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六千五百萬年前發生在地球上的神祕大火
 
同雲
 
【人民報消息】根據一項亞利桑那大學新近公開的一研究成果,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一個高速運動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從而引起了全球的災難性的大火,遍及北美洲的南部和整個的赤道區域。

這是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戴維·克雷(David A. Kring)和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丹尼爾·德達(Daniel D. Durda)的研究結果。該成果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2]。

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從1990年起就開始用計算機模擬來研究模擬這場巨大的、災難性的撞擊。科學家們認爲,它導致了大量的物種的消失,包括恐龍的滅絕。

克雷介紹說,「我們現在有更多的證據來了解這場大火。」「我們的計算表明,這場大火不是一次點燃的,而是在世界各地不同時間被點燃了多次。」「我們還不知道這個撞擊物體(星體)的運行軌跡。也許因此而導致了這些大火。」

他們通過很細緻的計算模型表明這場神祕大火是在這次撞擊後的幾天內出現的,由此而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全球至少有75%的動植物物種滅絕。

根據他們的研究,一種可能性是撞擊產生的巨大碎片被反彈到大氣層中,在幾天內又象「隕石雨」一樣降落下來。因爲碎片很大,再加上數量極多,它們與地表的密集撞擊產生的高溫導致地表的植物點燃。

這次撞擊的能量如此之大,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把廣島(Hiroshima)和長崎(Nagasaki)夷爲平地的原子彈還要大100億倍。事實上,根據計算,有12%的碎片甚至脫離地球的束縛,衝進太陽系的其它行星軌道中去。

再加上地球是轉動的,所以當碎片從高空中飛回來時,就分散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引發了大火在多處同時燃起。

對這種史前大災難的研究意義是重大的。因爲即便人類的科技水平再發達,在突如其來的天災面前,可能也是無能爲力的。事實上,在2000年就有小行星碎片從地球旁邊擦身而過。科學家們已承認,如果它撞上地球,則可能毀滅地球上所有的人類[3]。

一些地質學家認爲從進化論上來說,六千五百萬年前的這場大火標誌着中生代(Mesozoic)的結束,新生代(Cenozoic)的開始,因爲隨後出現了哺乳動物的大量崛起。這種說法很有爭議,即使現代科學也很難解釋爲何大災難會導致新型物種的突然出現。所以也有科學家認爲,這或許是一次史前文明的湮滅,類似於瑪雅文明的衰落或樓蘭古國的消失[4]。

參考資料

1.Kring, David A.; Durda, Daniel D. Trajectories and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ejected from the Chicxulub impact crater: Implications for postimpact wildfires. J. Geophys. Res. - Planets. 30 August 2002
2.http://www.spaceref.com/news/viewpr.html?pid=9177
3.http://news.bbc.co.uk/hi/english/uk_politics/newsid_289000/289733.stm
4.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10/16/18868.html

(新生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6/2373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