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里根先生,再見吧!(圖)
 
作者:百志
 
【人民報消息】里根去世了!

美國人會因爲曾有一位「里根總統」而永遠記著他。

我想,美國人是很難忘了他。難忘的不是因爲他推行的政績;不是他的星戰(SDI)計畫;也不是因爲他的遇刺事件;更不會是他任內的軍售醜聞。人們記得他的,該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因爲里根先生是一位有魅力的總統,充分代表那個時代的美國文化。

筆者認爲,他的魅力正來自於他堅信美國的價值。甚麼是美國價值?大的方面像是民主、科學、人道,小的方面像是風趣、幽默與勇敢。他成功的演出了美國人心目中的理想的總統典型,於是他成民調史上最有民望的美國總統。

他的領導風格是民主的:他擅長溝通,被譽爲「偉大的溝通者」;他長於授權,相信屬下的專業,不管細節,只抓大方向。這種形象符合了美國的民主文化。

如果說,美國總統有甚麼必要的人格特質,那麼非「幽默」莫屬。里根正是運用美式幽默的高手。他被槍擊後,在手術床上竟向主治醫生說:「希望你是共和黨員!」;向妻子說:「親愛的,我忘了躲開!」

最重要的,他帶著美國人走出越戰的陰霾;更帶著美國人勇敢對抗共產主義。當時,美蘇冷戰多年,他說蘇聯是「邪惡帝國」,並預言「自由與民主將堂堂邁進,馬列主義將被丟進歷史的垃圾堆裏。」

他過世後,東歐幾個國家表達了無限的感謝。因爲,里根幫助東歐脫離了共產極權的壓迫統治。1987年6月12日,他在西柏林演講時,呼籲戈巴契夫「拆除柏林圍牆」。同年12月8日,他與戈巴契夫簽署裁減中程核子飛彈條約。

里根堅定的反共信念,不僅強化了美國在民主陣營的龍頭寶座,更爲他贏得了無數的民心與讚賞。

筆者認爲,里根的成就,正是由內而外的民主精神。他只是美國人的總統,卻爲民主國家總統做了良好的示範。其尊重下屬、善於授權、風趣幽默與堅定反共的精神,爲美國的民主理念,做了極佳的詮釋。

果然,他卸任後不久,蘇聯如他預料般的冰消瓦解,目前共產陣營,只剩中共繼續扛起昔日共產國際的龍頭柺杖,讓十幾億中國人依舊關在里根說的「鐵幕」,無法呼吸自由民主的空氣。

中國何其不幸,只有鐵幕內的貪腐的黨中央,沒有一位幽默風趣、善於溝通的民選總統。是制度的問題嗎?或許是!不過,筆者更相信,美國選民的抉擇,才是里根勝出的主因。

筆者認爲,當今美國人雖然正值恐怖主義的威脅,不過歐洲反戰聲浪卻不減。對照以前美國反共時期,不只是歐洲的北約陣營,連東歐國家也至今感念。

正值前總統里根去世之際,美國朝野更應該趁機反省,調整步伐。因爲,殘存的共產主義,依舊邪惡的恣意爲惡,共產黨不根除,極權勢力必是繼續威脅世界民主自由陣營的大敵。反共的美國才是民主世界的龍頭,這是美國的歷史天職,是美國所能奉獻給全世界的。

另一方面,誠如里根初上任時的名言:「美國的危機是,政府沒辦法解決問題,政府自己就是問題。」中國面臨的危機不也是如此嗎?中共本身就是中國的大問題,因爲中共的唯物與鬥爭本質,根本是違反人性、違反中國傳統文化的。

當然,中共不可能效法「周處除三害」的故事,自己除去自己這個禍害。那麼,十幾億的中國人其實是需要民主國家給予正義的聲援,特別是對於受中共流氓這政權迫害者的幫助。

美國果能重拾反共的旗幟,必是民主陣營的龍頭老大。那麼,美國政府自當發展實質的美中關係。也就是效法里根當年幫助東歐的經驗,也幫助中國人民,免於受中共的迫害。

里根去世了。從播報員、演員、發言人、州長到總統,最後成爲臥病的老人,里根走完了他的一生。他是美國最長壽的總統,也是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

里根雖然活了93歲,畢竟結束了他的人生旅程。然而他堅定反共的風範,實爲今人之典範,筆者深感敬佩。

於是,我不禁還是要說聲:里根先生,再見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6/7/3140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