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江澤民,收起你「無神論」的棍子
 
——江澤民無神論戰有神論遭遇慘敗
 
黃山
 
2001年1月26日發表
 
【人民報26日訊】有人說,江澤民欺上瞞下,把共產黨當作手裏的一根棍子,用它來鎮壓異己,維護個人權位。從這一點上來講,正是江澤民把共產黨破壞得體無完膚。

舉例說,江澤民維護個人權威和鎮壓法輪功的有力武器之一是共產主義無神論。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後,無神論這根棍子打起人來毫不留情。其實共產主義無神論是一隻紙老虎,江澤民用它來嚇唬人,結局只能是讓人戳穿這隻紙老虎,喪失共產主義信仰。用這樣自欺欺人的假玩意兒來打人,江澤民是越來越氣喘吁吁了。爲黨爲民着想,我們不免奉勸一句:江澤民,收起你「無神論」 這根打人的棍子。

從1999年4月起,江澤民就開動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機器,以無神論向手無寸鐵的法輪功宣戰。一年多了,雖然江澤民還掌握着國家政權和宣傳機器,但無神論卻已敗得體無完膚,連江澤民自己都不信了。且看相關報道。

老百姓不信無神論

據春節期間外電報道,儘管經過官方50年的無神論教育,幾十萬北京人1月25日來到各個寺廟,祈求在新的一年好運和發財。在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農曆新年期間,從北京、上海到舊金山,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尋廟拜神,宗教正在重新興起。

一家航空公司的職員、33歲的朱濤匯(音譯)在農曆新年第二天和妻子及兩歲的兒子來到喇嘛廟。這是北京藏傳佛教的最大廟宇。

他說,「我們來這裏是因爲我們信佛。我們希望新的一年不要太多麻煩。」

朱濤匯一家和大約十萬人25日訪問了喇嘛廟,這顯示隨著共產主義正在失去人心,宗教再次回到中國。

身穿黃色長袍、腦袋光光的佛教和尚孟說,「每到新年,我們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到來。」

在這座307年的大廟裏面,香菸繚繞,訪問者都對神佛三叩頭,然後許下新年願望。

在舊中國,北京人都在新年的第二天敬財神,25日的祈禱者也都不含糊自己的金錢目標。21歲的失業旅館工人張洪巖(音譯)在一尊佛像前燒香時說,「我祈求工作。」

官場不信無神論 縣老爺求升官符

光明日報1月份報道,中共山西省交口縣「縣老爺」--縣委書記房吉華、縣長李來福埋怨縣委大院風水不好,害得他們升不了官,竟請來「風水先生」在縣委大院裏埋下「鎮邪物」和「升官符」。2000年12月24日,山西交口縣部分幹部會同新聞記者,當着數百名圍觀羣衆,挖出了縣領導幾年前埋在縣委大院的這些「鎮邪物」和「升官符」。

據報道,數年前的某天夜深人靜時,縣委大院燈火齊明,數十名黨政幹部齊刷刷地跪在香案前,「代表縣委縣政府」,虔誠地埋下「鎮邪物」和「升官符」。之後,縣領導又以各種理由陸續在低於縣委大院的地方重建了看守所,在縣城大街上新建了牌樓,在縣委大院東面新建了樓房,並在房頂上砌了一垛無用的女兒牆以高出西面的人大辦公樓。

連江澤民本人也不信無神論

●江澤民不肯「下臺」剪綵

本報此前報道,據中南海消息人士透露,中共高層領導內部盛傳江澤民本人十分信奉風水,陰陽,命理等等,甚至對下屬的言語吉凶都十分在意。尤其是近幾年愈演愈烈,誰要敢犯了他的忌,必給你好看。連省級幹部他都隨意撤換。以下是在大陸廣爲人知的一個例子。

江蘇省曾請江氏爲「潤揚」大橋剪綵(原本準備叫「鎮揚」大橋,後來怕江氏不高興,怎麼能把他的老家鎮住呢?!就改叫「潤揚」大橋)。江澤民坐在主席臺上,前省委書記講完話後,說到:「請江總書記下臺剪綵!」江一聽「下臺」二字,臉色煞變,不肯「下臺」。他的心腹祕書一看,頓時明白。拿起話筒說:「請勞動模範剪綵。」後來,前江蘇省委書記也因不得江澤民歡心被撤換。

●國家主席公然祭祖

江澤民去年10月19日抵達家鄉揚州有兩件公事,一是會見法國總統希拉剋,一是爲那裏的長江公路大橋開工奠基培土。10月20日上午,江澤民在揚州市舉行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的開工典禮上爲大橋奠基培土。潤揚大橋是鎮江到揚州的大橋,本來應該叫作鎮揚大橋,然而江澤民是揚州人,鎮揚有「鎮壓揚州」之意,對江澤民意頭不好,所以改名「潤揚」。

除了這兩樁公事外,江澤民還利用其間的空檔期,也就是二十一日上午在家鄉拜祭祖宗。大陸媒體不敢報道,而是由香港媒體披露,星島日報和多維網都對此作了報道。中共領導人是不敢那樣招搖的,連功蓋黨國的毛澤東主席回鄉祭祖也得躲躲閃閃,因爲他們祭的應該是馬克思、列寧等,而不是自家的封建祖宗。

●總書記抄地藏經求免災

據1月份《開放》雜誌報導,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剛罵完香港記者的江澤民,最近由他夫人出面,從北京的一位包姓居士家裏,借了一部《地藏經》親筆抄了一遍。

有消息指江澤民自知造孽不淺,難逃懲罰,趕着抄《地藏經》,以求赦免下地獄之災。去年12月江澤民訪問澳門時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愛讀宗教書尤其是佛教經典,想來傳言不虛,但不知江澤民臨時抱佛腳還來不來得及?

 
分享:
 
人氣:13,30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