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新唐人推出08年九項世界級華人大賽(多圖)


新唐人推出08年九項世界級華人大賽。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電視臺在去年成功舉辦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和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之後,今年將陸續推出藝術、音樂、武術、廚藝系列的世界級華人賽事。

大紀元記者辛菲4月11日報導,今年的九項世界大賽包括: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全球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川菜、廣東菜、魯菜、東北菜、淮揚菜)、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

新唐人總裁李琮今天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比賽的這種形式,給全球華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一個平臺,發揚和推廣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國際社會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過去與現狀。

他說,「海外華人很難有機會重溫中國文化歷史,其實在國內也很難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了,整體上是一種缺失狀態。割裂傳統是一件很悲哀而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們就是想把傳統的根找回來,在世界舞臺上發芽開花、大綻神采。」

東西方優秀文化 豐富的形式和內涵

李琮表示,新唐人一直致力於復興中國正統文化所承載的信仰道德內涵及普世價值,這應該是全球各族各界共享的寶貴資源。

他說,文化包括形式與內涵兩個層面,也包括東西方的優秀藝術。

「今年的系列大賽,不僅有傳統中華文化中的武術、漢服和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廚技,也有鋼琴、小提琴、攝影、寫實油畫等西方藝術。不僅包括舞蹈、聲樂、器樂、繪畫、攝影等各種直接的文化載體,也包括服飾、飲食等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的文化。」

他說,「比如漢服迴歸設計大賽,就是一個很新穎、很吸引人的賽事。服飾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形式和內涵都很豐富,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漢服都直接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國內,現在民間有很多人喜歡漢服,提倡漢服迴歸,這是一個可喜的趨勢,我們也歡迎國內所有致力推廣漢服的朋友們參與。」




大賽獎金豐厚 資深專家任評委

李琮表示,所有賽事獎金豐厚,並皆在世界著名之都紐約舉行。每項大賽的評委會都由資深藝界專家組成。

他說,「小提琴、聲樂、鋼琴、漢服等等這些大賽,金獎獎金都是一萬美元,銀獎獎金三千美元,銅獎獎金1000-2000美元,另外還設有優秀獎若干名。武術大賽的冠軍,將獲得亞洲鑄劍大師手工打造珍藏寶劍一柄,另加獎金5000美元。」

李琮特別指出,大賽由評委會全權負責評審工作,每項大賽的評委會都是由各界資深專家組成,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具有專業權威性。對於獲獎者來說,他們的才藝也將獲得世界公認,對未來的才藝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期待全球各藝界精英共襄盛舉

李琮表示,「去年舉辦舞蹈大賽和聲樂大賽後,我們收到很多觀衆的反饋,他們向我們表示祝賀和感謝,認爲這樣的比賽非常好,大大地提升了華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他們也希望我們今後還能舉辦更多的比賽,推廣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豐富華人的生活。我們受到很大的鼓舞,就打算這樣繼續辦下去,而且辦得更多。這也體現新唐人推廣正統文化的宗旨以及服務社區的理念。」

李琮期待全球各地各藝界精英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機緣和展示才華的絕佳機會,共同切磋技藝,共襄盛舉。他說,時逢全世界興起的「中國熱」,相信新唐人系列大賽會讓讓中華文化精髓深入人心,也讓世界更進一步認識中國的過去與現狀。

他說,「現在有的大賽剛開始報名,就已經有很多人跟我們聯繫。我們非常有信心,相信今年的大賽一定會辦得很成功,別開生面,以後的大賽也會越辦越好。」

新唐人電視臺自2004年中國新年之際在紐約推出首屆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以來,規模越來越大,演出場次和觀衆人數不斷增加,獲得世界各地文化藝術界、商界、政界等各個領域的觀衆的讚譽和褒獎。去年7月和10月舉辦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及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也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各界好評不斷。




九項系列大賽簡介 詳情上網查看

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將於7月25-27日在紐約舉行,比賽分爲初賽、複賽、決賽三輪。3月15日開始報名。凡年滿16週歲,所有專業藝術院校學生及教師,以及具有專業水準小提琴愛好者均可報名參加。

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將於8月8-10日在紐約舉行。

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將於8月22-24日在紐約舉行,比賽分爲初賽、複賽、決賽三輪。3月21日開始報名。凡年滿16週歲,所有專業藝術院校學生、教師及具專業水準鋼琴愛好者均可報名參加。

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複賽和決賽將於10月4-5日在紐約舉行。4月1日開始報名。亞太區初賽8月在臺灣舉行;北美區初賽10月4日在紐約舉行。

