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搖籃"之死
 
2002年8月1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1979年1月31日,由老資格的共產黨員袁庚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蛇口工業區,作爲經濟改革的第一個試驗區,由香港招商局負責集資並組織實施。當時,大陸剛從"文革"的惡夢中掙脫出來,人們的腦袋上還死死地套着老祖宗的"緊箍咒",處在不敢亂說亂動的階段。但是,鄧小平想出了一個衝破祖宗陳規的辦法: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於是,中國具歷史意義的改革開放"搖籃"、"聖地"誕生了。

然而,在我們試圖描述蛇口的時候,我們卻想起了中國的另一個"聖地"、"搖籃"──延安。全國解放二十多年後,社會主義建設高速發展,北京"舊貌換新顏"。據說當一位中南海的大人物懷着"滄海變桑田"的興情來到延安時,發現這個"中國革命的搖籃"竟"還在陰暗破舊的窯洞裏搖擺"。這位大人物觸景生情,大哭曰:無顏見"江東父老"。

我們講這樣一個寓言式的故事,似乎危言聳聽。但是,在全國經濟改革的洪流中,北京"滄海變桑田"的今天,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中國的又一"聖地"蛇口時,發現它確實在23年的歷史尾端又成爲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夜色裏,站在蛇口的小山上向東望去,只見深圳的燈火五色斑斕,喧譁流瀉,映紅了半邊天。而身邊的蛇口黑黑的、靜靜的,如同喧鬧的海灘上一隻無人理會的螺號。

有多久,世界不再聽到蛇口人的聲音?

深圳一位頗有名氣的作家,甚至建議記者寫一本書,書名就叫《祭奠蛇口》,在她以爲,蛇口已經死了。

一位生活在蛇口、自稱"半球先生"的網民說:"蛇口命運一直以來不被自己掌握,一個政策蛇口成爲全國和世界關注的焦點,再一個政策蛇口已經成爲了深圳的一個行政管理區,再一次變化蛇口就成爲了被南山區管束的小片區了。"

蛇口就這樣由一個直接受到中南海關注的"聖地"變成了一個"小片區",由中國經濟改革的"鼻祖"變成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文物。

正象延安一樣,蛇口已經完了所賦予的歷史使命,中南海不再需要它了。

無奈的蛇口人只好煞有其事地說,蛇口屬水,是靠水起家,逢水化吉,見火就敗。蛇口興旺是從1979年修建六百米長順岸碼頭的"第一爆"發端的,衰落是從1988年鄧小平視察過的"海上世界"發生嚴重火災後開始的。有人甚至神神祕祕地講,半島的福址所在是水灣頭的龍眼,可自從一座爛尾樓把龍眼壓住以後,蛇口就再沒喘過氣來。

蛇口的衰落與停滯成了蛇口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與此同時,低落渙散的氣息開始在這片曾經鬥志昂揚的土地上蔓生。

現在蛇口主要是靠賣房賣地賺錢了。從老蛇口向南油一帶幅射,房地產業還算有一些亮點。蛇口工業區的起步從漁民村開始,現在又回到了它的起點,一位打工者說,我不想打工了,買兩套房出租,不比搞什麼開發強? 一位到蛇口求職的幹部發現,當他說自己到這裏一是爲幹事業,二是想掙點錢時,他發現對面的人事幹部正瞪大眼睛吃驚地望着他,似乎沒有想到他會說出如此"出格"的話。

在中國所有宣傳機器都在爲即將被趕出中國歷史舞臺的中南海統治者大造"神壇"的今天,海外有媒體也在極力發掘"造神"潛力。據報導,在蛇口的"輝煌"中,江澤民曾做了三件大事:恢復驚動中南海的蛇口工地定額超產獎,解決蛇口通訊及供電"封建割據"兩大問題。但從報導中讀者卻發現,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在胡耀邦"看來我們有些部門並不搞真正的改革,而仍然靠做規定發號施令過日子。這怎麼搞四個現代化呢?"的針對性批示下解決的。

10年前,鄧小平衝破以江澤民爲總書記、李鵬爲總理的政府的左傾格局在南巡講話時有針對性的指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不久後,他又評價:"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深圳蛇口工業區更快。"有專家認爲,從此,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改革就從這裏開始了。

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已進行二十多年,剛由江澤民部長時代的「祕書」坐鎮的深圳早已將蛇口工業區拋得無影無蹤,世界一流的國家大劇院在北京業已27億破土動工,回顧一下蛇口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搖籃"、"聖地",人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啓迪呢?


 
分享:
 
人氣:11,90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