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把中暑死人看成是最高機密的原因(多圖)
 
葛宇
 

黨的陽光把水庫照耀的幾乎乾涸了!(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今夏,重慶不但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而且高溫也創造了歷史記錄,部份地區出現了44—45℃的高溫,主城區也以43℃的最高氣溫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8月16日6個區縣和主城區最高氣溫都超過了43℃,成爲重慶市自有氣象記錄以來,超過43度區縣最多的一天。結果,中共當局整個夏天,只公佈了單日有1.4萬人中暑的消息,至於有無人員死亡則全面封鎖,連殯儀館都成了「保密單位」,拒絕外界了解實情。把高溫中暑死亡的人數,封鎖得像當年SARS一樣的嚴密,中共到底在怕什麼?

8月15日,重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市衛生局局長屈謙稱,持續高溫導致中暑人羣急劇上升,8月14日,重慶有6,000多人中暑。到了次日,中暑人數升至1.4萬多人。但尚無因中暑直接引發死亡的案例出現。


高溫大旱下的重慶。
(Getty Images)
結果這位中共官員的一席話引起了外國記者們的好奇。因爲當2003年熱浪襲擊歐洲的時候,造成了數萬人熱死。當時英國,在整個七八月份所記錄到的最高氣溫是38.1℃,持續在34℃以上的天氣不超過2天,就有近1,000人熱死。

而在德國,記錄到的最高溫度爲39.1℃,持續在34℃以上的高溫天氣不超過5天,熱死的人超過4,000人。

法國,8月上旬,當全國日平均溫度只有29℃的時候,法國政府就公佈3000人熱死。整個七八月份38℃以上的高溫持續了12天,夜間最高溫度的記錄是25.5℃,結果有14,000人熱死。法國衛生總局局長因應對酷熱失職而早於8月18日引咎辭職,法國總統希拉剋爲熱浪危機致歉。

意大利,衛生部9月11日稱,在這次熱浪侵襲歐洲的事件中,有大約34,071名老年人死亡,與去年相比熱死的人數增加了約4,175人。

也就是說,不論中外,高溫熱死確實是一個常見的死亡原因。生理學家研究認爲,環境溫度39℃對人體來說,就已經要拉三級警報,此時就容易出現心臟病猝死之危險。40℃的四級警報,則更是令人頭昏眼花。41℃時,對體弱多病的患者和老年人來說,已經是一個「休克溫度」。結果在重慶這樣的持續40多度高溫乾旱天氣中,卻沒有人,或極少人熱死,這就很令人疑惑。

重慶的一些外國記者試圖揭開其中的奧祕。他們按照常識探訪重慶各區縣的殯儀館,因爲只要大致知道這兩個月對比上兩個月的屍體火化量,就可推算出大約的熱死人的數量。


江鬼出文選,讓全國人民都學呢!
(人民報)
不料,他們皆吃了閉門羹。法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中國記者阿貝爾在其助手的陪同下來到重慶石橋鋪殯儀館被門衛擋駐了。他們又趕往南岸區江南殯儀館,又被門衛擋住了。到了渝北區龍興殯儀館還是一樣。BBC駐中國記者傅東飛在南岸區江南殯儀館也被門衛擋住了。在北碚殯儀館,混進去後不到3分鐘就被趕了出來。在萬州殯儀館想冒充死者親友混進去,卻被便衣逮了起來。保衛科長直接明白的告訴他:我們現在是「保密單位」,不接受採訪。

既然全世界哪個種族中暑都會死人,爲何中共把中暑死亡人數當成「我黨機密」?因爲中國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打開史書就可以看到歷朝歷代都有人禍惹來天災的記錄,而且也有蝗蟲因縣官的清廉而不飛進他所管轄的縣鄉,使人民免受災害。所以當中國出現了上百年未見的天災人禍時,百姓不能不歸罪於中共的造孽。這就是中共把高溫熱死人,旱災洪災地震等等看成是「偉光正」的最高機密的原因。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9/2/4151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