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一代仁君 宋太祖赵匡胤(图)
【人民报消息】宋太祖赵匡胤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好皇帝,其「千里送京娘」、「华山不纳粮」等故事家喻户晓。下面选录的几则宋太祖的事迹来源于宋人笔记和《宋史》,能让我们更全面的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因子巷 后周显德四年,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猛攻南唐的楚州。楚州守将张彦卿誓死抵抗,城破之后,依然率领残兵在城内巷战,全部战死,无一生降。周兵死伤惨重,为了报复楚州人的抵抗,也为了震慑南唐小朝廷,周世宗下令将楚州城中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杀死。 当时,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在楚州城北指挥作战。他来到一条巷子前,看见路边横卧着一具已被砍掉脑袋的年轻女尸,她怀里的婴儿还含着母亲的乳头在吸吮。赵匡胤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急忙向周世宗请命,停止屠杀;同时,把这个婴儿抱回军中,并设法寻找乳母喂养他。巷中居民因为这个婴儿的缘故躲过了一场劫难,后来人们把这条巷起名叫「因子巷」。(事见《曲洧旧闻》) 雪夜访赵普 宋太祖经常私访功臣家。赵普每天退朝回家,都不敢更换便装以备皇上突然来访。有一天,天降大雪到傍晚还未停止,赵普估计皇帝也许不会外出了。过了很久,赵普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太祖站在风雪之中。太祖说已经约好了皇弟赵光义,很快,赵光义也到了。君臣三人围炉而坐,烤肉喝酒。赵普的妻子为太祖兄弟斟酒,太祖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嫂。 太祖切入正题,与赵普商议攻取北汉的事。赵普说:「北汉是宋与西北的天然屏障,若先灭北汉,那么西北方就得由我们独挡。不如先平定南方,再挥师北上,那时北汉弹丸之地便插翅难逃了。」太祖笑道:「正合我意,只是特意来听听你的意见罢了。」(事见《宋史赵普传》) 御厨使 赵匡胤在太原做节度使的镇将期间,住在一个姓李的老婆婆家里,老太太对他很好。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派人寻访李老太太,得知她已经死了,找到她儿子,任命他为御厨使。时间长了,这小子没升官,心里不满,请求离去。太祖说:「单凭你的才能,御厨使都做不到的。爵禄是用来招纳贤能之人的,而我却用来恩典旧人,这让我愧对士大夫,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事见《后山谈丛》卷五) 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在位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不公正。他怕皇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托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太祖愤怒地对他说:「我委任你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合不合适呢?如果皇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就要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很害怕,就更改榜单上的名字,使之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才将榜单贴出去。(事见《资治通鉴》) 刘𬬮疑酒 南汉后主刘𬬮在降宋之前喜欢置毒酒杀害大臣。降宋后的某天,赵匡胤召集群臣和刘𬬮饮酒。赵匡胤倒了一杯酒赐给刘𬬮。刘𬬮想起自己在南汉时的所作所为,怀疑酒中有毒,捧杯流泪说:「我自知罪不容赦,陛下既然不以死罪处置我,我愿意做一名平民,让我看看太平盛世。我不敢饮这杯酒。」赵匡胤哈哈大笑,说:「我把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放到别人的胸膛里,怎么会这样做呢?」立即拿过刘𬬮的酒杯一饮而尽,另外倒了一杯酒赐给他。(事见《宋史太祖本纪》) 不亡何待 皇宫中的苇帘都用青布包边;太祖日常穿的衣服,洗涤多次还在穿。魏国长公主(太祖女儿)短袄上装饰着翠鸟的羽毛,太祖告诫她不要再用了,并教诲她说:「你生长在富贵之家,应当懂得珍惜福分。」太祖看见孟昶用珠宝装饰的小便器具,把它打碎了,说:「你用七种宝石装饰便器,那该用什么器皿来盛放食物呢?像你这种行为,不亡国还等什么?」(事见《宋史太祖本纪》) 命正其罪 陕州人范义超在后周显德年间因为私仇杀了同乡常古真一家十二口人。常古真的小儿子常留留侥幸逃脱。到宋初,他抓住范义超送到官府处理。陕州的官员上奏:按照宋朝初年发布的赦令,应当宽恕。太祖说:「哪里有杀一家十二口,还按赦令宽恕的呢?」于是下令按杀人罪处死范义超。(事见《宋史刑法志》)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捕鸟雀。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太祖急忙召见了他,发现他上奏的只是很平常的小事。太祖生气了,责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臣子回答:「臣以为这事比弹鸟雀要紧急。」太祖更加生气,用斧子柄撞他的嘴。臣子的两颗牙齿被撞落了,他慢慢弯下腰拾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怒问他:「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臣没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史官记录今天这件事。」太祖既害怕又高兴,知道他是个忠臣,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嘉奖他。(事见司马光《涑水记闻》) 太祖三誓 赵匡胤立国之后,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子孙的誓约。誓约锁藏在宫殿的密室里,宋朝历任皇帝即位时,都必须进殿跪读。这份誓约至为机密,除了特定的宫中人士之外,甚至连宰相都不知道。后来金朝打败宋朝,占领皇宫时才发现它。誓约的内容有三点:(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不加农田之赋。(事见王夫之《宋论》) 太祖的这三条誓约,就是宋朝的施政底线。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这份誓约,从柴氏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以及赵匡胤后的每位宋朝君主,都未轻易杀戮大臣的史实就可以证明。 其中第二条的「不杀士大夫」至关重要,它成为制度保障,使得赵宋这个由武夫开创的王朝,到达后人艳羡的「文治巅峰」,士人的风骨、学问和能力得到全方位展示。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苏轼曾在诗文中讥讽朝廷,甚至影射皇帝,这在其它朝代不诛九族也得死好几遍。但在不杀士子的大宋,他只是被贬官而已,还复出了。否则,「赤壁」二赋等千古名篇我们将无缘得见。难怪人们说宋朝是读书人的乐园。 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等人立国,身边都是文臣如织、猛将如云,但赵匡胤手下,叫得响的只有一个半拉子赵普。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结束长达七十多年的战乱,奠定了大宋三百年的基业。他开创的「建隆之治」也名垂后世。 宋太祖是雄才与仁心的完美结合体,其人格魅力令后世深深折服。司马池曾告诉儿子司马光:「国家所以能混一海内,福祚延长,内外无患,由太祖以仁义得之故也。」 北宋名臣范仲淹曰:「祖宗以来,未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大儒程颐曰:「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宋太祖推崇备至:「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