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最近,美國媒體圈和政壇接連爆出大新聞。脫口秀主持人吉米.坎摩爾(Jimmy Kimmel)因為在自己的深夜秀節目中因不當言論引發爭議,不僅未澄清或道歉,還強硬辯解,導致輿論強烈反彈。其節目最終被迪士尼旗下美國廣播公司(ABC)無限期停播。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向《紐約時報》提起誹謗訴訟,索賠150億美元,雖然法官駁回了第一份訴狀,但同時允許修改後再提交。
這些事單拎出來,可能有人覺得是娛樂圈和政壇的小插曲。可放在一起,就能看清一個更大的背景:川普正在對假新聞全面宣戰!
上週川普在白宮辦公室面對記者時,再度對全國主要電視網開火。他宣稱這些媒體對自己報導的內容「97%都是負面的」,並揚言應該取消它們的廣播執照。對左媒來說,可以說是火燒連營!
說實話,川普和主流媒體的對抗,從他上一任期那天起就沒停過。但這一次火力更猛,矛頭更直接。川普這次能否戰勝假新聞呢?今天,我們就從這裡聊起。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
我們先來說說這場法庭大戰。
9月15日,川普在佛羅里達聯邦法院對《紐約時報》提起誹謗訴訟,索賠金額高達150億美元。他指控《紐時》以及幾名記者,還有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在2024年大選前,發表了三篇文章和一本書,惡意散布不實報導,目的就是要抹黑他、干擾選舉。
結果到了19日,負責審理的聯邦法官史蒂文.梅里戴(Steven Merryday)給出了回應。他說,這份長達85頁的訴狀寫得太冗長了,不符合聯邦民事訴訟規則,因為沒有簡明扼要地說明川普為什麼該贏。於是法官要求,必須在28天內提交一份更專業、更簡潔的新訴狀,篇幅也要縮短到40頁以內。
不過,法官沒有說這案子沒戲。換句話說,川普團隊只要按要求改寫,就可以繼續推進。川普的律師也馬上表態,說他們會依照程序要求提交新版訴狀,把這場訴訟繼續打下去,讓假新聞承擔責任。
其實川普這幾年,已經多次把主流媒體告上法庭,包括《華爾街日報》和CBS新聞。這一次對《紐約時報》出手,等於是把戰火直接燒在了「假新聞」的主要目標之一。
所以這不只是川普和一家報紙的官司,而是關乎整個媒體生態的較量。新聞自由沒錯,但自由必須伴隨責任。如果報導失實甚至惡意捏造,那就必須有人為此負責。
《吉米深夜秀》翻車!坎摩爾被停播內幕
接下來,我們說說另一場風暴。
9月17日,美國廣播公司(ABC)突然宣布,無限期停播《吉米.坎摩爾直播秀》,引發了輿論震動。
這場風波的導火索是15日晚上,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在節目開場獨白中,談到保守派運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案時,把川普的支持者稱作「MAGA幫」,還暗示他們正「拚命想把凶嫌描述成不是他們中的一員」。問題是,隨後公布的起訴書和媒體報導都確認,凶嫌其實是左翼激進分子。
不同於其它因魯莽言論後會公開道歉的人,這次坎摩爾不僅沒澄清,第二天還繼續火上澆油,說「MAGA世界」在利用事件撈好處。結果輿論徹底爆炸。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CNN,坎摩爾原本打算在17日晚的節目中直接回應反對聲,還準備了一段「非常火爆」的獨白,矛頭直指MAGA陣營。
但就在17日下午,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布倫丹.卡爾(Brendan Carr)上了一個保守派廣播節目,警告如果ABC繼續播出這種誤導性言論,可能會面臨吊銷牌照的風險。
這話一出,事情徹底升級。美國兩大電視加盟集團Nexstar和辛克萊(Sinclair)立刻宣布不再播出這檔節目,廣告商也紛紛撤資。對任何節目來說,這都是致命打擊。
迪士尼和ABC高層緊急開會,最終高層拍板,為了保護公司和品牌形象,節目必須無限期停播。然而,迪士尼22日又表示,吉米·坎摩爾的深夜脫口秀將於23日恢復播出。
