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個讓某些人神經顫慄的消息
 
戚思
 
【人民報消息】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消息,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現實意義。

因滅絕種族行動,前納粹分子擁有45年的美國國籍被吊銷。

大紀元新聞網9月4日報道,2004年8月27日,美國聯邦法院吊銷了伊利諾州一名八十四歲居民維特傑的美國國籍,美國司法部出示的一封維特傑於1943年寫給德國政府的信表明他是一名『忠實的納粹分子』,並在五十多年前申請進入美國時掩蓋這一事實。

報導說,美國司法部稱,這個羅瑪利亞籍名爲約瑟夫.維特傑(Joseph Wittje)的退休築磚工人曾於1943年7月到1945年春參加了德國臭名昭著的黨衛軍(Waffen SS),並在負責看守薩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集中營的黨衛軍死亡營中任職。

如果把整個時間穿起來看,真讓犯罪份子顫慄!現年84歲的維特傑1943年7月在黨衛軍死亡營中任職不到一年半,而且距離現在已有61年之久,還要追查到底。那年他才23歲。

按中國法律一般犯罪追訴有效期爲20年。在國際上,對參與滅絕種族行動的犯罪集團的圍剿和追查沒有時效!

現在在海外就有個追查羣體滅絕罪行的組織《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簡稱「追查國際」),該組織聲稱:無論時日長短,都要追查到底。看來這不但是他們的願望,而且還有法律依據。

報導說,薩克森豪森集中營靠近柏林,是德國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曾關押了二十萬人,超過半數因酷刑致死。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實施的酷刑有吊刑、飢餓、毒氣、槍擊和注射藥物等。

1946年,國際軍事法庭確認黨衛軍爲犯罪集團。

1978年美國移民法規定可以遣返任何參與或輔助納粹迫害行爲的個人。

1979年美國成立了一個辦公室,專門追查躲藏在美國的前納粹分子,並已成功的捕獲了九十多人。

維特傑於1950年進入美國,1959年取得美國國籍,但在申請美國簽證時,他隱瞞了曾在黨衛軍任職這一事實。維特傑辯稱「當時移民官沒有提這個問題」。

維特傑還稱雖然他在黨衛軍註冊,但他只是在離集中營一英里以外處參與建造導彈倉庫和地下鋼筋水泥掩體。

然而美國司法部出示的一封維特傑於1943年寫給德國政府的信表明他是一名『忠實的納粹分子』。維特傑在信中寫到「我很榮幸最終能加入黨衛軍或德國軍隊…無論我被分配到哪裏,我都將堅決地履行我的職責,爲了我們的領袖、民族、祖國和勝利!」他在信中還提到懷孕的妻子「她也是純種的德國人,並和我具有同樣的信念。正如領袖期待的,她會把我們的孩子撫養成真正的德國人。」

「正如其它的納粹分子一樣,他在冷戰期間來到美國,並掩蓋了他的那段歷史。 這些人是自願成爲納粹殺人機器的。」位於洛杉磯的專門負責調查納粹大屠殺的Simon Wiesenthal中心副主任庫伯說。

美國司法部特別調查組負責人艾力.羅森堡(Ali Rosenbaum)堅持說「我們必須維護原則,任何參加了納粹迫害和滅絕種族行動的個人都不得進入這個國家(指美國)。」

有願意到《追查國際》去看看自己的名字在不在上面的人和組織,網址是http://www.zhuichaguoji.org/

美國移民法規定可以遣返任何「參與」或「輔助」納粹迫害行爲的個人。在當今世界上有多少人「參與」或「輔助」了現代納粹江澤民對法輪功的羣體滅絕行動!尤其是媒體的大肆炒作加重和擴大了對法輪功的迫害和仇恨!

審判和追查,無論時日長短,這就是此新聞透露出來的信息,一個讓某些人神經顫慄的消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9/17/3255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