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海龜」風光不再 留學生回國不受歡迎
 
2004年3月2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魏德、李天宇編譯報導) 如果早幾年,在倫敦大學主修媒體研究的26歲的培培可能會被高薪從倫敦聘回中國,並被標以「海龜」 ──這個對海外留學歸來學者(海歸)一語雙關的中國稱號。

但是現在,朋友們都用「海草」這個帶一些幽默、又說明她從海外歸來被炒掉工作現狀的詞彙來稱呼她。

其實說培培是「海草」一點也不過份,因爲自從她回來後就再沒工作過。她已名副其實地成爲幾十萬蜂擁而回的待業留學生中的一員。

對這些迴歸故土的「海龜」來說,回家的路是崎嶇艱險的。中國教育部的報告顯示,2003年留學回國學生高達2萬2千1百人,比2002年增長了12.3%,然而國內在2002年卻有2.5倍於2001年的畢業生在尋找工作,衝擊著就業市場。在城市中,國營企業人滿爲患、效益不佳。大量的農民工還在紛紛湧入城市。此外,自從世界經濟蕭條,中國互聯網泡沫化,許多在中國的大公司開始裁員。如何吸收這些「海龜」正成爲國家領導者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降低起薪 高才低就

激烈競爭使今年給「海龜」們的起薪比去年下降了40%。很多「海龜」們不得不尋求初級的工作,他們感慨他們高才低就和「低薪養連」的生活(注:由於國外沒有計劃生育限制,有些海歸人士到回國時全家大大小小已是「一個連」)。另一些人則寧願選擇等待,也不願低就湊乎。在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之前,培培到她赴英留學前工作過的一家廣告公司打雜,月薪4000元人民幣。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最大的人才資源網站之一的51job.com最新調查顯示,歸國人員的平均年薪從2001年的6萬元人民幣降到2002年的5萬元,在2003年又降到4萬3千元(約合5200美金),而現在國內最好的畢業生的年薪是1萬2到1萬8。那些用錢堆出的緊俏學位,在前幾年還非常值錢,但是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了。51job。com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留學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希望高薪回報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年輕的『海龜』們缺少工作經驗,他們就會變成『海草』。」

24歲阿波甸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MBA(商業企業管理)畢業的「海龜」林雲飛(音,Lin Yunfei)正在學著接受這一切。自去年下半年畢業起,她就總泡在北京的工作招聘會上。在根本找不到適合工作的情況下,她又去網絡上找。她說:「一個人才市場發現了我,他們問我是否有興趣做接待員,我拒絕了。」這個月起,她開始在一家新聞公司做祕書,起薪5000元人民幣。

輾轉大西北?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上,中國領導人提出增加就業機會,但是政府的政策似乎總是落後於實際的待業需求,而且在具體實施上又大打折扣。

中國官方的失業率是4.3%,但分析家們普遍認爲實際的城市失業率可能接近10%(不包括農村人口)。本星期官方公佈,有2百40萬城市人口在等待就業機會,政府希望能創造1百40萬個就業機會。

針對畢業生就業問題,現在國內有一種論調值得注意。有經濟學家說,學生就業不是問題,言下之意是學生自己造成的。中國社科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院(the Population and Labour Economy Institute)主任柴方(音,Cai Fang)說:「整體上講,他們的困難與就業市場無關。他們的期望太高了。」柴建議說:「他們爲什麼都擠在北京上海?他們爲什麼不到中國的大西北去?」他說:「我認爲MBA畢業生做助理或是當祕書是很正常的。」

從1999年起,爲了轉移就業壓力,中國開始允許大專院校擴大招生人數。五年後,這些學生像潮水一般回工作市場(一小部分成了「海龜」)。據教育部統計,今年約有2百80萬名學生畢業,比去年增加了68萬。

 
分享:
 
人氣:14,89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