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文謹報導)在中共軍隊裏的鷹派和鴿派,兩股力量一直在明裏暗裏的交鋒。有分析指出,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是鷹派屬性,而軍委副主席則是從鷹派轉為了鴿派。而這個重大分歧也讓他二人漸行漸遠,直到分道揚鑣,張又俠已經分化為軍中的另一隻力量。而習近平和張又俠之間的分歧可能會對台灣問題造成重大影響。 中共軍隊奉行「歸黨指揮」。習近平上臺後,就喊出口號「強軍夢」,發出「隨時準備打仗」的信號。他把軍隊大換血,七大軍區變五大戰區。還要求「能打仗,打勝仗」,軍費則每年都往上漲。 獨立學者,專欄作家吳祚來9月23日在台灣廣播電臺的發表文章指出,習近平執政後,通過強力反腐並確立「中央軍委主席負責制」,黨政軍大權原則上歸於他一人。習近平更具鷹派屬性。 外界分析家認爲,習近平連任的終極目標就是統一臺灣,中共很有可能在2027年武統台灣。原因是2027年是中共所謂的建軍百年,被設想為「中國夢」的標誌性節點。鷹派們因此興奮雀躍,要來一場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解決台灣問題。 此外,當時的俄烏戰爭爆發,更被鷹派視為可供參考的「閃電戰」範本:若俄羅斯能迅速造成既成事實,台海亦可複製。 吳祚來認爲,國防部長董軍被視為習近平在軍中的代理人。董軍屢屢在國際上向外界釋放對臺強硬態度。 2024年香格里拉對話:在新加坡演講中直指「台獨分裂必將自取滅亡」,點名外部勢力「切香腸式掏空一個中國原則」,並稱「必要時將採取堅決行動」。 2025年香山論壇:在北京將「臺灣回歸」納入「二戰後國際秩序」的一部分,強調歷史與法理「毋庸置疑」,並稱「隨時挫敗外部軍事干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29日被任命接替被突然免職的李尚福為國防部部長的董軍,至今還沒升任中央委員,也不是國務委員。自1980年代起,一般情況下,中共國防部部長由國務委員兼任,由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中央軍委委員以上級別軍人出任。有分析認爲,這説明董軍在軍方遭到了抵制,這讓提拔他的習近平臉上很掛不住。 軍中其他鷹派在輿論場上的高調發聲。諸如: 戴旭(空軍大校、國防大學教授):長期主張新型軍隊與「鷹擊戰略」,多次呼籲在南海強硬出手,認為「統一不能無限拖延」。 王洪光(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將):2018年撰文稱「武統三天可定」。 羅援(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2019年提出「武統進入倒計時」的論調,並撰文稱若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可採取武統或統一後實行「一國一制」。 吳祚來分析,軍隊力量並不是鐵板一塊。很多在改革開放時期成長起來的將領,覺得這節奏太快了。就台灣問題,在中軍隊高層內部存在著不小的鴻溝。與鷹派對抗的鴿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亞洲和劉源。 劉亞洲(曾任國防大學政委等職):在《甲申再祭》《金門戰役檢討》等文中,以反戰色彩審視古寧頭戰役,認為台海作戰代價不可承受,外部干涉難以避免。他主張以政治、統戰與外交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雖未公開挑戰「解放台灣」的政治正確,但直指冒險主義的要害。 劉源(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總後勤部政治委員):2013年撰文回顧中國近代多次建設被戰爭打斷,強調當下「戰略機遇期」不可再失;美國、日本正設法遏制中國,中國應「咬牙跑完最後一分鐘」,將戰爭列為「最後選項」。鴿派共識是:在綜合國力未超越美國之前貿然開戰,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目前,經多方消息人士核實,劉亞洲已被判無期徒刑。 旅美中國政治學者王軍濤去年3月15日向大紀元披露,經向劉亞洲親屬核實,中共軍方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已被判無期徒刑。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也在去年4月在《看中國》的《袁紅冰熱點》節目中透露,中共體制內良知人士的消息指,今年「兩會」之前,習親自指派一名中紀委副書記找劉源和鄧樸方等紅二代代表性人物談話,要求紅二代「顧全大局」,不要進行不利於「習核心」的「非組織活動」。 隨後,這名副書記還特別向劉源和鄧樸方通報了劉亞洲案件的處置情況,明確劉亞洲在黨內軍內高層祕密通報的政治罪名是「反黨亂軍」,也就是攻擊習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決策」,散布台海之戰必敗的言論「動搖軍心」。 