被宣布無限期停播時,也有人替坎摩爾叫屈,比如前總統奧巴馬等人說這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就是那種公眾人物或機構因某些言行引發爭議,而在輿論壓力下被迅速抵制、趕出公眾舞台的做法。但更多人認為,這是他自己言行不當的後果。《酒吧凳體育》(Barstool Sports)創始人戴夫.波特諾伊(Dave Portnoy)就說,坎摩爾只是在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媒體研究中心主席大衛.博澤爾(David Bozell)也在福克斯新聞撰文強調,這不是「取消文化」,而是基本的公平。《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確保障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不等於你能永遠占著黃金時段。廣播牌照的前提是服務公眾,如果電視網反覆用公共電波去製造假新聞、去抹黑半個美國,那就是失職。
博澤爾還指出,這場風波其實反映了「雙重標準」。過去很多左翼媒體人隨意詆毀保守派,可一旦輪到自己承擔責任,就立刻高喊「取消文化」。他說,他們所稱的「取消文化」,本質就是讓不同聲音噤聲,逼所有人都得服從自由派的議程。
更諷刺的是,在2000年代初,坎摩爾當年憑藉「政治不正確」的幽默走紅,2003年主持《吉米.坎摩爾直播》以來,在好幾年裡,他基本避免捲入爭議。但從2017年開始,他的節目越來越政治化,無論是全民醫保、控槍,還是疫情與大選,他都用獨白傳達明確的立場。在2020年大選,他更是為拜登、賀錦麗、桑德斯等民主黨人提供平台,節目成了民主黨的舞台。
這種轉型的代價,是收視率的大幅下滑。過去十年,節目觀眾減少了40%,在廣告商最重視的25到54歲人群中,跌幅更是達到72%。這意味著節目早已失去穩定的商業支撐。政治化表達疊加收視率下滑,本就讓節目處於危險邊緣。這一次查理.柯克遇害的錯誤言論,成了壓垮節目的最後一根稻草。
節目停播後,9月18日,川普在和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的記者會上也回應了這事。他說:「坎摩爾被解僱,主要是因為收視率太差,而且他對查理.柯克這位偉大的人說了非常糟糕的話。」川普還在「真相社交」上發文,恭喜ABC終於有勇氣做了正確的事,並呼籲其它電視台也該認真考慮節目質量和責任。
《紐約郵報》的社論則指出,這不是偶然的事故,而是長期政治化、收視率下滑、加上這次未能及時道歉的連鎖後果。節目命運,其實是由自己一步步決定的。
從百日報導到移民議題:媒體如何圍攻川普
聊完坎摩爾事件,我們把視野拉大,看看主流媒體是怎麼整體報導川普的。
媒體研究中心(Media Research Center)做過一個統計,川普第二任期上任頭一百天裡,三大電視台(ABC、CBS、NBC)一共播出了899條相關新聞。結果呢?其中92%是負面報導,只有7.8%是正面。可拜登在2021年上任百日,三大台的報導卻有59%對拜登總統是正面。
你看,這差距是不是太明顯了?再看具體議題。
這近900條新聞,在關稅上,報導時長361分鐘,負面比例高達93%。CBS記者反覆強調關稅會「傷害消費者」,ABC甚至在川普宣布擴大關稅後的第二天播出長篇新聞,說一個四口之家一年最多要多花7,200美元。可是他們幾乎沒提川普為什麼要加關稅,比如要保護製造業,保障產業鏈安全,把工作機會留在美國。
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改革,報導時長310分鐘,負面更誇張,97%。鏡頭幾乎都在渲染裁員、機構關閉,給觀眾的感覺就是「混亂」、「震盪」。可DOGE的設立,本來就是為了減少浪費,提高效率。正面意義,幾乎沒人說。
在移民政策上,三大台用了233分鐘的報導,負面比例是93%。即使NBC和CBS承認非法越境人數下降很大,他們也只花了三分多鐘提一下。剩下的時間,全在放大個別故事,製造焦慮感。
而在「百日總結」環節,差別更明顯。川普的百日總結,CBS是用街頭採訪放大民眾擔憂,營造「陰雲密布」的氛圍;拜登的百日總結,卻是鋪天蓋地的正面報導,好像「政績滿滿」。
更離譜的是,媒體還多次出現假新聞。2025年4月底,白宮和國土安全部都分別羅列了許多假新聞的案例,以「川普執政100天,和假新聞戰鬥」這樣一個主題發布。
比如,CNN否認拜登政府花數百萬美元「讓老鼠變性」的研究,結果後來不得不承認是真的。
有媒體說國防部把科林.鮑威爾將軍(Colin Powell)的名字從阿靈頓公墓的「傑出美國人」名單裡刪掉,事實是名字根本沒有被刪。