全球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決賽及頒獎典禮將於10月19日在紐約舉行。效果圖來稿截止日期爲7月7日。預賽初評:評委會對參賽效果圖進行初評並在7月15日前簽發入圍通知書(同時給出參賽服裝作品的規格尺寸)。參賽服裝作品截止日期爲9月20日。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將於10月31日-11月2日在紐約舉行。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川菜、廣東菜、魯菜、東北菜、淮揚菜)、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都將於11月中下旬在紐約舉行。

詳情請見:http://competitions.ntdtv.com


神韻晚會巡迴演出,看了好福氣!
新唐人電視臺首屆「全球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公告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新唐人電視臺全球系列大賽」即將上場(圖) 2008/4/4 (23,802次)
餘音繞樑 夜不能寐 2008/3/13 (16,881次)
新唐人電視臺首屆「全球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公告 2008/2/21 (27,868次)
新唐人電視臺總裁致信紐約時報編輯 2008/2/17 (16,925次)
神韻晚會,中國人的驕傲!(圖) 2008/2/15 (21,260次)
正月十五重播新唐人新年晚會(紐約場)2008及2007實況錄像(圖) 2008/2/14 (16,634次)
重播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紐約場)08及07實況錄像(圖) 2008/2/11 (14,778次)
舊金山灣時報:中國新禧慶賀鼠年(圖) 2008/2/9 (14,246次)
大年初一 紐約無線電音樂城一片歡騰(多圖) 2008/2/8 (15,636次)
郭伯雄要求江出山 政治局通過周永康建議 2008/4/14 (89,193次)
曾慶紅再度失敗 海外特工小菜碟被砸(多圖) 2008/4/13 (81,622次)
爭當總統的希拉莉鐵定當不上(圖) 2008/4/13 (39,568次)
大爲震驚!科學家以前的成果被一筆抹煞(圖) 2008/4/13 (51,989次)
總書記總理若想成功辦奧運…沒門兒(多圖) 2008/4/12 (56,316次)
簡便易行!治江和中共的小妙招(多圖) 2008/4/12 (59,866次)
不看這張圖片,您看的所有圖片都沒用(多圖) 2008/4/11 (86,019次)
熱鬧大了!鳥巢被塞進5公斤炸藥(多圖) 2008/4/10 (75,862次)
陳良宇臨進獄前想搞政治避難 2008/4/10 (58,721次)

賈慶林茅臺慶祝 陳至立再次痛哭(多圖) 2008/4/9 (82,084次)
新華網這報導能讓澳總理氣昏(多圖) 2008/4/9 (47,371次)
大腦殼愛因斯坦最富哲理的演說(多圖) 2008/4/9 (47,159次)
中共瘋狂了,舊金山市長也瘋狂(多圖) 2008/4/9 (48,399次)
周永康和曾慶紅掐起架來 2008/4/8 (63,940次)
黑雲翻遽雪飛 傅瑩調轉龜頭(圖) 2008/4/7 (42,754次)
周永康向曾慶紅緊急呼救 2008/4/6 (64,793次)
怪嚇人的!新華網這圖片誰看了不害怕(多圖) 2008/4/5 (67,687次)
劉淇這一密令不許見諸於文字 2008/4/4 (60,019次)
這方兒好!別都拿大屁股壓着布什(圖) 2008/4/4 (37,484次)
日日河邊站 李金華卸任拒絕溼鞋(圖) 2008/4/3 (54,532次)
多嘴多舌!BBC報導這消息速度太快(圖) 2008/4/2 (41,428次)
NOT小笑話!美國無法忍受金無賴美元增多 2008/4/2 (34,834次)
中共難以下嚥!舊金山市議會通過表彰人權聖火議案(多圖) 2008/4/2 (42,596次)
感覺好!劉淇和周永康並排傻笑(多圖) 2008/4/1 (39,667次)
十萬火急!政治局連夜做出這個決定(圖) 2008/4/1 (57,803次)
一張泄密圖片!新華網無法推脫責任(多圖) 2008/3/30 (58,229次)
幹這事,北京市敢比公安部牛(圖) 2008/3/30 (45,780次)
這兩則新聞擱一起看才…(多圖) 2008/3/30 (36,048次)
你吃的這兩個小小的不是「驚」(圖) 2008/3/29 (49,786次)
絕了!中共邪火得這麼傳遞才能到北京(多圖) 2008/3/28 (41,952次)
濃霧封路!希臘人突罷跑 羅雪娟跑兩棒(圖) 2008/3/28 (37,403次)
科學家越來越發現人類不知天高地厚(圖) 2008/3/28 (38,808次)
乖乖!中共奧運點火儀式再出大事(多圖) 2008/3/27 (56,996次)
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西藏的災難(圖) 2008/3/27 (33,297次)
周永康正一步步被中共踢下去 2008/3/26 (52,72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