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高智晟07年公開發聲前後簡記(圖)
 
2007年9月24日發表
 

2006年1月高智晟在北京。

【人民報消息】據消息人士透露,進入九月以來,高智晟每週都會被特務帶離家中,遭到車輪式的盤問和糾纏不清的閉嘴要求。但在9月21日週末失蹤的高智晟沒有像既往一樣在放回後和朋友取得聯繫,高智晟的人身自由得不到確認,高智晟的朋友表示非常擔心。9月21日當天,高智晟曾經透露當局準備讓他「徹底閉嘴」,方式是或者讓他離開北京,在一個無人的地方和兩名警察共同度過兩年,或者警察住到他的家中。

大紀元記者趙子法9月23日報導,自從高智晟06年12月出獄以來,監控他的便衣特務的車輛長期的停在他家的樓下。特務的車輛冬要取暖,夏要乘涼,24小時的開着引擎轟鳴,嚴重的影響了小區居民生活。07年8月,北京炎熱的夏天,那時高智晟還沒有公開撰文和發表談話。約在8月20日前後,高智晟下樓要求特務關掉髮動機,特務不從,彼此發生了衝突,衝突中,高智晟右胳膊肘以上的部份被特務打的青紫(即使過了一週,瘀血仍然很嚴重),高智晟舉起地上的六棱磚砸向一輛「現代」牌子的特務車,不顧一切的說:今天誰要是敢過來,爺爺就要他的命。在特務的愕然中,「現代」車的前後風擋和機蓋被砸爛,車子開不了,用拖車才拖走的。事後,特務處長來到高家說:車子修理要幾萬元錢,錢不問你要了,你只要賠禮道歉就行。高智晟抗議說:已經和你說過三次都不管用。高智晟不肯賠禮道歉,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8月27日,在四名教師《探訪高智晟律師紀事(二)》發表後,當局當天找高智晟談話,對紀事的連續發表顯得很惱火,並指責高智晟採用聲東擊西的方式把文章搞出去的。但當局決定,儘量維持目前的平衡,暫時不抓他。

9月8日,落款日期爲2007年4月20日的《高智晟的嚴正聲明》在明慧網上得到發表,諸多媒體轉載。晚間七點多,特務將高智晟從家中帶到一處沒有桌椅的空房間,雙方站立着辯論,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有了座位。這次特務沒有毆打高智晟,雙方脣槍舌戰了二十多個小時,第二天晚間高智晟才被放回,他說,我一天一夜沒有睡覺。當時,高智晟對特務們講未來的民主社會,勸說特務們也投身到從「和平過渡」中來,如果繼續做壞事,可能不但自己要受到未來社會的清算,甚至可能波及到子孫後代。週一高智晟和黃燕爲喻拯的案子到國保總隊去。

但11日週二,高智晟對友人說:我快進去了,離那天不遠了,大概不超過十天吧。此後幾天,高智晟的若干文章不斷髮表。

9月16日週六早上,16名便衣突然強行的湧進高家。特務們當着高智晟家人的面開了幾個小時的會,商議對待高智晟的「對策」,高智晟看到特務們還煞有介事的作會議記錄,他後來表示「這是對我的最大侮辱」。當時,高家大人哭,孩子叫,特務們不但毫不在乎,反而喝斥高智晟的女兒格格說:你看看你跟你爸爸都學成什麼樣了。特務會議最終決定,他們對高智晟成立一個「教育改造小組」,16名特務四班輪換,高智晟在家時住在高家監視,高智晟外出時「完全貼身」跟蹤。週一高智晟上班時,四名「完全貼身」的特務「貼」到他的辦公室門口。在高智晟不怕一切的強烈反抗下,特務暫時撤出高家。高智晟對友人說:再次進監獄是我一直的追求,我不在乎進監獄。也許我這次會死在監獄裏,這是包括我的妻子、孩子都要做好的思想準備。如果我不能再聯繫了,請求原諒。

9月20日週四,《高智晟致美國國會議員的公開信》在美國國會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表。該消息在大陸時間21日被刊登和廣傳,高智晟本人上午就得知了消息。當天,高智晟透露:他們原來準備讓我長期離開北京,和兩個警察住到一個無人的地方過上兩年,「徹底閉嘴」,或者警察徹底住到我家。今晚(21日)他們要找我談話。

從週五開始,高智晟要求友人不要主動給他打電話。在21日當局預計找高智晟談話以後,直到現在的24日爲止,高智晟的聯繫方式都處於關機或無人接聽的狀態。高智晟曾和關心他的人士約定,如果他有自由的話,一定會想方設法聯繫。友人對高智晟的安危感到擔心。

高智晟還透露,中國當局爲了增加壓力讓他閉嘴,三名特務曾經每天拿着照相機對他的兒子天宇近距離不停的閃光拍照,三歲的孩子很惶恐和無助。當局沒有底線的迫害讓耿和心力交瘁,她也時常對高智晟落淚。

高智晟出獄後爲了謀生,通過自己的朋友謀到工作,特務車輛不但長期從家裏跟蹤到辦公地點,甚至在他辦公桌的對面都安插進來兩名特務。

此後,當局違背了獄中約定,可以讓他的妻兒辦護照出國的諾言,特務還公開告訴高智晟說,就是拿她們當人質。雖然此前,高智晟使用筆名發表了一些文章,護照被拒以後經過一段時間,高智晟終於公開發聲。

當局在每次盤問後,都要求高智晟和他們保持平衡,不要向外透露被抓情況。在給美國國會的公開信發表之前,高智晟也一直希望保持低調,要求不要報導自己的遭遇。



新唐人電視臺首推「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
 
分享:
 
人氣:36,8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