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公務員考試遭淘汰 因試卷雷同(圖)
從全國範圍看,在公務員考試中被認定爲「雷同試卷」而取消成績的大有人在。

【人民報消息】2017年4月下旬,31歲的劉伶參加2017年天津市公務員考試,報考天津市教育系統某機關處室。 5月12日,她在網上查到筆試成績,排名第三;6月10日的面試中,她取得第一名,總成績升至第一。這下劉伶覺得自己鐵定會被錄取了。她對考錄程序並不陌生,當年她就是參加公開招考獲得現在的工作。劉伶滿心歡喜,等着到新單位上班了。 然而,接下來事情發生了逆轉,等來的卻是一場意想不到的意外。 得滿分的是否都該取消成績? 據《中國青年報》2017年12月29 日報導,劉伶現在天津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參加公務員考試,綜合成績第一併通過體檢後,她以爲板上釘釘了。8月29日,她突然接到次日到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面談的通知。 「當時就有點納悶,心想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劉伶特意帶上自己的學歷證、學位證等個人履歷證明,「萬一有什麼誤會,也可以解釋清楚。」 劉伶記得,等待她的是考評中心的兩位主任、兩位工作人員和她報考單位的一位代表。一位姓施的主任向她詢問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的一些情況,包括「考試難度如何?」「有無參加過筆試培訓班?」「有無發現考場有何異常情況?」等。 劉伶回答,自己沒參加過培訓班,在考試中只認真作答自己的試卷,並未注意考場有什麼情況。 隨後,她被告知「本次公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被判定爲雷同試卷,取消成績」。她一下子蒙了,「頭一次聽說試卷雷同,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劉伶本能的反問:「筆試成績取消,爲什麼還讓我參加面試、政審?」「怎麼判定試卷雷同?」「誰和我雷同?」「爲什麼不看一下現場監控錄像?」 工作人員回答,公務員考錄期內,任何階段發現違紀問題,都要處理並追究責任。因爲沒有發現她的違紀行爲,不會被禁考,只是本次成績取消,以後還可以再考。 很矛盾的說法,既沒發現她的違紀行爲,但卻被取消本次成績,這樣的解釋並不能讓劉伶信服。 9月4日,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向劉伶送達《公務員考試成績無效處理告知書》,同時也說明「如有異議,可向本單位提出申辯」。 據工作人員解釋,這是一種爲了防止高科技作弊行爲而使用的作弊甄別方式,「雷同試卷」不一定只出現在鄰座之間,還有可能出現在不同考場。存在一種可能:有些考生參加考前押題培訓班。 劉伶多次通過口頭和書面形式提出申辯,表示她無法接受沒有進一步調查覈實雷同原因、沒有違紀證據卻取消成績的「自相矛盾」的處理辦法。 她認爲,考試中只有違紀和沒有違紀兩種可能,如果違紀決不能姑息;可如果沒有證據,爲什麼要取消成績? 劉伶說,天津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都是單選題,如果考生作答思路巧合,答案相似度高的小概率事件是客觀存在的。得滿分的考生,答案都是「雷同」的。「照這個邏輯,得滿分的考生是不是都該取消成績呢?」 考場監控錄像「已經失效」 但她的申辯無效。9月11日,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向她送達《公務員考試成績無效處理決定書》:「你在參加2017年天津市公開招考公務員考試錄用中,在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考試環節中有與其它報考者之間同一科目作答內容雷同情形,依據《公務員考試錄用違紀違規行爲處理辦法》,給予你當次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考試成績無效的處理。」 從「告知書」到「決定書」,劉伶的問題一個都沒有得到解答。人才考評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她,只有通過向上級行政機構申請行政複議才能得到進一步資料。而對於劉伶一再要求看到用於取證的監控錄像,該工作人員稱:「由於時間太長,監控已經失效,無法查看。」 每次關鍵時刻,監控就有「被失效」的說法,網友說:「監控都很有智慧,知道自己何時該好,何時該壞掉。」「監控姓黨,絕對忠誠。」 劉伶申請行政複議,要求撤銷處理決定。 12月1日,她收到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行政複議決定書》,行政複議的結果是維持之前的處理決定。 在這份《行政複議決定書》上,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首次答覆劉伶「雷同試卷」的一些細節。「經國家公務員主管部門指定機構『北京語言大學考試安全研究中心』偵測,申請人與參加本次考試的同考場同排相鄰考生爲雷同試卷」。 天津市人社局認定,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作出的決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 劉伶告訴記者,在拿到《行政複議決定書》時,天津市人社局給她看了另一份數據,不允許她拍照記錄。