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死亡!言语无法述说的灵魂对照(多图)
 
陈破空
 
2004年9月14日发表
 

1912年4月15日午夜,铁达尼豪华巨轮撞冰山沉没

【人民报消息】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午夜,大西洋,豪华巨轮「铁达尼号」在首航中撞上冰山而沉没,一千五百零二人遇难,七百零五人生还。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晚,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市,在「友谊馆」举行的「两个基本点」教育汇报演出,现场突然发生大火,三百二十五人烧死,一百三十六人烧伤。对照这两场分别发生于世纪首末的人类灾难,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世界最大邮轮「铁达尼号」,号称「永不沉没的方舟」,所带救生艇很少,误撞冰山后,救生工具严重不足。克拉玛依「友谊馆」,因舞台纱幕距光柱灯仅二十三公分,不合安全标准,纱幕被千度高温烤燃,酿成大火。但面积巨大的「友谊馆」,竟然只有一个出口,其余通道全被防盗栅栏和卷闸门封死。大西洋,「钱达尼号」。生还者多为妇女和儿童。灾难降临时,乘客之一的侯伯牧师,召集全船数十名基会徒到甲板,宣告道:我们已信耶稣,将获永生,但船上还有不少未信教的人,我们应让他们首先得救,基督徒们热烈回应,手牵手唱起圣诗。其他乘客大受感动,秩序井然,一致礼让妇女儿童首先登上救生艇。

成年男人踩着儿童尸体逃生


克拉玛依大火死难者家属
中国,克拉玛依「友谊馆」。死难者多数为在校孩童,达二百八十八名,经医生鉴定,近百名孩子是被人踩死或挤死的。在孩子们弱小的尸体上,有成年男人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人细若尖刃的鞋跟所踩下的血洞。一名被踩破肚皮的小男孩,被运往殡仪馆时,肠子还拖在地上。一名生还的五年级男生回忆:当我上完洗手间,剧场已经是另一番情景,无数火花从舞台上往下掉,一位领导模样的大人,手持话筒高喊:「不要乱,不要动,让爷爷叔叔们先走!」一位舞蹈教师证实:市教委的一位领导,举着话筒高喊:「孩子们,都别动,让领导们先走!」大西洋,铁达尼号。侯伯牧师掉到海里后,抓住了一块浮木,几番与一位手无一物的年轻人相遇,眼看年轻人就要沉下去,侯伯牧师喊道:「年轻人,耶稣要救你!」一把将浮木推给了年轻人,年轻人生还了,侯伯牧师却沉入海底。这位年轻人抵岸后,立即继承起侯伯牧师的遗志,到处传播神的福音。

中国,克拉玛依「友谊馆」。在场最高官员、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方某,硬是从塞满孩子的唯一出口挤出去后,一头扎进轿车,途经消防队也未下车报案,他直奔医院,仅仅因为烧焦了几缕白发。

大西洋,钱达尼号。有人劝说六十七岁的头等舱乘客、全球最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的创始人斯特劳斯上救生艇,老人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只要还有一个妇孺没上救生艇,我都绝不会上!著名银行家古根汉姆,从容换上华丽的晚礼服,对太太写下遗言:这条船将不会有任何一位女性,因为我占据了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我要死得体面,像一个绅士,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铁达尼死者多为男性精英

中国,克拉玛依「友谊馆」。市教委副书记况某,凭籍对环境的熟悉,一头钻进了厕所,又凭借一个成年男人的力气,将原本可以躲避三十几人的厕所反锁并死死顶上,任凭孩子们怎样嘶声哭喊,也绝不开门。事后,况某还骄傲地的向记者炫耀自己「丰富的逃生知识」。

大西洋,铁达尼号。死难者多为男性乘客,他们中,有亿万富翁阿斯德、资深报人斯特德、著名工程师罗布林、炮兵少校巴特,等等,他们把救生艇的位置,让给了那些脚穿木鞋、头戴方巾、目不识丁、身无分文的欧洲农家妇女。

中国,克拉玛依「友谊馆」。烧死的绝大多数是儿童,占死亡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九。在场二十多位大小官员,都坐在最前排,离火源最近,离出口最远,竟奇迹般的无一人伤亡(除了方某染焦几根白发),存活率与完好率达百分之百!逃生后,一个个还都衣冠楚楚,气宇轩昂。


好莱坞《铁达尼号》剧照
大西洋,铁达尼号。锅炉工亨明,本来分配到救生艇做划浆手,却把机会留给别人,自已坚守甲板,放卸帆布小艇,直到最后一刻;消防员卡维尔,危急时分,却回到锅炉房,查看有没有同事还困在里面;信号员罗恩始终坚持在甲板上发射信号弹,向外界报警,毫不考虑自已逃生;报务员菲利普和布赖德,在报务舱敲击键盘,发送电讯,直到大水涌进舱门;最感人的,是乐队领班亨利及其手下乐手,大难临头,却换上燕尾服,登上甲板,一首接一首的演奏,用优美而圣洁的音乐,安慰人心,安定场面的这些舍生忘死的人们,坚守着,直到锅炉爆炸,电力中断,巨船断裂为两截,直到冰凉的怒涛吞没了他们的歌声与生命。

中国,克拉玛依「友谊馆」。火苗一起,秩序大乱。人们狂奔乱窜,互相推撞践踏。唯一被人提起的「秩序」,就是「让领导先走!」在场二十多名领导中,无一人挺身而出,组织救死扶伤。面对哭喊成一片的孩子,没有一个官员,向他们伸出援手,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长幼间唯一的「交流」,就是长辈们从晚辈们幼小的躯体上,不顾一切的踩踏而过。仅有一名舞蹈教师,前后帮助十二名孩子逃生,她自己的儿子却葬身火海。

铁达尼号沉没,震惊了世界,因生还者多为妇女儿童,还算安慰了英美两国人民的伤痛。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留给世人的,是惊诧,鄙夷,和痛心。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故事!而类似的故事,类似的对照,还有很多,很多……

转自开放杂志9月刊,原题为《面临死亡的对照》


 
分享:
 
人气:16,77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