移民問題更是「假新聞重災區」。有報導說,伊利諾伊州州長和芝加哥教育官員曾聲稱,移民執法人員在一所小學搞「突襲」,媒體迅速跟進。但後來證實,那是美國特勤局在調查一起與移民無關的威脅。
媒體虛假聲稱移民局(ICE)正在驅逐非法移民的美國公民子女。實際情況是,母親自行決定帶著孩子一同返回宏都拉斯。
還有媒體把非法移民、MS-13幫派成員阿布雷戈.加西亞(Kilmar Abrego Garcia)包裝成「馬里蘭父親」,暗示他被不公正驅逐。但移民法庭早已裁定他是幫派成員,甚至有家庭暴力案底。他並不是無辜受害者,而是依法被遣返的危險人物。
國土安全部還澄清過一個謠言:有人造謠說最高法院命令川普政府把加西亞送回美國。事實是,最高法院只是推翻了一名法官的判決,根本沒有要求他返回。川普在宣布MS-13為恐怖組織後,這類人早已喪失任何移民救濟資格。
媒體還喜歡製造「受害者敘事」。比如,布朗大學助理教授阿拉維耶博士(Dr.Rasha Alawieh)因為承認參加過恐怖組織真主黨的頭目葬禮,被驅逐出境。但一些媒體卻刻意淡化她的背景,把她描繪成「合法移民」遭不公待遇。
還有哈佛大學的俄羅斯研究員克謝尼婭.彼得羅娃(Kseniia Petrova),因走私未申報的實驗材料被拘留。調查發現,她甚至計劃故意規避入境檢查。但媒體炒作的角度卻是「她可能研究癌症療法」,完全避開違法事實。
今年3月,一名法國科學家被拒絕入境美國。他在電子設備中攜帶了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機密信息,這明顯違反了保密協議。他承認自己未經許可帶走並試圖隱瞞。主流媒體卻宣稱,這名科學家是因為社交媒體上批評川普總統的帖子而被拒絕入境。
更小的事也能被炒作。《紐約時報》曾暗示,川普在教宗葬禮上穿藍色西裝是「獨一人」,社交媒體上就出現貶低川普不懂禮儀的炒作。可現場照片顯示,幾十位領導人同樣穿了藍色。
還有報導稱,教師工會領袖蘭迪.溫加滕(Randi Weingarten)指控川普削減教師薪水,並把錢給「億萬富翁」。而事實上,教師薪資不是聯邦政府支付,而是由州和地方決定。川普還多次公開表示教師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人」,應該加薪而非減薪。
在執法數據,也存在嚴重誤導。國土安全部點名前任政府在ICE的逮捕數字上動了手腳。他們把很多僅僅登記處理後釋放的人,也算作「逮捕」。數字看起來比川普時期更高,給人一種執法更嚴厲的錯覺。但其實,這只是統計口徑的改變。川普時期強調的是「真逮捕、真驅逐」。而不是數字遊戲。
這些零零碎碎的「錯誤報導」,疊加在一起,最後就在觀眾心裡種下了一個長久的負面印象。
所以總結下來,主流媒體對川普的套路有三點:
第一,選題上只放大負面,把正面壓到最小;
第二,敘事上營造焦慮,讓觀眾記住的不是成果,而是爭議;
第三,就算報導錯了,澄清和更正也總是小聲到幾乎沒人注意。
這樣的操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極不利於川普的輿論環境。觀眾被長期灌輸的,是一個被過濾過的片面現實。
「法西斯」帽子還能戴多久?川普被貼標籤的真相
我們剛才講到,媒體常常用假新聞和帶傾向的報導,來塑造公眾對川普的負面印象。而在所有這些標籤裡,「法西斯」幾乎成了媒體和左翼最愛用的武器。
長期擔任共和黨政治顧問的基思.諾頓(Keith Naughton)在《國會山報》撰文說,民主黨人隨口把川普和支持者叫「法西斯」,其實只是暴露了他們對法西斯主義的無知。
真正的法西斯是什麼?權力集中到行政機關,取消制衡,搞計劃經濟,讓私人資本服從政府,還常常伴隨著種族主義和排外。對照一下就知道,川普完全對不上號。
諾頓說,川普雖然發布了不少行政命令,但全部在法律框架內。更重要的是,他依然通過國會推動法案。法院判他不利時,他雖然會批評,但該遵守的照樣遵守,走上訴程序,而不是無視裁決。
至於選舉,他任內一次都沒取消過,民主黨照常參選,幾十次選舉照辦。這和真正的法西斯政府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經濟上,川普政府的方向恰恰是縮小政府,減少監管,而不是集中控制。反倒是很多大喊「川普是法西斯」的進步派,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跑去法院,要求擴大聯邦權力。
再看移民和種族問題。左派說川普排外,可數據擺在那裡:他第一任期合法入籍人數將近300萬,比奧巴馬兩任期加起來還多!而且大多數是來自拉美和亞洲。
