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称985送外卖「很正常」 引热议(图)
2025年2月15日发表
 资料图:2024年2月4日,湖北武汉大雪,外卖员艰难地在雪地里行驶。(VCG/VCG via Getty Images ) |
【人民报消息】近日,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有关「985毕业送外卖也很正常」的表态,引发舆论热议。而海底捞招聘985、211高校学历外送员的消息,也在社交媒体炸锅。经过多年经济发展,中国社会是否真的实现了「中产化」,还是出现职业下沉?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近日在接受中国大象新闻《青听》采访时指出,「985毕业生送外卖很正常,这个社会职业不分高低。因为中产化之后,收入不会悬殊很大,它跟教育水准、知识结构方方面面差距不会太大。」
梁永安说,过去高知识、高学历集中在一些所谓优越的职业里,这个社会每一种职业都需要大量的文明人,这样能提升社会发展的文明水准。
梁永安:有条件的年轻人啃老
不仅如此,梁永安还曾提倡「有条件的年轻人啃老」。他在媒体采访中解释,很多「啃老」是年轻人想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藉著啃老的机会去探索、去认识世界,再去生活就不一样了。不过,他劝告没有条件的年轻人就不要这么干了,父母都很辛苦。
此话一出,社媒评论区里反应热烈。有人提议,「这个教授应该去送外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教授的孩子应该去」。还有人表示,「也是无奈之举,先活著吧」;「等老了连年龄的优势都没有时,就可以老老实实去扫街了。」
上海退休的顾老师就此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表示,由于中国经济衰退,就业出现严重的坡,才会出现高教毕业生送外卖的现象:「这证明近几年来,我们的政策不管是经济、政治、人的素质都相对滑坡,中国没有出现(中产)。这都是政策导向所引起,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现象。
海底捞招聘985、211外送员
就在梁永安受访前,一则招聘新闻也同样引起舆论关注。据《湖南日报》报导,近日网路流传一份海底捞招聘截屏显示,招聘岗位为「送餐员」和「备餐员」,在福利待遇一栏中清晰标注「普通本科学历」和「985/211及以上」两类员工将享受「大学生专享学历补贴」。具体而言,补贴标准为普通本科学历1200元/月,985/211及以上2000元/月。海底捞官方强调,外送员作为一线岗位,是许多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近年来,已有部分高学历员工通过内部晋升机制,逐步走上管理岗位。
海底捞的招聘信息在社群媒体引起热议。博主「通哥观察」认为,海底捞的回应表面上看来有专属的人才培养计划,但是背后挺值得琢磨:「虽说行行出状元,外卖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名校生接受了那么多年的高等教育,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送外卖这份工作能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这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呢?」
中国迈向中产国家了吗?
博主「光头陈律师」针对所谓的「职业下沉」、「中产化」评论表示,中产阶级在中国如果本地化,可参考当地的平均工资:如果是2千,收入水平是这个数字的3倍或者以上就是「中产」。然而,还得符合另外两个条件。「一个是是否交社保,另一就是灵活、可支配的时间有多少。两个人如果都挣6千块钱,其中一个人要用12个小时的工作,另一个人只需要4个小时,那么同等条件下谁是中产,这就不言而喻了吧?」
所谓的「中产阶级」在中国并没有官方标准。2021年,时任中共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对「中等收入群体标准」表示,中国典型的3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来算,中国有4亿人,有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
时事评论人士、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破空表示,纵观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送外卖列入「中产阶级」,因为中产阶级的国家是「橄榄型」,中间大、顶端和底层占少数。但是,中国是一个「哑铃型结构」,最富的和最贫穷的占多数。他认为,在习近平时代,中国的中产阶级是被削弱,就像中共前总理李克强所说,6亿人月收入在1千元人民币以下:「另一头,少数人占有大量的财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这些政治和经济寡头的结合。中产阶级原来还有房地产,但是现在房地产全面垮塌,中产阶级情况很惨。」
陈破空认为,梁永安的表态如果不是奉承上意,就是在奉官方之命出来说话而已。他表示,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中国形势惨淡,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命运前尘暗淡,命运不济、时不我予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