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累斯顿圣母教堂一日之间成为一堆废墟。
历劫重生的圣母教堂,愈加散发出重生之美与圣洁之光。

【人民报消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财富,那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记忆;那是一个不可逆转、不可复制的时空历程。举凡留下的历史见证,无论古建筑还是古文物皆弥足珍贵,因为一旦毁坏再也无法复原。然而,德国却用那份对历史的尊重和决心,告诉世人:废墟中「复原」古建筑,并非不可能! 德累斯顿 美在重生的力量 战火无情,烧掉城镇、烧尽家园,却烧不毁一个民族的尊严和那份历史的记忆。二战后重生的城市,在德国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易北河畔最美的古城——德累斯顿(Dresden)。由于战后被划归共产主义东德,德累斯顿的重生之路走得尤为艰辛,那在强权下保住的每一堆废墟、每一栋古楼,都是民众的心血与泪水。 德累斯顿的圣母教堂(Frauenkirch)堪称重建奇迹的杰作。教堂始建于1726年,历时17年最终完成。华贵的巴洛克风格及优雅的气质,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可与伦敦圣保罗教堂媲美的穹顶与音效,堪称世界之最。 二战中,圣母教堂被轰炸得只剩下两堵墙,这个95米高的美丽巨人,在一天半的时间内慢慢垮下,最后变成一堆12米高的废墟。当时的东德政府,既不打算出钱重建教堂,也不打算妥善安置废墟,甚至一度用废墟中的石块铺设停车场。德累斯顿的艺术家与文人赶紧号召民众,启动紧急措施保护废墟。民众与政府斗智斗勇,自发出钱出力,终于让这堆废墟安睡50年。 两德统一后,圣母教堂终于等来重建的机会。1993年的圣诞夜,安静了50年的圣母教堂第一次响起了弥撒歌声,乐队在废墟之中奏响圣乐,人们兴奋、感动、欢呼、流泪。重建工程于1994年正式启动,德国人选择了最艰难却也最让人尊敬的方式。 他们在巨大的废墟上挑拣出还能用的材料,将一块块砖瓦测量、拍照、鉴别、分类、编号,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8,000多块残骸全部清理完。又用了11年的时间,把幸存下来的一砖一瓦送回原位,不足部份以新材料补充。如今的教堂,有43%的建材是从废墟中挑拣出的,共计3,539块砖,重达6万吨。人们称这一工程为世界上最大、最难的拼图。 2005年,人们为教堂拼上最后一块砖石。完工那天现场2.5万德国人安静的拍手,内心充满感恩。圣母教堂的重建经费高达1.79亿欧元,德国人自己捐的就超过1亿欧元,史无前例。 德累斯顿的其它古建筑,也都有一部自己的血泪史,比如著名的国都王宫(Residenzschloss)、茨温格宫(Zwinger)、森帕歌剧院(Semperoper)等。如今来到德累斯顿,从这些非凡建筑的外表来看,根本无法相信它们是近年重建的产物。古朴的外观、斑驳的墙身,那些被烧过的黑色痕迹,分明记录了曾经的战火、曾经的历史,人们慨叹,这是欧洲最美的城市。 宁花巨资 也不让历史留白 德累斯顿的故事,绝非德国的个案。在德国各地,原样重建的建筑比比皆是,比如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该故居始建于17世纪,被战火夷为平地后,用7年时间完全按原样重建,是德国复原史上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 整栋楼房共有四层,在歌德诞生的房间里面还保留着刊登歌德出生消息的报纸,歌德那几个盛满书籍的书橱,依然放在书房里,歌德的手稿及其写作的鹅毛笔、他的部份著作,均完好地保存在展柜里。 来参观的人们,看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因为屋里的家具等是战争时及时转移出来的,皆为真品。房屋建筑风格和家居布置展现了后巴洛克时期市民的住宅布置艺术风格,这鲜活的样板,为后世留下了最真实的历史。 位于柏林的皇宫——柏林城市宫(Berliner Stadtschloss)则是一栋尚未重建完工的古建筑。城市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期,自1702年开始,普鲁士国王对宫殿进行了几次规模宏大的扩建,把它打造成美轮美奂的巴洛克经典建筑,那长长的彼此相连的厢房布局以及浮凸着金银色泽的华丽大厅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瑰宝。 二战的炮火使城市宫遭受重创。1950年秋,接手该地区的东德又把这一宫殿当成帝国主义象征而彻底炸毁。两德统一后,经过长达20年的大讨论,重建方案及资金终于一步步落实,一些艺术爱好者和建筑专家,对所剩无几的建筑碎片和有着城市宫身影的老照片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研究。 2008年11月,意大利建筑师Franco Stella的重建工程设计草案赢得一致好评。草案基于城市宫的历史平面图,完全按原样建造巴洛克建筑外观的三面外墙,以及内部庭院和大穹顶,但考虑到宫殿的整体效果和实用价值,宫殿朝向施普雷河的第四面外围墙体和大部份内部采用了现代建筑风格。 城市宫重建工程的筹备工作自2012年初开始,主要是迁移地下文物以及打地基。整个重建工程计划于2018年完工,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重建完成后,意味着柏林这座多灾多难的国际都市终于能够找回历史中的一大块空白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