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外交部配合周永康搅局的幕后
 
周晓辉
【人民报消息】此前笔者在《周永康在陈光诚案中搅局预示更大海啸》一文中业已分析道,胡温习基于对美国的惯性思维、担心中共垮台与陈逃往美国使馆让其丢了面子三点原因,而容忍周永康采用流氓手段恐吓、威胁陈光诚及其家人、朋友,并在舆论、外交、军事等方面掀起“反美”攻势,其结果不仅是自身再次为周等人背黑锅,而且失信于美国,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了更大的面子。本文就是试图通过解析中共外交部协助周永康搅局的幕后原因。

自陈光诚进入并走出使馆至今,中共外交部在答记者问时始终坚持两点:一、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表示强烈不满,并要求美方道歉;二、要求美方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防止类似事情发生。甚至在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就陈光诚事件发表公开声明后,外交部发言人还继续指责美国“混淆视听、千方百计推托和掩饰自身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

了解陈光诚事件来龙去脉的人都清楚,陈光诚之所以逃往美国使馆,根本原因是遭受到了中共政法委的长期迫害。有消息指,一年单用在陈一人身上的“维稳”费用就高达3000万。显然,陈光诚正是因为在中国找不到说理的地方,找不到可以安全容身之所,而投奔了以自由、民主理念为基石的美国。而血液中浸染着自由、民主理念的美国的外交官员亦秉承着良知,选择了向陈伸出援手。按照人的正常逻辑和思维,这样的善举有何可以被指责的?这样的善举又如何是干涉内政?中共对救了好人的善人应该表示不满吗?而这也正是美国拒绝道歉的原因。

事实上,该向美国道歉的,该彻查整个事件,处理迫害陈光诚的元凶的理应是中共当局。没有中共政法委的“恶”,又怎会给美国人添了这许多的麻烦?既然给人家添了麻烦,至少要说声“对不起”。

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中共外交部不断的混淆视听,不断地千方百计推托和掩饰自身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这出于谁的授意?

在笔者看来,外交部如此高调“反美”,似乎并非胡温习的意思。虽然胡温习可能受对美惯性思维影响,并希望通过言辞上的强硬为自己挽回一些面子,但在5月3日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前就向美国“开火”,尤其是要求美国道歉,显然不是其做法。或许从胡锦涛在中美战略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可以一窥端倪。胡提到,发展中美关系,要相互信任,平等互谅,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他还希望双方“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胡的语气、态度无疑与外交部发言人的强硬、不分青红皂白指责美国的表态并不一致。如果胡希冀对美强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传递一二。

那么,外交部传递的是谁的声音呢?是谁迫不及待要混淆视听?是谁对美国容留陈光诚大为惊恐?是谁想将陈光诚逼出使馆并迫使其离开中国?答案当然是陈光诚所要彻查的周永康及其掌控下的政法委。

可是,隶属国务院总理管辖下的外交部缘何要为周永康发声?早在江泽民掌政后期,就设立了中央外交工作领导小组暨国家安全领导小组。除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外,成员一般包括负责涉外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港澳办、侨办、新闻办的负责人,以及中宣部、中联部的部长,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等。

当年江通过这一架构,不仅使其在卸任前的三年实现了对外交及国安的全面掌控,而且即便在其卸任后,江依靠曾经安插的人马在党控外事与国安领域仍有一定的权重。比如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和现任部长杨洁篪都被外界视为江系之人。

据美国副总统切尼回忆录披露,2002年春天邀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访美,是以准国家主席身份接待他的。在此期间,切尼希望通过一对一的谈话了解胡的真实想法。于是,在午宴后将胡单独请进书房,不料陪同其出访的中共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硬闯了进来。不想被江抓到把柄的胡又变成了温吞水。

2004年初,江还位居军委主席时,切尼访问北京时受总统布什委托传达一项敏感信息给胡锦涛。因为事涉敏感,所以布什要求切尼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传达,但是并没有成功,因为房间里早已被曾庆红安了窃听器。

2007年,江系人马制造舆论说,十七大中央准备让67岁的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再上一层楼,进入政治局。没想到,胡突然行动,宣布免去李肇星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杨洁篪接替。这是胡故意敲打江而为之。

李肇星下台后,出任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在今年3月14日温家宝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担任主持人的李肇星为避免谈到王立军事件,多次与温耳语,问其是否可以结束,都被温拒绝。其中的原委不说也可想而知。因为王立军的背后牵涉的是薄熙来、周永康乃至江泽民。

而接替李肇星的杨洁篪,曾于2001年被江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在任期间,他秉承江的旨意,不遗余力在海外散播关于法轮功的谣言。2002年温家宝访美时,杨洁篪还处心积虑不想让温家宝看到法轮功欢迎和请愿的横幅,甚至还僭越,代替温家宝接受华人欢迎。当时有分析认为,杨洁篪是想让温以为法轮功“反华”,从而将反对镇压的温和江绑在一起。

