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人生」 30年前高考上榜被冒名 河南輔警討公道
【人民報消息】河南一名名為「席南」的輔警,30年後才得知當年高考上榜卻被冒名頂替,頂替者後來還當上醫院副院長。席南年過半百,走上維權之路,為自己「被偷走的人生」討公道。中國網民熱議:誰該為這場「人生調包」負責?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河南省焦作某地公安局輔警席南,1990年參加高考後沒收到錄取通知,誤以為落榜,便進入公安系統當輔警,一干35年。2022年7月,52歲的席南接獲孟州衛健委工作人員通知,赫然得知30年前自己高考上榜,但錄取通知書被截留。
《現代快報》報導,原名「李某剛」的同屆考生以「李席南」為名,冒用席南的學籍入讀焦作衛校,畢業後被分發到孟州市衛生系統擔任公職。孟州市衛建委人事部門在幹部檔案審查工作中,發現「李席南」人事檔案中的《高中畢業生登記表》《高校招生考生登記表》等記載的本人姓名、出生年月、父母姓名、學習經歷與《河南省焦作衛校學生基本情況表》《焦作衛校學員畢業鑑定表》等記載的信息不一致。李席南已任孟州市西虢鎮衛生院副院長,還入選孟州好醫生。
據報導,事發後,孟州市衛健委已對冒名者「李席南」開除公職、撤銷中專學歷及醫師資格證。不過,席南指出,2年來,事件並未被移送司法部門處理,冒用者和造假者至今未被依法追究,令他難以釋懷。席南還說,從農村出來,考學是唯一出路,原以為是命運安排,沒想到竟是遭人竊取機會,有如晴天霹靂,言語難以形容。李席南則自稱,當時入學手續由其父親、舅舅代辦。
官方通報已組成聯合調查組
沁陽市4月22日官方通報,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紀委監委、公安局、法院、教育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
旅美時事評論員陳破空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冒名頂替上學的荒誕現像在中國履見不鮮,這位輔警被偷走的人生,其戲劇性是三十多年後才曝光,相當離譜的黑色幽默事件,但有更多黑箱未被查處,受害者一輩子無從得知,或就算髮現也趕不走冒名者,無可奈何。
陳破空說:「這反映中國制度極權專政不受監督、不受制衡,特別涉及權錢交易、官商交易,完全可以弄虛作假,教育系統和官員子弟勾結,把平民子弟的名額偷走,放上官員子弟,在中國非常普遍。行賄、受賄、腐敗的教育、腐敗的學術、腐敗的社會,見怪不怪。」
陳破空:中國極權專制缺乏監督 層層做假 冒名頂替橫行
陳破空指出,在中國,各地招生辦、教育系統、高等院校官員,可以借由考試、放榜、錄取等階段,層層做假,賄賂招生辦、校方,在錄取名單中動手腳,不發錄取通知書給考取者而改發給冒名者。不公平的制度對平民沒有保障。尤其九零年代後,隨著經濟發展,官商勾結、錢權交易氾濫,學術、教育領域腐敗嚴重,論文造假、學歷造假、槍手代考一一出現,跟足球隊打假球、裁判吹黑哨一樣。
曾在中國監所遭酷刑、流亡美國的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院畢業生郭斌,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提到,中國不像民主制度的臺灣,有立法委員、縣市議員、鄉民代表,有申訴、制衡的渠道,農民、底層工人的優秀子女被人奪去就學就業機會、遭冒用,也缺乏發聲、申訴渠道。
郭斌進一步指出,冒名頂替上學、取得好官職、重點高中老師、主任職位等這類事情,主要發生在縣城、鄉鎮,說明中國基層治理還存在這種人情關係。
郭斌強調:「人情和權力大於所謂的法律,底層人哪怕聰明、勤奮,他的一些機會也被剝奪。而這種剝奪不是一個人操作的,是有權力的人,比如地方官員、派出所所長、副縣長、政法委書記等,他會跟教育局打招呼、教育局會跟學校領導打招呼,學校領導會跟這個人打招呼,所以它是一套流程,多人進行操作。」
在他看來,中國的考試制底大抵還是公平的,問題在錄取名單被動手腳。
郭斌:席南就算沒被冒名 沒權沒錢也難以居高位
在冒名頂替案件上,郭斌強調,賄賂雖須有金錢運作,更多是權力的博弈。「它這有固定圈子,外人插不進去,你花一百萬,可辦這事有的人不敢收,你有錢還不行,你得有權力,比如你是誰的妹妹、侄女,錢才可以買通這個權力。一個縣城的生態,是幾十個家族互相有千絲萬縷的利益往來,它不是簡單的金錢的事。」
輔警被冒名案三十年後才曝光引發輿論熱議,郭斌認為與自媒體時代有關,以前喊破嗓子沒人理,現在只要把訊息發到抖音、小紅書,就能產生影響力。過去事情壓得下來現在卻曝光,可能當年參與做假相關人已失勢,或在官場得罪某些人被拿出來炒作要搞倒對方。
郭斌說,偽造文書案被鬧大,共產黨不會處理到正處級官員,只會找次要的開刀。
郭斌說,這名輔警的人生被偷很遺憾,但假設他沒被冒名頂替,真的上了大學,能做到被冒名頂替的那個人的位子嗎?「我認為也不會,因為他沒有社會資源,他只會比現在的人生多一點選擇,實際上偷他人生的那個人後來的履歷,是那個人的家族給他鋪墊的。」
山東曾查出240多件冒名頂替他人取得學歷事件
2020年,山東冠縣的陳春秀發現,16年前有人冒名頂替她上了大學,當時自以為高考落榜,殊不知冒名者的父親花了兩千元人民幣,從中介處購買到她的學籍頂替入學,導致其大學夢被剝奪。當時媒體曝光後,山東又查出有242人冒名頂替他人取得學歷,引發輿論嘩然。
自由亞洲電臺當時報導,陳春秀要求找回尊嚴和榮譽。山東省紀委監委通報調查結果,包括學校招生辦主任、郵政局副局長、高中校長、派出所所長、大學教務處長助理等涉及參與冒領錄取通知書、偽造檔案和戶籍等環節,46人被處理,最重遭解聘,最輕者被記警告,陳春秀不服,揚言提訴訟,她質疑,自己的畢業證、准考證、身份證、戶口本都妥善保管,究竟哪裡被鑽了空子?
調查結果,冒用者的父親和親戚是外貿公司老闆和前鄉長,兩人利用政商資本,將高校招生鏈條關卡一一打通,公安機關和派出所協助盜取和偽造戶籍,高中校長和主任幫著替換檔案,大學教務處在入學審查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把陳春秀硬生生踢除。
自由亞洲電臺另曾報導,十餘年來,湖北的王俊亮、河南的王娜娜、湖南的羅彩霞到山東的苟晶,頂替入學的事件屢禁不絕。中國刑法有相關罪名可懲治頂替者,若按照濫用職權罪、受賄罪處理,各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上刑期,問題在執法及監督不足問題,須斬斷作假途徑、斬斷戶籍和學籍造假,厲行對國家公務人員的查處。△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6/9028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