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DeepSeek標誌合併圖。(AI製圖)
【人民報消息】本週日,有關微信測試AI搜索接入DeepSeek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一時間,「微信DeepSeek王炸組合」的話題引發網民熱議。 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有IT博主當天發現,騰訊旗下微信的部分用戶如果在微信搜索框選擇AI搜索,已可以使用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功能。騰訊隨後還通過電子郵件向路透社證實了上述消息。但與抖音和TikTok的中國內外有別相類似,微信海外版WeChat的用戶目前還無法使用這一功能。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觀察「微信DeepSeek王炸組合」的熱搜留言發現,大部分網民似乎對此「吃瓜」觀望,因為畢竟人工智慧技術「彎道超車」的問題,與普通人每天面對的房貸、就業壓力相距甚遠。但網民中也不乏「專業人士」支招,認為deepseek的專業技術還是太弱,建議把美國人工智慧模型ChatGPT「弄過來」提升一下。還有網民警告說:微信與DeepSeek組合是不是王炸不好說,但今後大家說話要更小心了。 那麼,微信AI搜索功能的數據採集界限到底在哪裡?DeeSeek人工智慧搜索是否會用到微信內的朋友圈、聊天等個人信息呢?騰訊對此似乎沒有給出明確答案。據中國媒體財聯社報導,騰訊在週日有關微信接入DeepSeek的回應中僅表示,相關數據源既基於公眾號等微信生態內容,也包括全網內容。 外界注意到,在中國,公眾從使用上網的手機卡、建立社媒號到銀行賬戶和留言跟帖等都實行「實名制」,而對於騰訊這番「微信生態」和「全網內容」的解釋,民間大眾又會作何感想呢? 針對人工智慧可能帶給中國社會的變化,美國矽谷一位從事軟體開發的吳先生此前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普通民眾可能會因此提高些民族「情緒價值」,但是DeepSeek對中共政府的好處會更大,因為「接入DeepSeek會使現在的網格化管理更精細,也更迅速」。△(轉自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