城」和「漢生」為牛車水新加坡華人熱門選用的匯款公司,不少座落於有新加坡「唐人街」之稱的「牛車水大廈」。當局已安排該三家匯款公司的代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代表,以及39名苦主開會商討策。當局在會中建議,匯款人應透過銀行或銀聯卡等方式匯款,避免在中國的銀行戶口被當地執法機關凍結。

過百人到中國大使館「討說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報道,苦主中有不少從事餐飲、清潔等基層「打工仔」。上月已有逾百名苦主到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求助,至週一(18日)再有過百人到中國大使館「討說法」,期間有人情緒激動,3名女子甚至下跪哭著求使館人員幫忙,稱在中國的家人等著錢過年。有一名聲稱戶口被凍結近一年的女子稱,中國當局要求提供一系列的資料,包括報警記錄、勞動合約或工資單、匯款公司轉賬單據、大使館收條,尤其是匯款流程明細,才能辦理解凍。

目前通過第三方持牌代理機構進行跨國匯款,在國際上是常見做法之一,包括新加坡。不少中國公民一直慣用匯款公司經第三方代理匯款回國,而非用銀行來完成交易,主要考慮到匯款公司匯價較佳且手續較便利。

不過,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以及中共黨媒等近來卻屢發文,強調第三方匯款公司風險高,易墮入「洗黑錢」法網,呼籲中國公民切勿貪圖「高匯率」,須經過銀行等「正規管道」匯款。

分析:冀制止大陸人和企業在新加坡「洗錢」

新加坡禧睿諮詢有限公司(Caerus Consulting)政治風險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向本臺分析指,新加坡近年成為不少中國移居的熱點,認為新加坡當局在維持亞洲金融中心的自由度下,考慮到這一點,都要出手管制。

方恩格說:「雖然新加坡在經濟是很開放,但某程度上管制亦很嚴。最近幾個月有很多相關新聞,有很多大陸人和企業在新加坡「洗錢」,新加坡不希望看到這情形在當下愈來愈發達;新加坡更多管制亦有助於維持該國的信譽(reputation)。」

慎防當地流出的資金 被中國當局以不同原因扣起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則認為,中國的外匯管制經常隨意更改,以達官方政治目的,相信新加坡的管制措施,亦是慎防當地流出的資金,會無故被中國當局以不同原因扣起。

司令說:「由於中國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大,存在嚴重外資從中國撤離,還有資本外逃情況。中國的外匯存款在下降的,在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的情況下,中國只能夠通過一些包括官方授意的各種「螞蟻搬家式」金融水軍,從境外把大量的資本往中國轉移和匯兌,藉此為中國各種經濟建設,包括政府宏觀調控活動,籌募相關的金融資本資源。」

司令又指,新加坡方面的做法亦可堵塞政府對銀行以外的監管「盲點」,包括如微信、支付寶等中國金融網路支付平臺或「地下錢莊」。

中共對個人存取匯款限制不斷「加辣」

值得留意是,去年在新加坡的中國公民戶口出現「凍錢潮」時,正好碰上中共大幅收緊個人銀行存取金額,超出5萬元人民幣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的交易均須申報來源,而且只能匯入同名銀行帳戶及銀行卡,亦即是若需向中國大陸的親友戶口轉賬,則無法透過銀行電匯。上月有新加坡供應商經匯款中心,把近16萬人民幣匯款給中國供應商,但當中12萬人民幣被指是「黑錢」,導致中國的供應商遭公安上門逮捕,並凍結銀行戶口。

自由亞洲電視臺曾多次報道,近年中國大陸對個人存取匯款限制不斷「加辣」,尤其針對第三方匯款。但即使用「正途」銀行匯款,受制於中國資金出入條件愈來愈嚴苛,數以百億計資金被當局要求申報來源等不同原因,令資金難到達客戶手中。

至於華人聚居的澳洲近來傳出禁匯款到中國,當地「國民銀行」(NAB)回應傳媒查詢時,亦決定除了商業交易外,不再處理個人將人民幣匯入中國。△

 
 
分享:
 
人氣:34,83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