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張僧繇畫龍飛天 李思訓畫魚入水(圖)
 
2018年9月21日發表
 
張僧繇「畫龍點睛」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

【人民報消息】中國歷史上有諸多書畫家都信奉佛、道教,崇尚修行,因此留下許多神奇的故事,如「畫龍點睛」的張僧繇和「畫魚入水」的李思訓,史書上都有記載。 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南朝梁吳中(今江蘇蘇州)人。梁武帝天監中爲武陵王國侍郎、在宮廷祕閣掌管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 據《續畫品錄》記載,張僧繇「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他對於道、釋、人物、龍、馬等無一不工,多作卷軸畫和壁畫。張僧繇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爲「畫中四聖」。 梁武帝崇奉佛教,當時凡是需要裝飾的佛寺,多命張僧繇畫壁畫,他所繪的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 據唐朝許嵩所著的《建康實錄》記載,有個「一乘寺」是梁代邵陵王王綸建造的,寺門畫有「凸凹花」,據說是張僧繇的手跡。張僧繇用的技法是天竺的暈染法,以硃砂及青綠色來渲染,遠望凹凸有致,給人以極生動的立體感,而近看卻是平面的,因此成爲該寺的特色,人們覺得很不可思議,乾脆把一乘寺叫成「凹凸寺」。 張僧繇也善於畫龍、鷹、花卉等,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畫龍。他畫的龍可用「神妙」二字來形容,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張僧繇這兒來的。 據《歷代名畫記.卷七》記載:有一年,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每條龍都畫得十分傳神,許多香客和遊人紛紛前來觀看,都讚不絕口。 但是,很多人覺得這些龍雖然畫得活靈活現,好像隨時都可以飛起來,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四條龍都沒眼睛,於是有人就請求張僧繇把龍眼睛點上。 誰知張僧繇卻說:「如果畫上眼睛,龍就要飛走了!」人們覺得他這話很荒唐,根本不相信,堅持要求他給龍點睛,最後他推辭不了,只好把兩條龍的眼睛畫上。 結果張僧繇剛剛畫完不久,只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穿壁凌空而起,騰雲駕霧地朝天空飛去。圍觀的民衆看得目瞪口呆,而沒有畫眼睛的那兩條龍仍然留在牆壁上。 畫魚入水 唐代書畫家李思訓是唐朝宗室。他善畫佛道、山水、樓閣、花木、鳥獸,除了取材實景,多描繪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和奇異秀麗的山川,還結合神仙題材,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山水畫境界,即所謂「時靚神仙之事,合然巖嶺之幽」。《唐朝名畫錄》稱李思訓爲「國朝山水第一」。 唐明皇曾召李思訓畫大同殿壁畫,兼掩障。唐明皇曾對他說:「卿(在大同殿)所畫掩障,夜聞水聲。」並評價道:李思訓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沒有技近乎道,並且不爲富貴所埋沒,他怎麼能夠得此荒遠閒暇之趣! 據《臥遊記》記載:李思訓曾畫一魚,畫完後還沒來得及畫水草等背景之時,有客人叩門拜訪,不得不去接待,回來時找不到剛剛完成的畫作了。讓童子四處尋找,發現原來是被風吹入水池中,撈起一看竟變成一張白紙。不久後,他竟在水池中發現一條和他畫的一模一樣的魚。李思訓便又畫了幾條魚,投入水中,發現都離開了畫紙,如真魚一般在水中游動,過了一天都未散去。△

 
分享:
 
人氣:41,93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