川普真正針對的,是非法移民和有犯罪記錄的人。這跟「排外」根本不是一回事。
諾頓也提醒,左派之所以愛喊「法西斯」,背後是因為川普在少數族裔選民裡突破太快。2024年,川普在黑人和拉丁裔男性群體的支持率,是共和黨自1972年以來最好的表現。這才是真正讓民主黨焦慮的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作家亞當.科爾曼(Adam B.Coleman)最近在《紐約郵報》撰文,講述了他的轉變經歷。
他說,自己曾經痛恨川普,全是因為主流媒體反覆告訴他川普是「法西斯」,川普是個腐敗的人,會摧毀美國的民主制度。直到2020年,他去看了川普在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的完整講話,才發現川普明確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可媒體卻把一句「雙方都有好人」的話斷章取義,硬是解釋成川普稱讚新納粹。
科爾曼說,當他看到原話時,非常震驚。因為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被媒體反覆操弄,被種族議題牽著走。他說,如果他們能在這樣重要的事件上撒謊,那他們還會在多少別的事情上騙我們呢?
這類事情越來越多,美國人對媒體的信任也一路下滑。蓋洛普的調查顯示,到去年,美國人對媒體的信任度只有32%,回到了2016年的歷史最低點。即便是民主黨人,也只有58%的人說他們還信任媒體。
他說,川普並沒有命令他去懷疑媒體。而是媒體自己,用針對川普的失實報導,暴露了自己不值得信任。當他從這種「媒體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時,看到的川普就是一個普通政客,有缺點,但遠不是媒體所描繪的「魔鬼」。
所以說,把川普叫「法西斯」,短期能博眼球,但長遠只會讓公眾看穿套路。等人們發現「天沒塌下來」,這些震撼詞彙就徹底失效。到那時候,誰才會被打臉?
誰在街頭製造恐怖?揭開「安提法」的黑色面具
說到「法西斯」標籤,媒體和左翼最喜歡扣在川普和保守派頭上。可如果真要找一個在美國街頭橫行霸道的群體,那恐怕非安提法莫屬。
《紐約郵報》的一篇評論就指出,也許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案的悲劇,反而讓全美更清楚地看見這個問題。川普總統已經公開表示,他願意把「安提法」列為「重大恐怖組織」。文章也說,這一步越早越好。
為什麼?因為凶手本身就是個例子。他不是所謂的「MAGA共和黨人」,而是一個徹底轉向激進左翼的年輕人。他同居的伴侶在接受變性激素治療,他自己則聲稱「受夠了柯克的仇恨」。更令人震驚的是,他開槍時用的子彈上,還刻著安提法的口號。
這說明什麼?說明安提法的極端文化,早已在網路和亞文化圈裡蔓延。年輕人天天泡在Reddit等論壇裡,把美國描繪成所謂的「法西斯地獄」,把保守派等同於「納粹」。甚至連有人堅持「只有兩種生物性別」,他們都能說成是「對跨性別群體的種族滅絕」。
難怪凶手會覺得自己要採取極端行動。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瘋子,而是安提法激進生態的產物。
看看他們在街頭的表現就更清楚了。作者回憶說,自己在2020年大選前臥底調查過波特蘭的安提法。他震驚地發現,短短幾年,這座城市就被安提法活動者搞得像第三世界。他們夜裡封路、吼叫、砸東西,甚至建立所謂的「自治區」,甚至還朝所謂「MAGA商鋪」開槍。他們穿黑衣、蒙面,活脫脫就是他們口中要對抗的「法西斯」的翻版。
有一次,作者親眼看到他們聚集在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設施前,投擲雜物,辱罵探員,試圖點燃垃圾車,把它們卡在大門前,企圖把探員活活燒死。這樣的場景,在一個第一世界國家幾乎難以想像。
選舉之夜,他們又出現在華盛頓白宮附近,穿著準軍事制服,公然挑釁。就像在宣告:街道是他們的,他們已經占領了波特蘭、西雅圖和其它城市,現在還要把暴力帶到首都。
問題是,安提法長期被當成「不可觸碰」。他們襲擊聯邦建築,毆打記者吳安迪(Andy Ngo)打到進醫院,但問責幾乎為零。有人辯解說,把他們定為恐怖組織可能侵犯言論自由。但文章提醒說,當年民主黨當局也曾動用國稅局打擊右翼組織。既然可以動用權力對付正常的保守派,為什麼不能制衡暴力的安提法?
