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逃出西藏──尼姑受酷刑
 
2002年10月1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美国之音记者张楠16日报导) 在印度的西藏难民中,有一些人是由于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迫逃亡的。美国之音记者张楠不久前访问了印度的藏人社区,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下面是张楠撰写的系列报导“逃出西藏”的第二部份。

*尼姑受酷刑*

坚赞琼措说:“让我们把衣服脱光,然后就打,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除了用枪托、铁棒打,还放狗来咬。我们几个尼姑,被打得躺在地上,根本动不了了,狗也不咬我们。但是,有一个尼姑跑得动,她一跑,狗就扑过来,把她身上被咬得血淋淋的。”这不是农奴控诉虐待他们的农奴主的情景,而是前西藏政治犯在揭露他们所说的“中共警察的暴行”。坚赞琼措说:“审讯人员一边抽烟,一边审。回答不合意,就拿烟头往我们脸上和身上戳。一个尼姑现在还满脸是疤。冬天,他们把洗脸水泼在外面地上,结了冰,让我们站在冰上。审讯结束后再让我们进屋的时候,已经进不去了,脚沾在冰上了。”

坚赞琼措是一位尼姑,16岁出家,曾多次参加示威游行。她说,监狱里的刑罚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她第三次被捕入狱的时候,又尝到了一种新酷刑。坚赞琼措说:“他们有一个类似电话的东西,把线的一头绑在犯人手上。他们问,你交代不交代。不交代就摇动那个电话,就会有电流通过来,立即眼前发黑,从脚底开始,五藏六腹好像都被抽一样,疼得难以忍受。有时,他们把三、四个尼姑连起来,然后用力摇,一起通电。”

审讯人员一定要她们交代出背后的指使人,非要他们批判达赖喇嘛。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据坚赞琼措说,1987年到1989年的时候,当局还算温和,越往后镇压越残酷。坚赞琼措说:“有个尼姑高喊西藏独立,警察就把她的嘴掰开,用暖瓶往嘴里倒开水,以致她满嘴都是水泡,几天都无法闭嘴。”坚赞琼措个头不高,身子单薄,很难想像她这样的弱女子怎么能忍受如此残酷的虐待。她告诉我,那种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根本无法形容。

*北京否认虐待*

北京当局对西藏政治犯受虐待的报导一般予以否认。几年前,美国之音记者曾就《费城问询报》的有关报导打电话给中国驻美使馆查证,使馆发言人否认有这样的事发生,并且强调中国法律禁止虐待犯人。美国之音记者吉兰德最近访问西藏的时候,当地监狱的负责官员也表示,他们为囚犯们提供了公平和人道的环境。

但是,龙热扎西和其他前政治犯身上的伤疤告诉我们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故事。龙热扎西也是僧人,参加了1991年拉萨的示威游行。据他说,他们当时没有任何暴力行为,只喊了“西藏的主人是藏人”、“西藏要自由”这两句口号,不出15分钟,警察就扑过来殴打他们。龙热扎西说:“对我整整打了两天。殴打时使用了各种工具,有木棍、铁棍、电棍。脸上的伤疤都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而且一只眼睛现在已经失明。”龙热扎西后来被判刑六年,他是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潜逃出来前往印度的。

*强制爱国爱教*

同样在1991年参加游行的还有尼姑达珍。她说,刚出家的时候她只知道学经书,不知道什么西藏独立,上街游行纯粹是中共逼的。达珍说:“ 在庙里一心学经。可是中共的工作组不时来到庙里,每天让我们参加爱国爱教的宣传,强迫我们反对达赖喇嘛,慢慢地尼姑们就开始上八角街游行了,要宗教自由,要西藏独立。”达珍被判刑三年, 获释后又被关过一次。达珍说:“第二次释放后,他们每个月都要到我家里提审我,问你这个月哪里去了,这几天哪里去了。那样的话,我觉得待在西藏未来可能什么也没有了,父母也跟著我一块儿受连累。我只能选择流亡到印度。”

*抛下妻儿外逃*

和上面几位年轻僧人不同的是热振丹巴次仁,一个在西藏先后坐过22年牢的前政治犯。热振丹巴次仁说,他在1958年23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反抗北京统治的四水六岗卫教军,转战各地。1960年在一次战斗中陷入包围,负伤后被俘,关在小号里,上手铐脚镣一年零八个月。热振丹巴次仁说:“手铐越勒越紧,吃到肉里面,看不见了。但是后来,骨瘦如柴,反而感觉好一些。腿上的脚镣,有四个环,可以勉强走路。”

1987年,他参加了拉萨的争取西藏独立的示威游行,被解放军开枪打中腹部。1988年3月5号,他又出去参加游行,当晚被捕。热振丹巴次仁说,出狱以后,每个月都要去派出所报告几次,每次去都要挨揍。热振丹巴次仁说:“打嘴巴、拳打脚踢、用电棍击打,一打就摔倒,3、4分钟没有感觉。问我还要不要搞西藏独立。受不了,只好抛下老婆孩子外逃。”热振丹巴次仁1990年逃离拉萨,到瑞士申请政治避难成功。

受到政治迫害而逃到海外的藏人在达兰萨拉成立了自己的组织"9103团体"。这个组织的秘书长江巴次登说,成立"9103团体"的目的,一是为了研究西藏政治的历史,搜集西藏政治犯和被迫害致死者的名单及资料,编辑成册,留给后代。江巴次登说:“第二是把大家团结起来,声援在押政治犯,争取国际支持,继续开展西藏自由事业。”

 
分享:
 
人气:15,64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