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农民办"草根图书馆" 43载免费开放(图)
 
2017年11月5日发表
 
刘石江的农家图书馆。
图为学生在农家图书馆内阅读。

【人民报消息】位于福建宁德市寿宁县竹管垄乡竹管垄村的「刘石江农家图书馆」,是一座二层砖混农舍。记者近日走进这个农家图书馆,只见10余名中小学生和村民正各自拿著书看得津津有味。 「孩子们放假的时候是书屋最热闹的时候,每年假期,他们大部份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60来岁的刘石江如是说。 见到刘石江时,他正忙着分类整理新到的报纸和图书。他说,自1974年创办这个农家图书馆,已走过了43个春秋,这是寿宁第一家农家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 据中新网2017年11月5日报导,1974年7月,刘石江从寿宁二中高中毕业回到竹管垄家中。那时,每当夜幕降临,村民就要求刘石江讲讲新奇事。农村的夜晚特别漫长,没多久,他就感觉自己「墨水洒尽,挤不出多少东西了」。 刘石江称,大多数夜晚,村民们都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如何才能给自己和村民健康的休闲方式呢?」刘石江决定买些书籍回来,获得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买书,身无分文的刘石江将家中仅有的一头猪卖了200元,又向人借了400元。他到城关购置了1,000多册书和书架、桌椅等,并在家里腾出一间屋子,每天分时段对村民开放。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村民改变了无聊中打牌的习惯,聚拢到刘石江家里,有的借小人书,有的借小说,有的借农业生产技术的书籍。这个图书馆更是吸引了村中爱好读书的学生和老师。 眼看图书馆越来越受村民欢迎,刘石江却遇到了一个难题。1979年9月之前,刘石江的图书馆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每月获得15元补贴;但这之后,补贴取消了。 为了维持图书馆,刘石江自学木工活,做木凳木床来卖钱。1988年,刘石江手头攒下1万多元,次年建起乡里第一座两层砖混楼房,并将靠近街面的店面辟为「刘石江农家图书馆」。 「生活总有许多变化,让我经历波折,但我从未放弃对个人图书馆的坚持。」刘石江说,他先后又花了5,000多元,增加书籍数量,订阅多种报刊,还置办了书报架、购买了棋牌等。 1989年,刘石江将图书馆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在县城开起养鸡场,却以亏本告终。关掉养鸡场回到家后,刘石江将手头剩下的5,000元全数投入书屋建设中。但随之而来的小女儿出生、老婆生病等困难,让他不得不暂时搁置书屋。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刘石江借钱考驾照,先后给人当过司机,搞过客运,跑过货物运输。 1993年6月,刘石江带着赚来的1万多元回到乡里,心中的书屋梦又重新燃起。他增购2,000多册图书,订了多种报刊杂志,专门腾出3间屋子办起了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和村史展览室。 刘石江称,当时还购买了台球、卡拉OK设备等文化生活娱乐设施,供村民们使用;卡拉OK一首歌收1元以外,其余的都是免费;直到今天,他每年都要花费2,000多元订阅各种报刊杂志。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种植、婚育、健康的书刊深得广大青年农民的青睐。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刘石江的图书馆现有图书达七大类7,000多册。 除了图书数据室、文娱活动室,图书馆还配备计算机、DVD等。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免费读书看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学习技术。 「我的青春和壮年已融入图书馆,晚年也将与它相伴而行。」刘石江说,今后不管面临什么困难都会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办好这个图书室。 刘石江的壮举获得很多网友的赞赏。一名网友说:「作为一个专业图书馆员的我,深深为刘石江所感动,四十多年的社会变迁,没有改变他的初衷,从一个热血青年到花甲之年,倾心创办乡村图书馆四十多年,不容易。把自己的钱用来服务社会,非常值得敬佩的人。」△

 
分享:
 
人气:43,85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