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科學家口中的玄妙"奇異物質" (多圖)
 
天文學推測,有些中子星可能有「奇異物質」 (strange matter)組成,宇宙中的物質種類與形態之多,難以想象。
在中子星的內部,常規的重子物質,即質子和中子,也就是組成我們身邊所有一切的 物質——將會被強烈壓縮,成爲一種新的物質,即所謂「奇異物質」(strange matter)。
宇宙中的無數天體、星系、射線,地球上的無機物、有機物等,都是基本粒子反覆組合而形成。
中子星和奇異星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科學家們極爲關注的 「時空漣漪」(ripples in space-times),即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

【人民報消息】中子星可謂躋身於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球之列了。假如從上面攝取如同一湯勺多的物質,其重量就會超過我們的月球!然而,這些高密度的中子星看起來並不龐大,遠遠小於我們地球,裏面卻可能蘊藏着許多令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探究而又至今不得其解的宇宙奧祕。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9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中子星裏面的物質被壓縮得相當緻密,在強大的擠壓下很可能演變成另一種新的物質——天文學家稱其是「奇異物質」(strange matter)。 據有關科學家推測,當中子星足夠龐大,其自旋速度足夠快時,整個星體就可能全部由這種「奇異物質」構成,其體積也就會因此變得更小、更緻密。這種全部由「奇異物質」構成的中子星,亦叫「奇異星」(strange star),是一種目前完全未知的星體。比如說,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0.2倍的中子星的直徑約爲30公里,而相同質量的「奇異星」的直徑可能不足10公里,看上去還不足同等質量的普通中子星的三分之一。 和暗物質不同的是,「奇異物質」看上去與普通物質相似,可以形成實實在在的物體,但是它和普通物質的根本區別在於兩者在密度上的巨大差異。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科學家們早已形成一種共識︰質量龐大的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產生時空漣漪(ripples in space-times),即「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然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試圖探測到這種引力波的存在,卻依然一無所獲。 如今,科學家們從現有的發現中推測,當一箇中子星和一個奇異星發生相互作用時,就可以產生這種引力波,從而爲人們提供直接檢測它的機會。 雖然目前人們對這種「奇異物質」和奇異星體幾乎是一無所知,如果能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存在及特性,這無疑將有助解開一些長時間以來讓他們迷惑不解的難題。 《每日郵報》的這篇報導最後指出,這種「奇異物質」和奇異星體的存在會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很顯然,宇宙中存在的物質種模擬我們現在知道的要多很多,而且也遠遠超出了我們現代科學的認識。△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10/31/6446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16年10月31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