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官員宣稱:大量中國人衝破禁令私收境外電視
 
【人民報消息】( 美國之音記者亞薇Oct. 31, 2001 報導 ) 繼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和香港鳳凰衛視被獲准在珠江三角洲的有線電視網廣播之後,中國官方媒體又傳來中央政府不久將允許三十多家境外電視頻道在廣東「落地」的消息。設在香港的鳳凰衛視中文頻道日前獲准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廣播,鳳凰衛視控股有線公司的三大股東之一香港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由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全資擁有,這是中國首次允許境外電視頻道在中國廣播。美國在線時代華納之後也和中國政府達成一項協議。中國政府准許在線時代華納旗下的「華娛」中文電視頻道在珠江三角洲的有線電視網上播出,作爲交換,中央電視臺第九臺將在在線時代華納的有線電視網上播出英語節目。

* 珠江三角洲爲娛樂試點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指出,境外媒體進入中國傳媒市場表明,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傳媒特區」的形式,對境外媒體進入內地創造緩衝期,降低外國文化對中國的衝擊。他說: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境外媒體制作的節目或內容會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普通家庭的電視和報紙上,因此有必要在沒有大規模進入的狀態下,首先在歷史上形成的一些若干開放地區,先期試驗一下落地的情況,這樣對未來制定相關的政策以及在整個國家和社會範圍內開放,可以起到一種先期經驗參照作用。喻國明教授說,隨着中國和世界接軌,尤其是在中國入世之後,信息溝通的渠道將日益增多,國外媒體也會以各種方式在中國本土化製造節目,中國政府認識到這一問題的緊迫性,因此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試點,正是出於對整個國家未來傳播和交流政策的全盤考慮。

喻國明教授還指出,在目前的情況下, 進入中國的境外電視節目內容將以娛樂和資訊爲主。他說:涉及到時政這方面,目前來說,這方面還不是開放的。鳳凰衛視是一個特例,因爲它現實已經做到這個程度,而且從它過去已經有過新聞控制角度來說,比較能爲目前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和相關規定所接受,其它媒體在目前情況下還是以娛樂爲主。

* 新聞報導最大挑戰 *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教授、<<妖魔化中國的背後>>一書的主要作者李希光認爲,鳳凰衛視等境外媒體之所以能吸引中國觀衆是因爲它們的新聞節目,而不是娛樂節目。

李希光說:因爲它的娛樂節目做的並不比中央電視臺或者北京電視臺好多少,因爲中國很多電視連續劇,包括訪談、對話節目都比鳳凰衛視做的好,唯一沒法和鳳凰衛視等境外媒體競爭的主要是在新聞報導方面,所以這就給中國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也是目前很大的難題了。

香港媒體分析人士周兵也認爲,海外媒體和中國媒體競爭並不一定佔有優勢。中國國內做的一些節目,比如綜藝節目,電視劇集、電影、小品、相聲等在海外的節目中都是比較少的,還有歌舞和談天說地的節目有文化的接近性,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因此,如果外國媒體進入中國在政治和國際新聞上的報導放不開的話,它們的競爭會弱,對中國媒體的衝擊不會太大。周兵進一步指出,中國國內媒體除了對重大的國家及國際新聞嚴格限制以外,在其它軟性節目方面已經相當自由和開放。比如說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任何一個家庭只要裝上有線電視的話,很容易能接受 50 個頻道的節目,這 50 個頻道中有專門的體育節目,戲劇節目,電影臺,還有各個省的衛星臺。幾乎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收到 30 家以上的電視臺或電視頻道,因此非常開放,各種各樣資訊非常多,有專門論股市的,有專門推銷的,層出不窮。

* 落地但不進入每個家庭 *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下屬的「新快報」報導,中央政府不久將允許三十多家境外電視頻道在廣東落地。報導稱,內地傳媒市場開放鐘聲已響,延緩境外電視進入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認爲,境外媒體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落地是有可能的。擬議中可能會允許更多的境外電視通過某種方式,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有控制的三星級賓館進入,而且從進入的數量看,可能會比目前的規模要大,這是有可能的,應該說這也是整個中國在傳媒業方面開放的基本徵兆吧。

但是,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的李希光教授指出,境外媒體進入賓館並不叫做真正「落地」,只有進入每個家庭才是真正「落地」。因爲現在的政策還不允許外國電視頻道直接進入中國每個家庭,這個「落地」是什麼概念呢?如果說落地是進入星級賓館,研究機構和大學,那 CNN、BBC,還有 CBS 早就在中國落地了,而進入家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進入家庭就等於是把市場完全放開了,因此你講的 30 多個頻道的「落地」形式是關鍵。

據悉,美國最大的基督教電視廣播網「三一廣播網」已經被准許在中國境內的三千多家賓館和外國人居住區播放它製作的宗教電視節目。另外,英國廣播公司也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電視廣播牌照,在中國的三星至五星級賓館及外國人居住區播放英語新聞節目。倫敦金融時報說,國際廣播電視公司爲了打入中國市場奮鬥了 20 多年,中國計劃開放國內電視市場意味着,中國最封閉的行業之一可能會出現前所未有的鬆動。金融時報指出,中國領導人顯然已經認識到,控制新技術傳播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創辦的商業週刊報導說,雖然境外電臺紛紛大批湧入中國,但是中國並不打算進一步開放受到嚴格控制的傳媒業,傳媒業不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承諾的條件變化的限制。報導援引一位中國官員的話說,中國政府允許境外娛樂頻道進入中國無非是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大量中國人不顧政府禁令已經在私下接收境外的衛星電視節目了。

摘自(新世紀)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1/1/1674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