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進軍傳媒購《亞洲週刊》
 
2000年11月22日發表
 
【人民報訊】繼「股壇金手指」陳國強收購《成報》後,本港首富李嘉誠首次進軍印刷傳媒行業,透過tom.com向《明報》購入《亞洲週刊》五成股權,日後tom.com將與《明報》合作經營這份有十三年曆史的中文時事雜誌,雙方又強調該刊物之編輯組及編輯獨立性維持不變。

據蘋果日報22日報道,昨日tom.com公佈與明報企業屬下機構簽署備忘錄,收購明報企業全資擁有的《亞洲週刊》五成權益,但並無透露代價,是付現金抑或股票未悉。tom.com總裁王□評論此宗交易時說,這宗交易將爲Tom現有的跨媒體資產創造新價值,發揮有效的互補作用;明報企業執行董事張裘昌則表示非常高興能與Tom合作。王□又指他們的目標是令《亞洲週刊》能突破傳統雜誌的範疇,使之成爲世界各地華人的一個多媒體中文平臺。他指憑Tom建立的網上資源和《明報》的跨媒體業務,「我們將會在不同領域上進一步尋求合作機會」。

憂慮新股東裁員

tom.com是今年初才上市的「新經濟」公司,由李嘉誠透過長實及和黃所控制。李家的生意在香港幾乎遍及每一個行業,但李氏本人一直對投資傳媒抱極「審慎」的態度,除新城電臺之外,甚少涉足媒介生意。本月初李氏聲稱「一年才見一兩次面」的朋友陳國強收購《成報》,李氏還刻意澄清他與陳的關係,並說「直至今日爲止,我公司並□意思買任何報章或雜誌,但我只可以擔保至今日!」誰料兩週之後,Tom即與《明報》合作做生意。

據悉,就出售股權一事,《亞洲週刊》的管理層數日前曾非正式與編輯部員工提及,至昨日下午正式宣佈有關消息。據稱總編輯邱立本在宣佈時表現興奮,期望雜誌創一番新景氣,不過也有資深編輯部人員擔心,由於tom.com有大刀闊斧裁員前科,故憂慮新股東入主後會裁員,而昨日管理層並無向員工交代僱用條件是否有新安排。有編採人員分析,現時《明報》與tom.com各佔五成股權只是過渡性安排,因爲在決策上會有衝突,相信稍後《明報》會逐漸淡出,或進一步出售股權。

本報昨晚無法成功聯絡邱氏及《明報》高層,查詢他們對此宗交易的看法。

對於大財團投資傳媒生意,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爲,一些虧本的傳媒最終只有靠大財團收購才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他相信就算由李嘉誠收購《亞洲週刊》,立場亦不會有太大改變,因爲雜誌的立場一直是保守及同情中國政府政策。

政治上影響不大

不過杜耀明關注李嘉誠如何可以將《亞洲週刊》轉虧爲盈,因爲雜誌表面上針對亞洲華人讀者,但實際上中、港、臺三地銷量均不多,大馬、新加坡華人讀者更少,如何改革《亞洲週刊》內容,提升銷量及影響力才是最重要,否則就算李嘉誠在財政上可以支持,若不合乎商業利益,最終亦難以長期支持。

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認爲,今次收購《亞洲週刊》在政治上影響不大,因爲《亞洲週刊》在香港市場不大,影響力有限,「如果賣《明報》一半就緊要得多!」

創刊13年立場親中

《亞洲週刊》創刊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當時正值臺灣前總統蔣經國撤銷臺灣黨禁、報禁及開放大陸探親,英文時事週刊《Asiaweek》的創始人奧尼爾及其拍檔康榮有見於亞洲華人讀者市場的發展潛質,決定創辦了一本「打破國界」的中文時事雜誌,創刊號就以兩岸中國人隔絕半世紀後重逢悲喜交集的鏡頭爲封面。

不過,由於華人社會政治立場迥異,《亞洲週刊》左右兩難,始終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加上經營不佳,於是九三年時代華納集團將《亞洲週刊》的股權全部賣給明報集團。但明報集團接手後,業務仍然未見起色,該刊中國版和臺灣版先後於九七年停刊,其編輯方針則愈來愈一面倒傾向北京。(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9,77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