袁紅冰指,習顯然是想藉劉亞洲案威脅紅二代不要試圖反抗「習核心」;另一方面,習近平給劉亞洲扣上的政治罪名也凸顯習當局的戰略重心仍是台海戰爭,而不是所謂「發展經濟」。 劉源曾經擔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和總後勤部的政委,是「太子黨」中的頂級人物。他曾經協助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打掉軍中「大老虎」、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谷俊山。 劉源也曾經是習近平掃除軍中貪腐最有力的盟友。然而就在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等頂級軍中大佬都被反腐反下台之際,在人們普遍估計劉源會更上一層樓進入中央軍委,甚至擔任軍委紀委書記之際,劉源莫名其妙地退出了軍界政界,被邊緣化到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當了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目前,劉源更是已經淡出中國政壇。 最關鍵人物張又俠,如何從鷹派蛻變為鴿派呢? 吳祚來觀察到,張又俠自去年三中全會後,立場出現顯著變化,兩屆香山論壇的發言呈現鴿派傾向: 2023年強硬:在第十屆香山論壇開幕式上,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直言「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決不答應、決不手軟」,以強硬言論登上國際頭條。 2024年轉向:在第十一屆香山論壇歡迎晚宴上,他轉而強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合作安全」,公開通稿幾乎不再突出台灣議題。 2025年延續:在第十二屆香山論壇致詞中完全迴避「武統」式表述,改以「共護秩序、共促和平發展」為主。此變化究竟是宣傳策略,還是軍委高層對冒險主義的牴觸,尚無定論,但與劉源、劉亞洲「慎戰—避戰」的邏輯形成呼應。 吳祚來分析,習近平的「強軍思想」與鷹派將領的觀念高度一致。因此,習的軍改及對軍中將領的提拔,均以效忠與備戰為考核標準,這與軍中主張慎戰的鴿派勢力相衝突。無論是出於個人、派系利益,抑或維護「韜光養晦」有利於國家發展機遇期的國策,習近平的強軍備戰思想在軍中必然遭遇巨大阻力。 面對阻力,本身在軍中沒有權威的習近平爲了讓每位軍中官兵知曉他才是軍中最高統帥,高調提出「中央軍委主席負責制」,並在軍中印發讀本,政治工作部則策劃《做習主席的好戰士》歌曲(2017年)來傳唱。 吳祚來認爲,習近平借行政與宣傳手段和快速提拔親信安插至軍隊高層,以公開表態作為忠誠度「驗身」。但從習近平親自提拔的防長董軍一直無法成為中央軍委委員,習的「大秘」鍾紹軍亦離開軍委辦公廳主任職位來看,顯示鷹派在軍委高層未形成穩固多數,反而在清洗中被邊緣化。張陽「自絕於黨和人民」、苗華被免,何衛東失蹤,往日倡導「兩個確立、兩個維護」、大搞個人崇拜者相繼淡出。 吳祚來指出,自去年三中全會前後,習近平提拔的親信在軍中遭到清洗,以張又俠為代表的「鴿派」逐步掌控實權。 目前,軍中不再高唱《做習主席的好戰士》,高調「隨時準備打仗」的聲音亦趨於寂靜。《軍報》通過系列專論倡導「民主集中制」,講黨性、講原則,反對一言堂與家長制,並在軍中印發「民主集中制讀本」,被視為對「軍委主席負責制」的變相抵制。 吳祚來分析,張又俠的表現從鷹派到鴿派的轉折點出現在去年三中全會後:他在公開場合不再倡導軍委主席負責制,也沒有再高頻提及「兩個確立、兩個維護」,更迴避「備戰台灣」話題。即便引用習近平指示,也多為一般性工作表述,不再為其核心特權「背書」。這並不是張又俠個人立場驟變,而更像是軍中另一股力量的外化。 吳祚來指出,從人事與話語的雙重變化看,軍中「鷹派主戰」與「鴿派慎戰」已出現原則性分野。表面團結之下,中共軍方的實權與輿論風向正在重整。這一分道揚鑣,不僅牽動中共安全與軍政關係,也將深刻影響台灣問題的走向。 目前,中國經濟嚴重下滑、失業潮、人口危機很可能帶來社會動亂,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可能孤注一擲,明知風險極高,也會對台灣開戰以轉移矛盾。 鉅石智庫創辦人吳奕軍近日在台灣上報指出,台灣真正的風險,不在於中共是否計算得出「武力侵台不划算」,而在於習近平是否會「明知不划算也要下賭注」,以及是不是有足夠的動員能力。 習近平在中共20大政治報告中,關於所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論述,主要在以下的段落:「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但外界觀察家紛紛質疑,即使習近平孤注一擲,但軍中大清洗的同時也招致軍力重創。據統計,習近平上臺後晉升的79名上將中,除了官宣落馬或免職的10人,捲入落馬傳聞的還有至少16人,合共26人,佔總數超過三成。軍中將領巨震,習近平還能「武統」台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