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孝盡忠 巾幗勝似鬚眉
 
蕭風
 
2007年3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舞蹈「花木蘭」演繹的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女中豪傑。北朝時期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上演了一場忠孝兩全的佳話,成爲流傳千年有口皆碑的傳奇。

大幕拉開,在一個寧靜的鄉村,花木蘭在家陪着老父,盡女兒的孝道。突然狼煙四起,老父起身拔劍,但終因年邁體弱,幾乎摔倒,花木蘭馬上攙扶父親。花木蘭爲了不讓年邁體弱的父親奔走沙場,使父親頤養天年,毅然接過父親手中的劍。只見她舞動寶劍,宛若行雲流水,瀟灑奔放,英姿颯爽,揮發自如。只聽得馬蹄聲驟,花木蘭奔赴戰場。但見旌旗飛舞,士氣高昂。勝利後,花木蘭功成身退,回到家中奉養雙親。

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爲「可汗」,征戰地點在中國北方。

對木蘭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史書也莫衷一是。河南省《商丘縣誌》說她是丘花宋村人。

在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中,人以忠孝爲本,《木蘭辭》恰恰烘托了這樣的主題。花木蘭一家五口,父母、姐姐和一個小弟弟。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年邁體弱多病。家庭原因花木蘭從小練就了一副好身手。因爲邊防緊急,皇上下令徵兵,花孤因爲年老體弱不能從軍,而又不能抗拒軍令。花木蘭心中非常焦慮,坐在織布機前無心織布,最後花木蘭毅然從織布機上走下來,出於孝心,她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才有這流傳千載的忠孝傳奇故事。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然後,她早晨告別爹孃,經過長途奔馳,夜晚獨自到達荒涼的黃河岸邊,孤身弔影,「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離開黃河北去,夜晚又獨宿在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夜色茫茫,一個女子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

花木蘭守衛邊關十二年,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爲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爲將軍。十二年中,她的手下也不知道她是一個巾幗女流。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場上九死一生,花木蘭回來了。她婉言謝絕了天子的賞賜,不願在朝爲「尚書郎」,將榮華富貴輕輕拋下,「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奉養年邁的父母。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互相攙扶着出來迎接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然而這一切都過去了,她脫下戰袍,又換上以前的女兒服裝。從軍時的夥伴來看她,她以女兒裝束招待驚愕的夥伴。功成身退,還以女兒本色,回家事奉雙親。忠、孝、智、勇的花木蘭,不愧爲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爲一體的奇女子。

歷史上許多女中豪傑,梁紅玉擊鼓戰金山,平陽公主駐守娘子關,歷來爲人們津津樂道。而孝女緹縈救父的故事更是千古以來爲人們所傳頌。

據《史記.孝文本紀》,齊國太倉令淳于公,有罪將受到刑罰,要被解送至長安。太倉公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臨行時罵他的女兒們:「生子不生男,到了緊急時無所助益。」最小的女兒緹縈很悲傷,自願隨父親至長安,照顧父親。到長安後緹縈向皇帝上書說:「我父親在齊國爲官,齊國的人中都稱其清廉正直,如今犯法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爲父親難過,也爲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我悲傷的是死者不可復生,受到肉刑後不可復原,雖然他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了。我願意沒入爲官婢,以贖父親之罪,使他改過自新。」漢文帝很同情她,下詔廢除了肉刑。這個故事被收入中國古代 「二十四孝」 故事中。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潛移默化的教育、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使人們知廉恥、明禮儀,講道義,注重個人修養,尊老愛幼,積德行善,寬容忍讓,屈己待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而使得承載着燦爛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創造了人類的輝煌。

*************************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及全球32城市售票

哇!新唐人舉辦全球中國舞舞蹈大賽


千載難逢的機會別錯過!




 
分享:
 
人氣:10,75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