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鼠疫斗士"伍连德博士(图)
 
章阁
 
2020年2月21日发表
 
「鼠疫斗士」伍连德博士。

【人民报消息】黑死病(鼠疫),有人称其「是比军队更可怕的敌人」。回溯100多年前,清朝末期,东北三省出现了严重的黑死病。传播速度之快,在四个月内,夺走了6万人的生命。当时,有一人全权负责抗疫工作,制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他就是伍连德(1879年-1960年)。 对于很多华人,伍连德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在100多年前,他的名字誉满世界。他拥有许多显著的称号,而且都称为第一,譬如他是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是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华人。他主办了中国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还是中国海港检疫管理处第一任处长。 第一起疫病被发现 1910年,在哈尔滨傅家甸,当时居住的中国人有24,000人,第一起疫病在这里被发现。从俄罗斯回来的两位中国矿工入住「魁升员」的客栈后,出现了相同的病症:发高烧,咳血,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据胪滨府(今黑龙江海拉尔市)当局报告,10月25日两位矿工疫毙。继而,整座客栈出现相同症状。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出现同样的死亡现象。人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瘟疫。 地方官将疫情上报北京。由于疫情传播速度惊人,俄国和日本两国对东北三省虎视眈眈,以防疫为借口,派兵进驻东北,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 疫情和外交告急,中国的外交先驱施肇基(1877年-1958年)担任防疫大臣,他推荐31岁的伍连德主持抗疫工作。1910年,圣诞节前夕,伍连德带着他的学生林家瑞来到哈尔滨。然而此时,疫情已经传播了一个多月,受到传染的民众难以计数。 为了查出病因,伍连德与助手从染疫身亡的日籍女子身上,取血取组织进行化验,通过高倍显微镜,发现了鼠疫杆菌,证实疫病元凶为鼠疫。 鼠疫,通过鼠类传染给人类的致命传染病,分为腺鼠疫、肺鼠疫、鼠疫败血症几种。起初疫病发生后,人们不知疫病原因,地方官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疫情沿着东清铁路与南满铁路主要交通动脉,迅速传播,演变为人传人的大瘟疫。这场疫情极为凶猛,2个月内,导致392人丧生。 尽管查到疫病元凶为鼠疫杆菌,但还不清楚为何疫病能迅速导致死亡。一旦感染,几乎必死。起初人们对鼠疫的认知,是老鼠得病后,跳蚤叮了老鼠,再去叮人就将病毒传播到人身上。但东三省大量捕杀老鼠,也未能阻止瘟疫蔓延。 东三省流行的鼠疫称为「肺鼠疫」 东北黑死病之惨烈,令人惊悚。其中一座天主教堂有250人病死。一家瓷器店全家8人全部染疫身亡。有的全家14口人,只有祖孙2人幸存。当时只有七万人口的哈尔滨,就死去了六千人。根据伍连德自述,1911年1月疫情最为严峻。最多的一天有183人死亡。 东北疫情,经西方媒体报导后,举世震惊,迅速登上国际报刊头条。有的西方媒体称黑死病是「比军队更恐怖的敌人」。 伍连德详细探究,发现傅家甸的鼠疫共同点:所有死者都曾处于密封的屋子内。当时死亡群体,几乎是一家一家的集体死亡,死因都是肺部感染,咳嗽咳血最终窒息身亡。他大胆推测,这一类鼠疫细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于是将东三省流行的鼠疫称为「肺鼠疫」。染上肺鼠疫的疫者死后皮肤呈紫色,因此肺鼠疫也叫黑死病。 肺鼠疫,是鼠疫中传染性最强、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从伍连德开始有了明确的肺鼠疫说法。现代人们对鼠疫的认知,认为通过飞沫就可以传播,其依据就是根据伍连德的发现。遂即,他奏请清廷停止捕杀老鼠,转而彻底封锁哈尔滨疫区,切断鼠疫传播途径及交通。 在官员施肇基的推荐下,伍连德成为东三省及山东防疫工作的总司令。整个防疫工作还获得东三省总督锡良的大力支持。 为了控制疫情,伍连德向驻扎哈尔滨的外国领事馆商讨防疫合作。经过逐一拜访,俄国铁路局调集100节空火车车厢,用以协助隔离病人。 当时,俄罗斯防疫站的医护人员对防疫措施不甚了解,也不听伍连德劝说戴上口罩,结果医院的职员染疫身亡。在哈尔滨的法国医生梅斯耐(G.E.Mesny)也不幸染病,仅仅四天就去世了。于是伍连德教医护人员用纱布和棉绒遮挡口鼻,作为基本的预防措施。 由于黑死病对肺部的破坏实在太快,让人防不胜防。不仅防疫人员戴口罩,邮差、警察、百姓等都戴起口罩。后来这种口罩也称为伍氏口罩。 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伍连德动员了中西医师、军队、警察等所有资源,抵御疫情蔓延。地方当局出动军队控制人口流动。凡是患有鼠疫的病人,他们的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设置疑似病院和专门的隔离场所,以及火车厢隔离所。 为控制疫情,整个傅家甸还被分成四个区,每区设有消毒站、消毒车和医务人员及警察。并有1,100多名士兵把守外围。每天派出四至六组巡察队巡视各家各户。一旦发现鼠疫病患和疑似病例,紧急送往医院与隔离所,同时对他们的住所进行消毒。 由于寒冬时节,哈尔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土地冻结,无法埋葬疫毙者。所有的棺材堆积在一起,长达一公里。中国民俗不实行火葬。但若不处理这些尸体,就会留下巨大隐患。伍连德上报清廷,获得火化许可。1911年1月31日,中国第一次举行了大规模集体火葬,将两千副棺材集体焚毁。 此后,传染病的疫情得到控制。1911年3月1日,在哈尔滨傅家甸,收到最后一例鼠疫病例。 据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院士马伯英教授介绍,当时鼠疫停止颇有戏剧性。快要过中国新年时,伍连德跟地方官员、百姓说,过年那天要大放炮竹。因炮仗中的火药主要成份是硫磺。炮竹声声炸裂,满城弥漫着硫磺的味道,而硫磺能起着消灭鼠疫杆菌的作用。 哈尔滨疫情得到控制后,长春、沈阳等城市的疫情还在肆虐。伍连德等人将在哈尔滨使用的措施推广到这些地区。至四月底,整个东三省和华北的黑死病就得到控制。 这场惨烈的黑死病夺走了六万人的生命,耗费白银一千万两,导致经济损失达一亿元。 公开疫病实情有效地阻止了黑死病 时隔一百多年,当时的防疫和抗疫记录,至今还珍藏在辽宁省档案馆。在这些档案中包括各地抗疫例行会议记录,各地拨款数额,以及清政府主办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大会。 在伍连德的带领下,肆虐东北的黑死病,不到四个月就被扑灭了,为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挽回不少颜面。 当时黑死病发生后,地方当局公开疫病实情,各级官员没有隐瞒,而是大力协助防疫。加强隔离与消毒,各部署人员采用防范,佩戴口罩,加强消毒,并火化疫毙者尸体等等。一切信息公开,在公众的支持和协助下,伍连德有效地阻止了黑死病。这段历史对当今依然富有启示。△

 
分享:
 
人气:22,01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