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在江澤民認可下的暗示──六四,江澤民推卸不了的責任
 
【人民報消息】趙紫陽逝世,海內外各界平反呼聲強烈,中共恐懼。香港數家媒體今天炒作由一美國作者撰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傳記》在江澤民本人的認可下,確證了江當年鎮壓《世界經濟導報》,堅決支持六四軍事鎮壓,並對這場鎮壓的最終發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2005年1月17日,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逝世,海內外各界再次發出要求平反六四並還趙紫陽以公正的強烈呼聲。同時,包括多位元老在內的中共高層人士提出給予趙紫陽高規格追悼,並表示有意出席趙紫陽遺體告別式,令中共當局備受壓力。

北京傳出的消息稱,在如何處理趙紫陽後事上,中共總理溫家寶曾徵求黨內老幹部的意見並試圖與趙紫陽家屬找到雙方能夠接受的方案。但由於江澤民從中作梗,當局與趙紫陽家屬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由於當局極力淡化和壓低對趙紫陽的弔唁及規格,並堅持對趙紫陽做出「犯有嚴重錯誤」的評價,引起了內外公憤,並遭到了國際輿論的一致譴責。

而正是在這個敏感時刻,香港幾家頗據「紅色」背景的媒體今天率先對一部由美國作者撰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進行炒作性報導。報導說,該書中文版近日在大陸各大城市的新華書店發售,首印100萬冊,目前供不應求。並還刻意突出強調,書中暗示江澤民並沒有「捲入六四事件的軍事鎮壓決策」。

據報導,該書作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在寫書過程中採訪了與江澤民關係頗爲親近的江澤慧、曾培炎、李肇星等40多位當事人,並且該書得到了中共官方甚至江澤民本人的認可。從而不得不令人質疑這本書的真實價值及目的何在。

據《亞洲週刊》去年6月透露,2004年3月,江澤民指示中共中宣部製作了一個長達三小時「六四」光蹀,「理由」是讓中共高級幹部「系統了解」六四事件,以便「統一認識」。光碟內容「披露」簽署開槍決定的是楊白冰,但卻極力淡化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及其「高參」曾慶紅在整個鎮壓中所扮演的角色。

《亞洲週刊》指出,江澤民知道,他當年是踩着「六四」的血跡,踏進了中共的權力核心,成了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而當他行將退出中國的權力核心時,必須奪取「六四」的解釋權。因此《六四風波的經過》光盤的製作,被認爲是江澤民全面交班之前,爲徹底逃脫對六四鎮壓所必須承擔的重大責任的一個重要政治動作。

強國論壇的一網民說的精闢:既然當年做的是正確的,幹嗎現在一個個不大特邀功,反而是千方百計地要「洗」個「清白」呢?

不過,儘管該書美國作者在書中「絞盡腦汁」暗示江沒有「捲入六四事件的軍事鎮壓決策」,但書中還是在「江澤民本人的認可」下,確證了江澤民當年鎮壓《世界經濟導報》,堅決支持六四軍事鎮壓,並對這場鎮壓的最終發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書中寫道,《導報》事件發生後,江澤民批《導報》總編欽本立無視黨紀,並讓欽作必要的刪節。第二天早上,經過修改的《導報》沒有面世。怒不可遏的江澤民沒收了2萬份報紙。在他打電話給《導報》報社遭到反駁後,「江澤民知道他必須採取行動了。」

書中還寫道,5月20日清晨,中共發佈命令,宣佈北京實施軍事戒嚴。江澤民在電視上向觀衆發出呼籲時,對軍事戒嚴表示了支持。江還給中共中央發去電報,表示完全支持實施軍事戒嚴。同時「出色地結束了上海的示威遊行」

江澤民積極有效的前鎮壓動作無疑給準備大開殺戒的中南海老人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從而受到暴政者的高度賞識。「江澤民接到書記處的緊急通知,要他立即趕到北京。當他匆忙趕到機場時,發現等他的是一架專機,但在北京南機場接他的汽車卻是一輛普通的大衆桑塔納。直到此時,江才被告知鄧小平將在西山別墅見他。」江澤民被欽點爲中共總書記,並開始責無旁貸地涉入六四中共血腥鎮壓的策劃中。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2/5/3436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