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22日)發布的2025《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春季報告中,將台灣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原先的2.7%上調至2.9%,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唯一經濟預測被上調的地區。相比之下,日本、南韓、新加坡及香港的經濟預測均較為疲弱。IMF還預測,台灣2025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8%,低於全球預計的4.3%,顯示出台灣的通脹壓力較為溫和。 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 台灣3大優勢令經濟逆勢上揚 全球經濟前景不佳,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3.3%大幅下調至2.8%,並預測明年增長為3%。然而,台灣的經濟預測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力,顯示出台灣經濟基本面穩健,能夠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逆勢上揚,在亞洲四小龍中領先。 報告指出,台灣能夠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維持穩定增長,主要歸功於3大優勢:首先,台灣在半導體及人工智能(AI)產業方面具備競爭優勢,並成為全球AI發展的重要夥伴;其次,台灣企業的全球布局靈活,具備強大的供應鏈調整能力;最後,政府積極推出短期出口支持及供應鏈措施,並規劃長期經濟發展策略,幫助企業應對國際市場的變化。 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 需關注外部風險 然而IMF同時警告,全球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新一輪的關稅政策可能對台灣的出口造成影響。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台灣未來的經濟表現仍需關注美國的關稅政策及美中貿易爭端的後續發展。 亞洲主要國家部分,報告預測日本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都為0.6%,CPI年增率為2.4%與1.7%;中國經濟增長率今、明兩年都將維持在4%,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0.0%與0.6%。 報告又預測,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為1.8%、1.7%,CPI年增率分別為3%、2.5%。 四小龍當中其餘3個地方,報告預測南韓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與1.4%,CPI年增率維持在1.8%;新加坡經濟增長率今、明兩年可望達到2%與1.9%,CPI年增率分別為1.3%與1.5%;香港經濟增長率今、明兩年為1.5%與1.9%,CPI年增率為1.9%與2.2%。 香港經濟復甦放緩 IMF下調經濟增長預測至1.5% 儘管香港在疫情後曾經出現顯著反彈,但隨著本地需求疲軟、高息環境持續及樓市調整,香港的經濟復甦動力逐漸減弱。報告還提到,區內競爭加劇,使香港傳統的增長動力遭遇壓力,因此將香港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原先的2%至3%下調至1.5%。 香港物價穩定但人口老化壓力增加 IMF預測香港2025年CPI年增率為1.9%,屬於溫和水平。中期而言,香港人口老化和資本增長放緩將進一步減弱經濟增長動力,預計未來幾年增長將保持在約2.5%。IMF還警告,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或美國延長高息政策,香港經濟可能面臨進一步的下行風險。 中共面臨多重挑戰 經濟增長預測大幅下調至4% 至於中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IMF的報告從原先的4.6%大幅下調至4%,顯示出中共面臨的經濟挑戰;這預測遠低於中共政府設立的5%左右的增長目標。IMF指出,這次下調反映出美中貿易戰升級、出口受壓、房地產危機及地方政府債務等多重挑戰。 中國通脹低迷內需疲弱 CPI年增率僅為0% IMF預計,中國2025年的CPI年增率僅為0%,顯示出內需疲弱,價格壓力有限。儘管中共政府推出了財政刺激措施,但外部壓力及內部結構性問題仍然對經濟增長造成挑戰。IMF強調,中國的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若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或內部調整進一步加劇,將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轉自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