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
"江澤民退休後的生活" 看完沒思想準備…(多圖)
觀看歌劇 2010年6月6日晚,江澤民到國家大劇院觀看威爾第經典歌劇《茶花女》,消除了有關他健康狀況不佳的傳言。 據悉,陪同江澤民觀看演出的有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等。 喜愛文學藝術的江澤民對《茶花女》情有獨鍾。據《爲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透露,2004年江澤民訪法期間,對法國總理巴拉迪爾說,茶花女確有其人,她就和小仲馬同葬在巴黎的一處公墓內。在座的時任駐法大使蔡方柏補充說,茶花女的墓就在蒙瑪特高地。江澤民當即表示很想去看看,但來不及安排了。後來蔡方柏專門去找了茶花女墓地的錄像送給江澤民。 題詞作序 2010年11月的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永恆的記憶──蘇聯專家基列夫的中國情結》一書首發式活動在此舉行。「這個看似平凡的首發式,其實是在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一樁心願。」一位參加了首發式的人士表示。 上世紀50年代,無數中國青年──包括像江澤民這樣在蘇聯受過教育和培訓的「留蘇學生」和人民政府爲適應建設需要定向緊急培養的大批俄語翻譯,被派往祖國各地,與蘇聯專家一起工作,努力建設年輕的人民共和國,而作爲援華專家的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基列夫對江澤民有知遇之恩。 據《永恆的記憶》一書作者劉人偉回憶,1956年5月,江澤民從蘇聯斯大林汽車廠實習歸來,擔任一汽動力處副處長。他的俄語說得很流利,與蘇聯專家可以直接對話交流。爲此,已在長春工作近三年的基列夫,很快就同留蘇的江澤民找到了共同話題。基列夫爲一汽動力系統的建設、安裝和調試作出了突出貢獻,他雷厲風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品格都讓江澤民深感敬佩。在此後的工作中,年近30歲的江澤民和年長他14歲的基列夫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基列夫對一汽動力系統非常熟悉,他主動提出陪江澤民到各個動力站房、廠房內的變、配電間,一邊看,一邊介紹,使江澤民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全面了解了情況。1956年下半年,基列夫在再次延長援華工作期滿即將回國之際,開始考慮未來一汽總動力師的人選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他向當時的一汽第一副廠長、總工程師郭力推薦了江澤民。基列夫說:「我認爲,江可以勝任總動力師的工作。他有理論水平,又在斯大林汽車廠實習過,也掌握了管理方面的經驗,是總動力師的最佳人選。」後來,一汽廠黨委採納了基列夫的推薦意見,但基列夫在江澤民面前卻從未提起過這件事。 爲了紀念這位故人,江澤民親自提議基列夫在華工作時的翻譯劉人偉同志撰寫此書,並親自爲該書題寫書名並作序。 江澤民在《永恆的記憶》的序言中說:「在當時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艱難的情況下,一汽能夠三年建成投產,基列夫同志功不可沒。……他深深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矢志不渝,令人感佩」。他更把這位蘇聯專家與白求恩相提並論:「我覺得,基列夫同志身上也有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轉載完)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