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可怕!中共打造了一个空前“虚假王国”
 
赵静芝
 
2011年1月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当造假成为一个国家的“商标”,那么,要让别人不另眼相看也难。

前一天读报,说的是加拿大省提名移民计划(PNP)申请人愈来愈多,且该计划漏洞多,造假情况严重,让加拿大驻中国和印度的各使领馆耗费大量资源用于查核文件的真实性。由于加国移民法改革法案C-50推出后,联邦技术移民门坎提高了,许多不符资格者改由省提名计划提出申请,目前透过该计划取得移民身分的技术移民已占全加技术移民总数的一半以上,投资移民情况也类似。经查核,大量移民资料造假的现象泛滥,而中国在造假的案例中稳稳占据“头牌”位置。加拿大驻北京使馆移民项目副经理史蒂雯(Martina Stvan)对省提名计划存在的漏洞以及严重的造假情况表示忧虑重重,指他们不得不耗费大量资源用于防堵造假,如电话查核、与中国当局验证文件真实性及实地访查等,简直成了专业“侦探部队”了。

中国式造假和其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规模化、产业化、无底线化以及全面开“花”。它如滔滔恶浪,迎面扑将过来。涉外造假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公章、公证、学籍、资金、背景等全部可以乱真。一个国家使馆的几名工作人员若想阻击这排山倒海而来的造假恶浪,那岂非是蚍蜉挡车、痴心妄想?

已经不止一次被媒体披露:在加拿大学生签证“造假”现象严重。在韩国有320名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被捕。在英国多达50名中国留学生涉嫌造假被英国大学开除。“读书人”不幸成为“造假明星”。斯文扫地不说,更凸显了年轻一代道德的沉沦。

澳大利亚墨尔本最大的主流媒体报纸《时代报The Age》曾披露,澳大利亚移民局去年突袭了九家墨尔本的公司,这些公司向留学生出售伪造的学历和工作证明,收费高达2万澳元。其中被搜查的一家公司叫“鸿运国际”,两个老板都是中国人,移民部说该公司涉嫌无照经营移民业务,并且策划主导了一个涉及上百个主要来自中国的海外留学生的诈骗案。据称留学生可以从该公司用现金购买澳洲学历,还可以从市区的一个印度餐馆买到900小时工作经验。

2001年,德国在北京设立了留德人员审核部。官方解释此部的设立初衷时表示,“审核部和德国使馆签证处合作,为中国学生和学者提供简化留学签证的程序”。但熟悉内情的人士指出,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德国大学录取条件,审核学习材料的真实性”。证明自己“没有造假”,这成为申请德国大学的必经流程——中国学生必须先向这家机构递交审核申请,获得审核证书后才能申请德国高校。德国从政府层面统一为“来自中国的入学申请”独家设立这道审查真实性的门槛,这样的“待遇”只能证明:中国学生的造假数量和造假手段已经泛滥成灾。

岂止是学生造假,加拿大移民部北京签证办事处发现,大陆申请来加的厨师有7成造假。有些厨师连正确打蛋也不会,更别说会做“鲜虾云吞”或者“春卷”了。另外,中国华南地区,包括福建及广东等地配偶移民申请造假情况持续严重,导致处理华南案件的加拿大驻香港办事处的配偶申请拒绝率高达51%,是全球最高。有移民顾问指出,假如申请人没有孩子的话,被拒率估计更高达80%。

目前,这股“虚假”的妖气在海外弥散开去:假爱国、假忠诚、假宣誓成为不少华人的“特殊品格”,饱受主流社会的诟病,并成为华人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巨大障碍。带着虚假的面罩,一些人在加中之间呼来唤去,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完全不顾起码的做人底线。选择性的赞美和愤怒,成为他们常规性的动作,而这种功利性的虚假情绪,正成为华人面向世界最大的不堪。

华人到底什么事情是真的?主流社会应该相信怎样的中国移民?一连串的问题在考验着人们的智慧。

以诚立身,以信交友,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做人之本。中国人崇尚“一诺千金”,就是说一个人的信用,乃立身之本。正如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但60多年来,特别是近30年,这些古训箴言都被人丢进了爪哇国。从大陆到海外,很多中国人不能幸免。

中共是造假的“老祖宗”,假典型、假事件、假文件、假新闻、假GDP、假焰火、假唱、假疫苗、假痛苦、假年龄、假和谐,打造了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虚假王国”。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学历造假,下至老百姓身分证不实。难怪一个大陆打假明星抱怨说,他自己平均每年要打假100件左右,10年下来就是1000件,但是造假现象似乎并没见少,对此,他表示:这个社会有问题了。

一旦社会有了问题,一些人要保持健康就难了。

诚然,在任何地方很难避免欺诈事件的出现,无论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还是政府机构的模糊焦点。但“虚假”的中国不同,他既有历史的沿革、又有政党的纵容,既有政府的示范,又有民间的默契,特别在思想、经济、研究等领域的造假行为简直到了如入无人之境的地步。

“虚假”的中国经不起真实世界的检验,“虚假”的中国人无法赢得不同肤色人们的真正尊重。

 
分享:
 
人气:18,05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