根據這份資料,她和鄰桌的試卷被認定爲雷同試卷,120道題中108道題答案完全一樣。 她認爲,自己的試卷可能是被鄰桌考生抄了才出現「試卷雷同」,「憑什麼別人的抄襲行爲要我來承擔後果,而真正作弊的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罰?」 從口頭、書面申訴再到行政複議,她不理解:「他們都說是按照規定執行,爲什麼就不能去實際調查一下?」 她認爲這是相關部門不作爲的懶政,只依賴所謂科學手段監測,卻對考場監控視頻等其它調查手段視而不見,沒法給考生交代。「作弊就該按照5年禁考或其它方式處理,這種只取消成績的做法算什麼?」 參加2017年天津市公務員考試的另一位考生,經歷與劉伶如出一轍。同樣是筆試、面試、體檢全都通過,卻於8月底被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告知「試卷雷同,成績取消」。多方申訴未果後,她只能把天津市人才考評中心告上法庭。 這則報導在某個網站,短短二天就有40,791人蔘與,1,101則回貼。最多跟帖的是:「大家心裏都明白。」 不少網友認爲:「你的位置已經被人打好招呼了,找個理由讓你出局。」「在我國是平常的事啊。公務員,還有那些事業單位,國企都是一個熊樣,能力再強,比不上關係過硬。曾經在一個國企單位,一個項目26個人,最後發現只有兩個人沒有關係和背景,其中就包括我。」 有過來人奉勸想要報考公務員的民衆,在現在的社會體制下,如果不是真的有背景保證錄取,那最好還是不要去湊那個熱鬧報考熱門崗位,都是給蘿蔔量身定做的坑,你怎麼能進去?還真以爲是都靠考試成績啊?天真成這樣還真不適合當公務員。△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科學家堅持把那叫黑洞 你看着玩(多圖) 2018/1/5 (307,549次)
習近平要想安全 只有這條路可走(多圖) 2018/1/4 (300,955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6) (圖) 2018/1/3 (155,390次)
幫無痛家族 醫學家碰一鼻子灰(圖) 2018/1/2 (123,029次)
人民報元旦獻辭:卜算子·2018(圖) 2018/1/1 (270,078次)
蔣公千古!1946年大陸民選老照片(多圖) 2018/1/1 (278,515次)
高智晟律師的書一出,於泓源下臺了(圖) 2017/12/29 (237,716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5) (圖) 2017/12/26 (145,444次)
若不改,天文學家可能有一天會失業(多圖) 2017/12/24 (285,867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4)(圖) 2017/12/18 (142,401次)
習近平,祭奠和活摘 你同時以國家名義進行(多圖/視頻) 2017/12/15 (2,368,868次)
中共的"一帶一路"嚇暈南亞各國(圖) 2017/12/13 (279,613次)
黨官私下說:習近平是不是吃錯了藥(多圖/視頻) 2017/12/12 (443,171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3)(圖) 2017/12/11 (146,698次)
馬雲演單口相聲:億萬富豪還是奴才(多圖) 2017/12/9 (250,597次)
習近平爲世界定義光明未來 蔡奇窩裏忙刺刀見紅 (多圖) 2017/12/7 (715,967次)
手術瀕死見天堂 美國女子接使命再返人間(圖/2視頻) 2017/12/5 (287,674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2)(多圖) 2017/12/4 (165,690次)
習近平的"廁所革命"和軍官的"活塞運動"(多圖) 2017/12/1 (271,926次)
「婊子陳」助江破壞中華文化(圖) 2017/11/30 (677,849次)
神的呼喚!白宮聖誕節重返200年悠久傳統(多圖/2視頻) 2017/11/29 (371,209次)
施比受更有福:一個游泳池的故事(多圖) 2017/11/27 (290,919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1)(多圖) 2017/11/26 (189,074次)
李克強否認熱傳的這個感言是他說的(圖) 2017/11/25 (686,954次)
歷史被揭開!中共根本沒有"一大"(多圖) 2017/11/24 (714,517次)
6歲女孩與流浪犬心靈對話的祕訣(多圖) 2017/11/24 (140,273次)
習近平的這種說法與歷史完全不符(圖) 2017/11/20 (256,378次)
現任高官:習近平與江澤民半斤八兩(多圖) 2017/11/19 (447,021次)
人類即將發生大事!繼《九評》之後的又一鉅著(多圖) 2017/11/18 (277,932次)
幾個託夢的新聞 現代人還真得看(圖) 2017/11/14 (164,214次)
這姑娘專款不專用 在美國竟然OK(多圖) 2017/11/13 (233,078次)
你的時辰還未到!回去告訴活着的人(多圖) 2017/11/7 (159,390次)
初心換!中紀委網站重磅專欄告別之後(多圖) 2017/11/6 (235,789次)
習近平率常委上海拜碼頭 各唱各的戲(多圖) 2017/11/4 (260,405次)
一個震驚世界的新聞:對科學家的救贖 (多圖) 2017/11/3 (314,99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