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7月2日,K1373次列車因貨運列車侵入正線導致脫線滯留近3小時。 親歷者稱車廂溫度超38℃,多人中暑暈倒(含老人),乘務員制服被汗水浸透。另外,氣窗集中於車廂連接處(非乘客密集區),空氣流通不足;乘客多次請求開門遭拒。 在這種情況下,3號車廂內一名男性乘客取下安全錘砸破車窗。這一舉動,讓悶熱的車廂得到了通風。當即引得不少乘客拍手叫好。 一名乘客向媒體回憶,窗戶被砸後「風吹進來了,就舒服多了,車上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也降下來了」。 可事後,官方媒體卻發佈多篇文章,對破窗事件口誅筆伐,聲稱破窗不是自救,更不是英雄之舉,強調要聽從鐵路系統的指揮,要守規,要守序。 一篇文章寫道:「部份網友將砸窗行為讚為『英雄之舉』,然而,深入分析後會發現,所謂『英雄之舉』,實則是添亂之行。車門車窗是保障旅客安全的堅實防線,絕不容隨意破壞。在列車滯留期間,有旅客要求打開車門透氣,這一訴求看似合理,畢竟在悶熱的車廂裡確實不好受,但車門作為緊急情況下的疏散通道,另一篇文章又雲:「一乘客『揮錘破窗』的行為被部份網民奉為『英雄之舉』,甚至有人以「緊急避險」為其開脫。然而,盲目美化砸窗之舉,實則既是對公共秩序的輕視,也是對鐵路安全防線的無情破壞。」 還有一篇文章說:「由於車內悶熱,有一名年輕乘客砸窗通風,當安全錘揮向密閉車窗,碎玻璃飛濺的瞬間,某些網絡聲音竟將其吹捧為『自救壯舉』。然而,剝開情緒外衣,這非但不是值得歡呼的『義舉』,更是對公共安全底線的一次粗暴踩踏。所謂『值得肯定』,實為對法律秩序與集體安危的短視、漠視。這種輿論傾向看似充滿所謂『人文關懷』,實則模糊了法治底線,消解了公共秩序的價值根基。」 為何民眾對破窗之舉普遍肯定,官媒卻口誅筆伐,群起攻之? 從他們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最主要的就是因為破窗「打破」了規則,「破壞」了秩序。儘管他們聲稱「理解旅客在悶熱環境中的焦慮」,但在他們看來,即便如此乘客也不能擅自砸窗。可見,在他們眼裡,被置於首要位置的不是乘客的生命健康,而是規則和秩序的穩定。這是什麼?這是典型的維穩邏輯。 官媒的文章還說,「更值得警惕的是,此類行為若被輿論縱容,將助長『以維權之名行破壞之實』的歪風,侵蝕社會規則的根基。」 不能不承認,官媒的眼睛很敏銳。他們窺一斑見全豹,看到了問題的要害——破窗不止是打破了幾扇窗戶,更是打破了官方訂立的規則和他們維護的秩序。這樣的民眾自發行為如果不及時予以否定和制止,很可能引發模仿效應。換言之,今天是破的是車廂的窗,明天可能就會演變成推倒專制的「牆」,威脅到中共政權。其開閉權限應由專業人員依據現場狀況判定。」 試想,官媒能不恐懼,進而口誅筆伐嗎?△ 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