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养生养德 养性去五难(图)
 
刘一淳
 
2021年9月3日发表
 
养德首先要养性。性在天谓之命,在人谓之性。心顺理则生,背理则亡。养性首先去五难,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思。

【人民报消息】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意思是说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 那么古人又怎样养德的呢?养德首先要养性。性在天谓之命,在人谓之性。「性」字左边是心,右边是生,表示人生来就有理存于心中,名为性,实为理。心顺理则生,背理则亡。养性首先去五难,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思。 去名利 范蠡功成身退 散尽家财 春秋时期,楚国人范蠡和文种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年,帮助越王灭吴复国,成就霸业。后来范蠡官拜上将军,名扬天下。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写信辞别勾践。 范蠡独具慧眼,从越王勾践的面相看出他的禀性,不可能与臣子共享富贵安乐。他写了一封书信劝告文种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信,后来果然被勾践赐死。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他改名换姓,带着儿子戮力垦荒,耕于海边,并从事经营,置下数十万家产。齐王听闻范蠡是一位贤者,任用他做相国辅佐政务。 很快范蠡官致卿相,家里经营买卖财富达累千金,功名富贵达到极点,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为中国传统的理念讲「盈极则亏」,意思是达到极点就要走向衰落了。 三年后,范蠡辞去相位,散尽家财,离开齐国,移居到定陶(山东定陶),自号陶朱公。在定陶县,父子齐心合力,勤于畜牧农业与经营买卖。没几年,范蠡再次积攒了数以万计的大财富,他经常周济贫苦百姓,当地民众尊称陶朱公为财神。 范蠡因有德而富,名利金钱、高官厚禄因德而生,富而又散,有舍有得。 喜怒宠辱不惊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因过喜疯狂,被屠户丈人打醒。大书法家王羲之因与同门骠骑将军王述争高下,早早断送了生命。因得而喜、因失而悲,心为身外之物所累所缠所绕所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得失荣辱如过眼烟云。 《幽窗小记》中有一副抒情志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大意是视人生宠辱得失如花开花落,视功名利禄如云卷云舒般变幻,去留都无意。寥寥数语道出对待名利和地位的态度。 唐太宗期间,卢承庆因为处事公正被任命为「考功员外郎」,管理官吏考绩。有一次,卢承庆考评官员的过程中,有一位管漕运的官员,因粮船沉水而失责。卢承庆给这位官员写下了「失所载,考中下」的评语。出乎他意外的是,那位官员听后,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一点都不生气,非常坦然地接受了。 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翻沉,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能力可以挽救的,于是改为「中中」等级。可那位官员还是没有发表意见,不说一句感激的话,也没有什么激动的神色,一笑置之。 卢承庆很赞赏他的处事态度,称赞道:「宠辱不惊,难得难得!」最后把评语改成「宠辱不惊,考中上。」 北宋时期,范仲淹坚持「庆历新政」,当卢承庆被谪居邓州时,依然可以做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境界。 汉成帝贪恋声色 诸葛亮慧杖斩情丝 公元前18年,三十三岁的汉成帝路过阳阿公主府,入府作乐。赵飞燕献舞,被汉成帝一眼相中,带入汉宫临幸,晋升为婕妤。 一天,成帝带着赵飞燕一同泛舟赏景,赵飞燕穿着南越进贡的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面轻歌《归凤送远》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歌舞。舟至中流,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倒,冯无方奉成帝之命救护,扔掉乐器,拽住赵飞燕的两只脚不能松手,赵飞燕则继续歌舞。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当时有童谣道:「燕燕,尾涎涎……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赵飞燕姐妹祸乱后宫,诬陷皇后,杀害皇子,应了那句童谣。成帝因纵欲过度而亡,终年四十四岁,无人继承皇位。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夏桀荒淫残暴,沉溺于酒色,宠爱妺喜,最后身死国灭。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纣王好酒淫乐,宠爱妲己,派乐师创作淫乐,严刑峻法,最后自焚失国。 当然,也有剑斩情丝的圣贤,《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观天象,预知人事国命,辅佐刘备创立蜀国。他写的《马前课》预测了世事和后来历代朝代的变迁,人们无不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人。 据说诸葛亮幼年时经常上山学习经学、兵书战法,在山上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邀诸葛亮下棋品茶、聊天。以后诸葛亮每次上山都去拜访那女子,俩人聊得非常开心,可是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就听不进去了。 老师见诸葛亮神不守舍,便对他说:「毁树容易栽树难!你看那女子楚楚动人情不自禁。你可知道她本是天上的一只仙鹤?常来世间勾引凡人?」诸葛亮深感惭愧,向老师请教避开她的办法。老师告诉诸葛亮,趁她在湖里洗澡时把她的衣服藏起来,她来找你,你就用拐杖打她。 果然,仙鹤找不到衣服,现出原形来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抓住牠的尾巴用拐杖打去。白鹤挣脱后飞走了,牠的尾巴被诸葛亮拽掉了,从此不能再回人间。诸葛亮把牠的尾巴做成扇子,时刻警醒自己。 善与恶在一念之间 《太上感应篇》记载:古时候,有个元自实恨缪某忘恩负义,凌晨带着刀去缪家准备杀掉缪某。途中经过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轩辕翁早起诵经,见到有几百位凶神恶煞鬼怪,拿着刀斧跟随着元自实。 没多久,元自实返回来了,轩辕翁看到元自实身后跟着的人都头戴金冠,身佩玉佩,香花旛幢簇拥着,百十成群,十分庄严,脸上都露出祥和喜悦的神情。 轩辕翁召请元自实进入庵堂问他原因,元自实说道:「姓缪的忘恩负义,我刚才正要前往杀他,但是到了他家门口,我想到缪某虽然对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却是无辜的啊!况且他还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杀了他,等于是杀了他一家人啊!因而于心不忍,念头一转就回来了!」 轩辕翁就将刚才所见到的情形告诉他,而且向他道贺:「你的所作所为,神明都已经知道了,你将来必定会享有很厚的官禄啊!」元自实听了轩辕翁的话,勇猛精进认真地行善,后来果然考取功名,官做到宰相。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读书人赵永贞,少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异人告诉他:「你二十三岁的时候,必定会考中功名。」 等到他二十三岁那年参加乡试,前场文章写得极好,到了后场连连失误,结果没有考中。赵永贞感到非常难过,因此向文昌帝君祈求托梦,告诉他不中的原因。 文昌帝君托梦告诉他:「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乡试,但是因为你近来调戏你家的婢女,引诱邻居的女儿,虽然都没有成功,然而你的起心颠倒,意淫缠绵不断,心地日益转暗,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被消除了。」 赵永贞听了文昌帝君的解说,痛哭流涕,发誓决心改过,大做善事,于是刻印戒淫的善书,以警醒世人。结果在下次的乡试中,赵永贞果然考中了解元,做官做到藩宪。 (参考数据:《史记》、《资治通鉴》、《宋史》、《汉书外戚传》、《寿康宝鉴》、《清代名人轶事》)△ (有删减)

 
分享:
 
人气:21,64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