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熱中的中國工人
 
張先梁
 
2001年2月1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早年在獄中出操時,乘看守不注意,揀了幾張地上丟棄的舊報紙,回到單人牢房後小心撫平細讀,但見一段血淋淋的新聞赫然入目:「四川一女工工作超負荷,「買班」精疲力竭,昏倒被砸成肉餅。(載解放日報1995年1月8日)

報導說:四川丹心水泥廠生磨車間的電子司秤謝某因丈夫做生意發了大財,不讓她再做三班倒的工作,要謝某辭職,但謝某覺得丟掉「鐵飯碗」有些可惜,遂想出「賣班」給同崗位的女工趙丹碧,讓趙一個人做兩班。趙丹碧因家貧無計,爲了拿雙份工資就爽快地答應了,而廠領導爲「保證生產能正常進行」竟未加阻止。

趙丹碧從94年7月14日開始每天連續工作16個小時,且還要操持家務,睡眠僅四、五個小時。到了8月29日,堅持了一個半月連軸轉的趙丹碧好容易熬到了下班時間,當她在打掃工作區,準備交班時,因精疲力竭再也支持不住一頭裁進了料倉裏。前來接班的女工吳某遠遠見了趕緊拉斷電源,然而磨機強大的慣性還是旋轉了好幾圈,等到機修工趕來拆開磨機機倉,趙丹碧已被活生生的碾成了一團肉餅子。

另一張1995年1月16日「解放日報」登載的「信訪問題調查」則稱:在「勞動法」公佈後的兩週內,來信反映企業違法者衆多。

文章透露:「在抽查的80家區、縣「三資」企業中有4%的生產建設項目無職業安全衛生保障,普陀區則高達80%,其中「一千多職工在有毒或有害物資的環境下勞動。」某機械設備公司的作業現場測定顯示:「空氣中苯的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81.13倍,甲苯、二甲苯的濃度分別是國家衛生標準的15.24倍和5.65倍」,此外「約有80%的區縣三資企業是通過加班加點來完成任務的……青浦縣有的三資企業每週工作長達95小時……奉賢縣的這類企業大都是早上七時上班,晚上七時下班,有的星期天,休息也用來加班。」

文中還透露:「松江縣有一家鞋業公司,職工工作時間爲法定的1.5倍─2倍,且這類延長工時的報酬,低於法定加班報酬。」

文章進一步揭露:「有40%的企業」竟「不向職工發勞動防護用品」「接觸有毒物質的工人也無營養補貼,」甚於有的企業鍋爐的壓力錶、水位表均無警戒線,直視人命爲兒戲。青浦縣有兩家三資企業均「發生無證駕駛剷車壓死職工的事故」

文章最後承認:「職工敢怒不敢言」即使來信舉報也「大多不敢具名」,怕遭到「打擊報復,開除」的必然下場。另據上海電視傳媒「新聞透視」披露:「三資」企業中廉價僱傭童工,加班加點到深更半夜只發一包快餐面爲酬的事當時在中國大陸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以及經濟高速增長的傲人業績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沾滿了中國工人的鮮血!

當時,在江澤民「嚴加監管,滴水不漏」的指示下,我在獄警的眼光底下,用其他難友偷偷送給我的一支圓珠筆蕊,裹上牙膏皮在舊信封的反面寫了一篇雜文「中國工人的權利」,並通過各種管道送至海外,故原稿至今仍保存在我手中。

在這篇獄中舊作中我抨擊了中共當局爲了政治野心和權力鬥爭的需要將中國的工人送上「階級」的祭壇,從「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聖戰者到「三反、五反」時「打退資產階級猖狂進攻」的排頭兵;「我們工人要說話」的反右大軍到「捐獻飛機大炮」的苦行僧;從「增產節約,技術改造的」啃骨頭螞蟻到「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唱詩班;從「批判黨內走資派」的造反隊到「文攻武衛」的急先鋒;從「一月風暴」的奪權者到「佔領上層建築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從「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領頭羊到「下崗工人」、「盲流」、「打工仔」和「打工妹」……

中國的工人五十多年來受盡了自稱爲其「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的欺騙和愚弄,榨乾了幾代人的血汗,然中國工人的權利至今仍無保障。時間一晃已過去了五年多,我96年出獄後被中共警方押上飛機流亡來美至今,而中國工人的處境不但未見改善反日趨惡化。

中國大部份的國有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幌子下,長期累積的資金已被掏空。就在佔全國人口不到1%的人把種種國有資產變爲私有財產的同時,大批工人「下崗」失業,至於夫妻雙雙「下崗」的則更陷於全家生活無着的悲慘景地。

爲此全國各地都陸續爆發了大規模的工人遊行示威和集體請願事件,各種黑社會組織和犯罪集團也迅速膨脹,社會治安進一步惡化。中國的退休工人在年邁或因工傷病殘喪失勞動能力後即被視作企業的包袱,他們的醫藥費用常被企業拖欠而得不到報銷,有些生癌症的危重病人的醫藥費已積欠到幾乎傾家蕩產的地步。

國有企業的工人生活如此糟糕,而那些在改革開放後的私營企業工作的工人也好不到哪裏去,據廣東最近一項涉及一百另五傢俬營企業的調查顯示:工人被剋扣工資的情況非常嚴重,僅今年上半年就有約兩萬多名職工被老闆拖欠或剋扣工資,累計數額達四千多萬元。由於沒有獨立的工會組織,中國工人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也沒有任何地方能去討回公道。

本文原題爲「中國工人的「權利」(續)」,節選轉載

 
分享:
 
人氣:8,51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