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等發起連署抗議書 聲援高智晟(圖)
 
2006年8月3日發表
 

前胡耀邦祕書林牧先生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古清兒/唐宇8月3日採訪報導)針對近期中國維權律師高智晟遭到中共特務和黑社會的暴力襲擊事件,已引起了海內外正義人士的強烈關注及相關媒體的跟蹤報導。目前,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祕書林牧等86位人士發起了「對中共特務殘害高律師暴力行爲的公民連署抗議書」(下簡稱公民連署抗議書)。

7月30日晚10時,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因發現停在樓下監視他的車輛發動機的轟鳴聲干擾同樓居民睡眠,多次下樓與便衣警察交涉時,遭到3名便衣警察圍毆。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來,高律師遭到的第4次暴力襲擊。

自高智晟被打消息曝光以後,國內外的朋友給高智晟打了許多慰問和聲援的電話。8月1日,北京有11位律師及高律師的大學老師、朋友、訪民等,紛紛到高家探望。

北京法律界的朋友表示:前些日子大家瞻前顧後,但你在家裏寫你的東西你就寫。可是他們打你就是越過了一個底線,就是高律師即便作爲我們的一個朋友,你這樣打也是我們不能容忍的。

針對以上事件,大紀元採訪了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祕書林牧先生。

不能再容忍了

《公民連署抗議書》其中一段話:在同一個時代,一個人無辜流血,意味着所有人都可能流血;一個人不自由,意味着所有人都可能喪失自由;一個人遭遇暴力毆打,意味着所有人都可能受到同等傷害。今天是高律師,明天可能就是你、我。

林牧指出,中共抓住高律師一個人,它們的目地是要打擊全國的依法維權活動,把高律師抓住,就是要殺一儆百,它實際是要左右所有維權人士的思維。這次發動書面聲明和抗議,並不是爲了高智晟一個人,而是爲了更多遭到中共暴行打壓的中國人。

「高律師以前是容忍,現在覺得是不能再容忍了,我們要求嚴肅查處,依法審判打人的兇手、搶人財物、打人的土匪,要嚴肅懲辦,把它們推上法庭,送進監獄,在今後必要的時候,把罪大惡極的犯罪頭目推上刑場。」

林牧強烈表示,如果政府置之不理,庇護這些犯罪份子的話,將來可能在全國有更大地全體性的抗議活動,它們的目地打擊全國人民的維權活動,它們是全國人民的敵人、是人民的公敵,要動員全國人民起來審判它們,把這一夥流氓土匪犯罪集團全體埋葬,現在我們絕對不能容忍了。

各地上演全武行

中共對各地維權活動,採取了一種黑社會流氓化的方式打壓。僅山東,陳光誠夫婦只因揭露了臨沂當局非法暴力野蠻計生的真相,長期遭到非法軟禁、關押、毆打,對他的辯護律師團、聲援團、陳家的家人及村民通通不放過,連美國外交官員前去探望陳光誠家屬,也險些遭到暴力毆打。

2006 年7月20日,有近20多位各界人士從北京及各地趕到山東沂南,準備參加沂南縣東師古村盲人維權者陳光誠庭審旁聽,他們身穿印有陳光誠肖像的文化衫,當到達法院等候開庭時,受到數十不明身份暴徒的襲擊和搜掠。

林牧說:「中共在沂南縣那種惡劣的表演,一直延伸到北京,再次打傷高律師,這一系列的表演,說明公安安全部門裏,有一個流氓犯罪集團。集團頭頭是誰?到現在還不清楚。」

「對待高律師等正義人士,走到哪裏打到哪裏,走到哪裏搶到哪裏,採取黑社會的手段,打遍全國,完全是土匪流氓,是一個流氓犯罪團伙,像山東這次乾的很不像話,把高智晟的汽車撬開,把電腦、現金也偷走了,這都是土匪行爲,幹了還不認賬。」

林牧談到,幾十個人只是爲了聲援旁聽一下,在場外,就出動了幾十個打手來打,把文化衫撕破,看來這羣人就像一羣瘋狗,這是中共暴政最後的垂死掙扎。

最後的垂死掙扎

目前,中共黨內各派勢力正爲明年的中共十七大明爭暗鬥,各省、市、縣、鄉將面臨大換血。因此,大家對官位的競爭也就更加激烈,官場互相傾軋的力度更猛更烈、更頻繁。

林牧也談到,現在中共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十七大要換班子了,誰上誰下,又是一個激烈的鬥爭,現在它們用的這個犯罪流氓手段,是爲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未來的新的班子裏,這種法西斯勢力仍佔優勢。

「現在看來,中國似乎不是一個政府、一個治國中心,只是一個機構,殘酷和溫和的兩種鬥爭,在互相爭奪這個權勢,現在究竟哪一方佔優勢看不清楚,在現執政集團裏面,民主的溫和勢力不佔優勢。」

「現在中共這種反動的法西斯勢力很猖狂,肆無忌憚的打壓,打擊高律師這種事件只是其中一種,在其它方面也有表現,犯罪份子查不出來。據我看是反映十七大以前,兩種勢力在激烈鬥爭,藉以壓倒這種民主勢力。」

《公民連署抗議書》指出,高智晟律師踐行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原則,持守自由、人權、尊嚴不可剝奪與讓渡的底線,不畏強權,不屈淫威,頑強抗爭,是一個現代文明公民獨立人格的典範……若再任由如此暴行發展下去,試問天理何在!正義何在!

連署簽名網址:http://www.dajiyuan.com/gb/6/8/3/n1408855.htm

 
分享:
 
人氣:15,06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