文章呼籲,遏制安提法完全有理由,方式可以討論,但絕不能再任由他們橫行。如果放任下去,這股暴力毒流只會繼續擴散。
新聞還是武器?媒體偏見如何動搖美國信任
講完假新聞和安提法,我們再把目光放到更深層的問題:媒體的偏見。
這可不是說哪一條新聞寫錯了,而是系統性的。它體現在報導方式、公共資金的使用,甚至直接影響到大選結果。
舉個例子,《福克斯新聞》報導稱,《PBS新聞一小時》一年裡用了54次「有爭議的」這個標籤,其中45次是套在川普和共和黨人身上。你說這還能叫中立嗎?
再看公共媒體。《每日電訊》報導,報導,7月8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納稅人掏錢支持的PBS節目《Washington Week》,關於共和黨的討論有83分鐘,其中93%是負面的;同一時間段,談民主黨的內容只有61秒。納稅人資助的媒體,本應在爭議性議題上保持平衡,可現實情況幾乎完全失衡。
更諷刺的是,《福克斯新聞》5月31日報導,當川普政府提出削減NPR和PBS的聯邦撥款時,NPR立刻說這是「侵犯言論自由」,以「侵犯第一修正案」為由提起訴訟。可憲法保護的是你有說話的權利,不是強迫納稅人替某種政治立場買單。
再看看NPR內部。長期任職的NPR編輯尤里.柏林納(Uri Berliner)調查過,87個新聞員工登記為民主黨人,登記為共和黨的,一個都沒有。這樣的編輯部,怎麼可能有平衡報導?
這些偏見可不是空談,它們真的影響選舉。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2020年12月報導稱,媒體研究中心(Media Research Center)針對2020年11月在搖擺州投票支持拜登的選民所做的調查,發現17%的選民在投票時,根本不知道一些關鍵信息。
比如,2020年6月到10月,美國新增了創記錄的1,100萬個就業崗位;8.9%的選民不知道拜登曾被助手指控性侵;亨特.拜登的筆記本醜聞,更是很多人完全沒聽說過。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這些選民知道真相,有相當一部分會改變投票選擇。而在關鍵搖擺州,這個比例足以改變大選結果。
更深層的問題,是新聞從業者本身的心態。ABC記者特里.莫蘭(Terry Moran)6月8日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罵川普和他的顧問斯蒂芬.米勒為「世界級的仇恨者」。甚至在「羅伊訴韋德案」(Roe vs.Wade)被推翻時,他稱川普為「希特勒一樣的獨裁者」(Führer)。他因此被停職。
《福克斯新聞》的評論文章說,他被停職,但這不是因為他的觀點特殊,而是因為他說出了編輯部裡很多人心裡早就有的看法。如果他在公開場合都敢這麼說,那你可以想像他們在ABC新聞內部私下說些什麼。
莫蘭自己也承認,在ABC新聞工作近28年,ABC新聞的確對川普存在「偏見」,編輯部充滿了自由派聲音,缺乏「觀點多樣性」,幾乎沒有支持川普的人。記者去川普集會採訪,常常是抱著「參觀動物園」的心態,而不是認真了解真實的美國人。
這種心態,決定了報導基調。報導不再是客觀記錄,而是帶著先入為主的眼光去挑鏡頭、寫標題。
當偏見成為常態,公眾對媒體的信任自然下滑。所以,這已經不僅是川普個人形象的問題,而是整個民主制度的基礎被動搖。當連「基本事實」都沒共識時,美國社會的撕裂只會更嚴重。
問題來了,當媒體長期展現出單一立場,當公共資金被用來維持這種偏見,當選舉結果都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時,你覺得,美國人還應該繼續為這樣的媒體買單嗎?那麼川普做的是不是正確的呢?假新聞挑戰美國的信任,川普的宣戰能否改變現狀?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
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