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會震驚中南海
 
2000年11月20日發表
 
【人民報訊】北京自暴危情:中國大陸黑社會成員八百萬

◎田穗
大陸的黑社會似乎要跟中國共產黨攀比規模,目前全國各地已有五千三百多個組織,成員超過八百萬,骨幹分子達五十萬以上。九八年以來,由黑社會策劃的武裝暴力事件一千六百多件。黑社會滲入到國家機關,令中南海深爲震驚。

●國家機關清除了一千多名黑社會分子

十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人事部,在《黨政部門、機關精簡改革工作若干問題》的報告披露:在對幹部進行審查中,從公安部、鐵道部、海關總署,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司法部、出版總署、僑務辦、信息部、旅遊總局、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等十五個單位幹部中,清除了一千一百三十多名黑社會成員及其骨幹分子。僅公安部、海關總署、司法部、旅遊總局、信息產業部、新華通訊社,就清除了黑社會成員五百九十多人,其中處、局級幹部有九十二人。包括:公安部部長助理勞XX、公安部三局副局長楊X、海關總署黨委辦衛XX、海關總署紀委副書記朱XX等。據悉,曾經是公安部要員的李某等,也都屬於跨地區黑社會組織「福口幫」的特邀成員。

據該報告披露:在鐵道部、海關總署、新華通訊社等部門,有的一個局或一個處,大多幹部都是某黑社會組織的成員。這些黑社會成員大多數都是中共黨員,有的黨齡甚至有三十年以上。這些黑社會成員都有信仰宗旨、組織紀律、活動場所、聚會時間、發展成員的計劃和目標。

●大陸黑社會成員多地區廣

據該報告披露:有關方面掌握的城市黑社會集團組織,在大陸現有五千三百多個,成員超過八百萬,其中骨幹分子達五十萬以上。

被列爲黑社會活動猖獗的地區有:廣東、廣西、海南、湖南、遼寧、安徽、貴州、河南、江蘇、雲南、新疆等十一個省、區。

被列爲黑社會活動猖獗的城市有: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東莞、廈門、南寧、桂林、海口、三亞、長沙、常德、邵陽、瀋陽、大連、鞍山、合肥、淮南、貴陽、遵義、鄭州、開封、南京、鎮江、連雲港、溫州、昆明、大理、太原、烏魯木齊、哈密、伊寧……等八十多個城市。

●大陸黑社會滲入的部門

該報告披露:黑社會滲入衣:(一)省、市、縣黨政部門和機構;(二)公安機關、地區派出所、監獄、勞改場所;(三)海關部門、尤其是邊境、邊卡等一線的海關部門;(四)工商、稅務、衛生部門;(五)大、中學校、尤其是中專、職業學校;(六)文化娛樂場所及其主管部門;(七)交通、公路、尤其是地方的公路;(八)省、市的金融機構、證券交易市場;(九)省(區)、市級報刊、廣播、電視機構;(十)黑社會還跨境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以及泰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的黑社會相勾結。

●大陸黑社會的主要活動和行動

大陸黑社會的主要活動:(一)販毒、販賣武器;(二)竊取國家情報和工作部署,進行對抗性活動;(三)操縱金融證券市場,製造假消息等圖利;(四)放高利貸、集資炒匯、套匯;(五)控制娛樂場所,包括夜總會、舞廳、酒巴、影劇院以及色情場所、(六)買兇、僱兇殺人、放火、投毒及製造交通事件;(七)控制某些緊俏商品,影響市場;(八)策動暴力攻擊黨政機關、公安、邊防哨卡,製造事件。

●黑社會集團策劃的事件

該文件還披露:從九八年以來,黑社會集團策劃武裝暴力事件一千六百一十宗,造成一萬二千多人傷亡,其中黨政、公安、司法幹部傷亡五百五十多人;製造交通事件二千五百多宗、包括阻攔、截停火車,堵塞公路、船舶航道;包圍、衝擊黨政機關事件一千二百多宗,衝突公安、拘留所、監獄、勞改場所四百六十多宗;煽動衝突金融機構、擠提存款事件三百六十多宗;煽動地區性罷市事件七十五宗。

●中南海震驚

大陸黑社會的猖獗,震驚了中南海。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尉健行等,都針對特別是鑽入中共心臟,黑社會勢力的猖獗,作出了多次批示和指示。

江澤民作了兩次批示。在十月二十三日《黨政部門、機構精簡改革工作若干問題》文件上批示:「這是觸目驚心的現實。黑社會勢力已經滲入到中央部委局的心臟,在活動、發展。黨政部門、機構清除黑社會勢力和黑社會分子工作,要抓緊、抓實、抓好,純潔組織。」

在十月二十八日中辦、國力轉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發出的《關於堅決打擊、肅清黑社會幫派集團和黑社會分子活動》的通知文件上,江澤民又作了批示:「不嚴厲打擊,不足以平民憤、民怨,不徹底清除,不足以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不全面肅清,不足以整頓好黨政部門和幹部隊伍建設。」

尉健行、羅幹、賈春旺等,近期也強調:「黑社會集團滲入黨政、司法、公安系統,培植黑幫勢力情況,已經十分嚴峻。要解決黑社會。黑勢力,就要先下狠心,打掉黑社會的保護傘和庇護所。」

---------------------
原載《動向》雜誌11月號
(轉自大紀元)(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3,5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