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官方封殺網上「寶馬撞人事件」
 
【人民報消息】(自由亞洲電臺林迪報導) 三個月前發生的哈爾濱寶馬車撞人案,在中國媒體特別是網路上,引起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但最近有跡象表明,官方正採取限制和封殺的措施。

哈爾濱一輛寶馬車的駕駛人蘇秀文駕車撞死一位農婦,撞傷12人,後來被判刑2年、緩刑3年,有輿論認爲這樣的輕判,可能是因爲蘇秀文有特殊的背景,不同的意見在大陸媒體,特別是網路上討論的愈來愈熱烈,以至有關部門申稱將在春節前重新調查此案,然而就在大家等待調查結果,並將討論影響更深入時,據星期五出版的紐約時報從哈爾濱發出的消息說,中國大陸的審查部門本星期二也就是1月13日晚,突然封殺寶馬案,所有報紙都被要求停止再對此案進行報導,而其它入門網站也被命令刪掉有關連結,本臺記者星期五上網所見有關寶馬案的報導和評論,卻是已經減少,而華中的一位網路活躍人士溫科見(音譯)對本臺說,他這幾天卻是已經發現這種現象。

溫科見:我感覺得到很多網站上包括這些新聞門戶網站上,有關寶馬案的專題內容大輻度壓縮,原先是一個專題很多內容一個系列,但現在是一兩條新聞,然後很多討論,網民的討論,在大多數的網站都給刪除了,確實有感覺這樣。

林迪:大概在什麼時候?

溫科見:這一兩天吧!

林迪:個人網站的法律學者王怡也對本臺表示,一些刋物的有關討論也臨時撤銷了。

王怡:以前有一個周刋給我一篇稿談到網路輿論的問題,昨天,他們本來這一週策畫的專題突然撤銷了,但是那也不是專門談寶馬案的,是談網路輿論民意,包括去年一系列案件中網路的作用,可能還沒有做出一個東西,他們那個專題就被取消掉了。

林迪:據紐約時報今天題爲中國人上網尋求正義來對抗菁英階層的長篇報導,引述大陸記者和編輯的話說,當局在封殺寶馬案同時並沒有向公衆解釋原因,而且溫科見的分析當局此舉可能不是爲了保蘇秀文這個人,是爲了防止網上輿論的失控,

溫科見:這個事件引發的瀏覽量甚至超過SARS,當局可能不希望這個事情所引發的民意失控吧!他想睬個煞車,我想這個個案本身會得到處理得到□正的,因爲通這個個案所反應出很多制度問題、很多司法腐敗的問題,他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以說當局就有意壓縮互聯網網民的討論空間。

林迪:根據最新的統計,中國的網民已接近於8千萬,有僅次於美國第二大的網民人口,不過於此同時當局對於互聯網的控制與網上這論的打壓,也經常遭到國際社會的批評,王怡認爲這也是因爲互聯網在中國起著特殊作用

王怡:因爲網路在技術上和其它各個方面,他的管制力度、管制難度、管制成本都會遠遠高於傳統媒體所形成的公共空間,網路從一開始天然的就據有相對於傳統媒體有一個比較高的言論自由度,這促使它形成中國目前整個社會生活當中最後一個公共生活平臺,最後一個輿論空間。

中國當局將如何重新調查寶馬案,網路上將會有怎樣進一步的反應,繼續受到世人的關注。

(大紀元)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19/2959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