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李母教子 为官要图清白(图)
【人民报消息】唐朝初年,有个名叫李畲的河北高邑人,家境贫寒,父亲因病早早地离开人世,母亲李夫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并供他读书,教育他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聪明好学的李畲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踏入仕途后,他牢记母亲教诲,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深受百姓爱戴。由于他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武则天皇帝将他调往京城任监察御史,主管考察官吏、巡视郡县、检查刑狱等。 一天,李畲在官邸审阅案卷,官仓小吏,奉命前来送廪米(薪俸)。家人量米时,发现比规定的数字多了三斛。李畲感到十分奇怪。小吏解释说,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惯例,过去给历任御史大人送米,也是如此。 李畲正色说:「我是朝廷执掌考察百官的官员,岂能执法犯法?多收三斛,无功受禄,是不许可的。」要小吏速将多出的米带走。小吏因奉上司之命到此,不敢擅自作主,婉言拒绝李畲的要求,向他保证下不为例。 李畲见状转念一想,如今官场积习已久,颓风难改。况且三斛米和那些贪官污吏们搜刮的钱财相比,真是九牛一毛。于是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正在这时,后院里传来母亲的呼唤。李畲赶至后院,原来母亲也知道事情的原委。只见她神情严肃地说:「儿啊,这可千万使不得。娘只吃你份内的廪米,这多余的一粒也不能留。」 李畲自知有错,但因已答应小吏「下不为例」,如今又要悔言,面子实在难舍。于是便对母亲说:「这次就算了,我已吩咐小吏下次不要再多送。」 李母一听大怒,声色俱厉地说:「廪米是万民血汗,怎能随意多收?『下不为例』原是官场恶习,如何可以说出口?你身为考察百官的官吏,自己却不能遵纪守法,又如何去正人呢?」 李畲听了不觉愧疚难当,连连谢罪,并立即回到前厅,将多出的三斛米命小吏带回,还付给小吏力资。小吏十分感动地说:「付力钱,朝廷虽有明文规定,可从来就是句空话。小的不知给朝廷御史官送过多少次廪米,可谁也不曾付过一次力钱。」 小吏走后,母亲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早对你说过:处贫贱时,要有志气;为官吏时,要图清白!三斛米虽然值不了多少钱,却在官德上涂下污点。你要记着:办事要秉公,不畏权势,不欺弱民。即使仕途不顺,我也宁愿与儿回河南老家,你种田,我打草鞋,照样能过清白日子啊!」 李畲听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连夜写出自劾状纸,揭发廪官滥送廪米,讨好官吏、糟蹋百姓血汗的罪行。迫使大小官吏纷纷退回多收的廪米,付出该付的力钱。 李母不因为自己儿子已成功名,身居高位,而放松对他的严格要求。 (资料来源:清代《渊鉴类函》)△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