2011年,杨洁篪在陪同胡锦涛访美期间,参加了奥巴马举办的“三加三”私人聚会。之后,他将会谈中胡承诺不再镇压法轮功的信息传递给了江,这才出现了胡访美未归而国内出现再提“天安门自焚事件”的怪事。

如今,在大势已去的周永康借陈光诚事件进行最后挣扎的时刻,杨洁篪为了自身利益,即担心被清算的下场,而助上一力,配合周的“反美”舆论攻势,激怒美国,从而搅乱政局,以达到重新掌权的目的的可能性很大。这也正是中共外交部不断重申不满美国、要求美国道歉的幕后原因。

不过,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周的搅局反而促使胡温习痛下决心,必须将周尽速拿下。最新的周被内控的防风消息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温家宝用行动反击周永康 2012/5/12 (29,021次)
红朝风雨飘摇 胡温出路何在? 2012/5/11 (26,096次)
汪洋惊人之语与中青报评论释放的信息 2012/5/11 (22,679次)
周永康驱逐外媒记者“杀鸡”给谁看? 2012/5/10 (25,882次)
警告周永康之流 汪洋语出惊人 2012/5/9 (28,805次)
新华聚焦:温家宝周永康齐亮相(图) 2012/5/8 (62,158次)
温家宝:若不拿下周永康 我辞职 2012/5/8 (95,431次)
半笑话:卫生部:"人肉胶囊"问周永康(图) 2012/5/8 (151,102次)
温家宝将如何反击周永康 2012/5/6 (30,658次)
血债派撸胳膊挽袖子 准备在黄岩岛嘬死(多图) 2012/5/11 (39,727次)
新华网整篇重新报导温家宝的新闻(图) 2012/5/11 (40,179次)
半笑话:刘淇新华网答疑获满分(图) 2012/5/11 (164,355次)
餐馆见闻:外国人咋不爱请客(图) 2012/5/10 (51,181次)
丽江干裂成这样 共产党差不多了(多图) 2012/5/10 (198,384次)
半笑话:休想抢走中国半寸领土(图) 2012/5/9 (57,750次)
普京上台近两天 待售俄客机坠毁(图) 2012/5/9 (192,302次)
60亿人机率的怪病为何跑进一家门(图) 2012/5/9 (59,399次)
新华聚焦:温家宝周永康齐亮相(图) 2012/5/8 (62,158次)

奥巴马敬酒不吃吃罚酒(多图) 2012/5/8 (46,827次)
温家宝:若不拿下周永康 我辞职 2012/5/8 (95,431次)
台湾大车祸!马英九见韩寒矮三辈(多图) 2012/5/8 (35,229次)
半笑话:卫生部:"人肉胶囊"问周永康(图) 2012/5/8 (151,102次)
奥巴马,上帝不是谋取利益的工具(图) 2012/5/7 (40,701次)
亲吻十字架!查韦斯病情恶化带来的启示 (图) 2012/5/6 (50,494次)
克格勃!老江是性感梦露和萨马兰奇的老前辈(多图) 2012/5/6 (57,510次)
白菜和猪肉!任你解读的中美关系(图) 2012/5/5 (39,384次)
陈光诚向温家宝提出三项要求的视频与文字稿(图/视频) 2012/5/4 (155,015次)
奥巴马把世界警察担子压在一个盲人身上(图) 2012/5/4 (39,939次)
半笑话:希拉里紧急约见周永康(图) 2012/5/4 (167,069次)
痈糠跳 光诚险 血债派不怕添血债 2012/5/2 (46,219次)
吴邦国不打算陪周永康玩儿了(多图) 2012/5/2 (49,052次)
久闻其名,原来“天书”是这样的(多图) 2012/5/2 (71,330次)
光诚!这张胜邪的王牌留在了中国(图) 2012/5/2 (49,344次)
陈光诚的历史使命就是解体中共 2012/5/1 (44,544次)
别玩儿啦!陈光诚挑下中美核心议题的面纱(图) 2012/5/1 (35,939次)
爆料:拉登之死是他自己的最大愿望(图) 2012/5/1 (65,821次)
奥巴马与叶公好龙(图) 2012/5/1 (40,307次)
多么孤独的混小子(图) 2012/5/1 (44,753次)
老天助光诚 中国须改变(图) 2012/4/29 (66,186次)
小笑话:周永康魂断土耳其(图) 2012/4/29 (54,677次)
拿下周永康!温家宝奥斯威辛含泪讲话(多图) 2012/4/28 (69,491次)
异象!煎蛋饼惊现汉字“家宝”(图) 2012/4/28 (47,755次)
天灾人祸,别不当回事(多图) 2012/4/27 (196,263次)
瓜瓜一推六二五 洪博培吃上瓜络儿(多图) 2012/4/27 (38,55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