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萬象 › 文章: |
一封致中共駐美大使楊潔篪的公開信
這些美國公民強調,將以楊署名的給美國國會議員們的信爲第一手證據,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備案,作爲中國官方第一首長騷擾美國內政的案例存檔。 他們還勸告楊大使,不要在鎮壓法輪功這件事情上,跟隨江澤民。法輪功學員稱,對楊在給國會議員的信中繼續誣衊法輪功,他們保留以誹謗罪起訴的權利。 以下是給楊潔篪先生公開信的全文: 楊潔篪先生, 我們投書報紙,公開我們給你的這封勸善信,是因爲作爲華僑的我們不希望看到身爲中國駐美大使的你,用江澤民被起訴的事件作爲對美國政府的威脅,對美中兩國關係的威脅,代表江澤民個人,替江澤民個人的效勞和遊說,卻不代表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利益,公開干涉美國政府的內政。 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有着深厚的友誼。對人權、對信仰自由的共同追求奠定了兩國人民長久關係的牢固基礎。身爲大使的你,顯然對美國立國精神不了解,對美國三權分離的進行中國特色的理解和運用。本着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和對中國未來的維護,我們就你的行爲和你做一個公開的討論,以正公衆視聽。 我們的國會議員們將你於6月10日發給美國國會參議員和衆議員們的信轉交給了我們。在美國政府內部討論如何更好地處理外交政策和人權原則的關係,外交政策和美國立國根本的關係,如何正確地看待江澤民訴訟案中由原告提出的反對羣體滅絕、酷刑迫害和江澤民個人在整個鎮壓中責任和法律責任的時候,以你官方身份在美國國會中這樣散佈繼續迫害法輪功的謊言,以中美外交關係威脅和阻擾美國官員行使他們的職責和意願,顯然是極不明智和愚蠢的,而且是給中國和你本人帶來惡劣影響和未來厄運的舉措。 據悉,迄今爲止,除了在美國國務院和司法部向法庭提交的意見書中提到的,當反對江的這場訴訟案公佈時,你立刻向美國政府和官員施加了極大的壓力外,中國官方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出面把案子取消的動作都是在看不見的地方操作的。你是代表江澤民廣泛地向美國國會議員發信,公開廣播它被起訴這狀案子的第一個中國高級官員。 也許是它的淫威脅迫,你不得已而爲之,或許是你不明真象盲目地聽從江澤民的指揮。但是,你和江澤民都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爲江澤民再次從國庫中竊取大筆款項,聘請一個高薪大律師團到法庭上申訴它如何如何沒有鎮壓法輪功,沒有組建「6/10」辦公室,因此一點也不害怕這場訴訟案,在百忙中以至於如今已經錯過了在江澤民下臺前爲其辦好國家元首豁免權的手續。因此即使像你在6月10日給美國國參衆議員信中說的,「那個領導(江澤民)和中國國家機構(6/10)願意(enjoy)享有豁免權」,也最終落得個面臨對簿公堂,遺臭萬年的歷史場面的結局。 看來,我們也有必要告訴你一些美國的常識和美國人民的習慣。這裏不是中國,更不是江澤民集團的專制之地。你在信中大量引用美國國務院和司法部文件中的片段,以達到影響美國國會議員,阻礙他們自由地對本國事務表示意見的手法,正好是你作爲一個外國駐美機構的最高代表干涉和阻擾美國內政的直接證據。而且公開在美國行政部門和美國國會之間行挑撥離間之實。 你這樣的舉動,爲美國人民要求自己的政府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立場,支持人權訴求,反對中共的公開滲透提供了第一手的證據。我們將就你的這一舉動,再次回到自己的議員辦公室,進一步講清迫害真象,以及訴江案的重要性和維護美國人民自由和人權、選擇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天賦人權的必要性。 江氏集團對法輪大法修煉者的每一次打壓,都是對我們的洪揚,你現在又一次提供了證明。 我們將以你署名的給美國國會議員們的信爲第一手證據,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備案,作爲中國官方第一首長騷擾美國內政的案例存檔。我們還將向更廣泛的機構和美國人民展示中國官員在美國政治上、法律操作上、輿論宣傳上、外交手段上進行滲透的行爲,在我們自由的國土上保衛我們的民權和自由的聲音。我們真誠地提請你和你的同事們深思,爲什麼在我們尊重人權和信仰的自由土地上,連本國的政府和行政機構都保護和支持這樣的天賦人權,一個外國政府爲什麼要竭盡一切手段來這騷擾裏和侵害我們? 你在給國會議員的信中繼續對法輪功進行誣衊,對此我們保留對你以誹謗罪起訴的權利。江澤民任命你爲駐美大使,箇中原因我們都知道,你卻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正義和良知,如果還有一些的話,都拴在了江氏的破車上。這也是你爲中華民族真正做些好事的機會。我們本着善良的原則,願意在此提醒你,你也有象江澤民一樣下臺的一天,希望那一天到來時的你,不是象江澤民一樣膽膽突突,因爲殺害了太多無辜的人民而恐懼萬分。 我們也本着對歷史負責和對你負責的態度勸告你,最好今天你寫給美國參議員和衆議員的兩封信,不需要變成你的罪狀之一,在你退休之後成爲反對和指控你的罪行的證據,提交到法院。希望你的名字不跟江澤民的連在一起,因爲那是歷史中任何一個好人的奇恥大辱,你真的會後悔莫及。 楊潔篪先生,你走好。 2003年6月11日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