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十六大记者会中国官员“耐心”得让国内记者不住地点头 (图)
 
BBC十六大记者魏城
【人民报消息】今天(12日)晚上在酒店遇到同来采访中共十六大的一位英国同行,我问她今天下午是否去了记者招待会,她说:"没去。"她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耸了耸肩,她会心地说:"没劲,是吧?我昨天参加了另外一个记者招待会,从此我下决心再不来了,有时间我自己单独采访其他人。"

我和她相反:昨天我没去,今天去了,但的确非常失望。出于对前天中国国家经委、计委负责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的好感,我还对昨天因采访一位学者而无法前去记者招待会感到遗憾,现在我只有感到庆幸了。

说句公道话,前天曾培炎和李荣融的记者招待会还真不错。但今天有关西部开发的记者会又回到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主讲的那个新闻发布会的水平上去了:把记者招待会当成了作报告式的政绩宣传会,并且事先挑出中国官方媒体的记者提问可供他们借机宣传自己政绩的问题。

出席今天记者招待会的有新疆、西藏、陕西、重庆四地的党政负责人,还有中国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子彬。入席坐定,那位副主任先概要地介绍了西部开发的缘起和进展,未等四位地方领导人宣读讲稿,就示意可由记者提问。

我一阵惊喜:看来十六大继续改进记者招待会的开法,以回答问题代替宣读新闻稿了。

而且,主持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第一个点的记者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他问了一个颇为敏感的问题,关于班禅转世灵童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主持人对他的第一个选择感到后悔?也许是因为主持人对西藏党委常务副书记热地答问时的艰辛倍感同情?此后他点名的记者要么是中国官方传媒的记者,要么是对中国政府友好的海外记者,如香港《大公报》记者和法国华文报纸《欧洲时报》的华人记者。

再看看这些记者提问的问题。

中国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的问题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什么具体进展?

机不可失,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借机大作宣传,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所花时间是开场时念讲稿的好几倍。而且,从他讲话时的流利顺畅,从译员作记录时仅仅在一张纸上划线来看,这些答问似乎是早就准备好的。

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记者似乎对《时代》周刊记者的"别有用心"看不下去,于是便向西藏党委常务副书记热地提出了一个"安慰性的"问题:十三年来西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

时不再来,热地热情地、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十三年来西藏发生的非同一般的巨大变化"。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大概是看到陕西省省长贾治邦一直没有机会说话,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于是便以提问的方式要求他介绍陕西以交通线路的建设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

抓住最后的机会,贾治邦心领意会地配合记者提问,把陕西"横贯八百里秦川"的高速公路建设和"两纵五横四个枢纽"的铁路网络构架掰开了、揉碎了般地耐心向中外记者们解释,耐心得让中国国内记者不住地点头、让西方的大鼻子记者纷纷地离开会场……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太子党充斥中共十六大──“金正日”落选候补中委 (多图) 2002/11/16 (26,073次)
图片展:以多种方式关注十六大 2002/11/16 (17,591次)
中共最高层的决策性错误 2002/11/16 (16,210次)
十六大——江泽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葬礼" 2002/11/16 (16,269次)
十六大图片新闻:孤独的胡锦涛 (多图) 2002/11/15 (24,743次)
江泽民担心的问题没得到彻底的解决(图) 2002/11/15 (17,575次)
江泽民阴魂不散──CCTV新闻联播仍将军委主席摆在总书记前面 (图) 2002/11/15 (19,413次)
胡锦涛在江泽民巨大阴影下接班 (图) 2002/11/15 (15,822次)
中共十六大的结果让海外华人极其失望 2002/11/15 (16,343次)
江泽民卖国大追踪 2002/10/2 (26,770次)
看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江泽民最怕的!(多图) 2002/9/16 (52,660次)
小笑话:江泽民和王冶平的共同语言(图) 2002/3/9 (24,548次)
一个神奇的故事和几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多图) 2002/1/7 (30,232次)
小笑话:江泽民的答案 2001/11/11 (17,845次)
小笑话:张爱萍教训江泽民 (图) 2001/5/20 (39,19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