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上海要「全力打造入境游」 中共是山窮水盡了
 
顏丹
 
2025年2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最近,上海再次高調表示,要「全力打造『入境旅遊第一站』」。其實,早在2024年初,被安排「打造」的上海航空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航旅遊集團」)就專門成立了「入境項目組」,當時花重金「在莫斯科、巴黎、柏林、曼谷、吉隆坡五個海外城市設立分站點,作為『中國文旅出海前哨』」。今年1月6日,上海市政府又召開會議,正式發布做強上海旅遊市場計劃的公告。 不過這兩天,陸媒報導的上海過年入境情況並不如人意。首先從人次來看,上海邊檢總站的數據顯示,放假期間入境的外籍旅客達5.9萬人次。儘管是去年同期的1.3倍,但仍低於北京接待的9.1萬。更何況,那5.9萬還包括30.5%、即1.8萬人次的「免簽入境」者。看來,要是不免簽,外籍遊客恐怕更少。 其次是花費。說「上海境外來滬客群消費金額同比增長28%」,然而卻低於北京的「9.3億元,同比增長52%」,此外也沒告知具體金額。另有排名說,過年期間大陸「夜間消費熱力值前五名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重慶、成都、西安」。在這個排名中,上海再次輸給了北京。 再看民宿。按照《2025春節民宿出遊預測報告》,「外國旅客最愛去的城市為哈爾濱、廣州、上海、北京和成都」。某在線民宿的數據顯示,「外國客人最喜歡的民宿目的地TOP5為廣州、大理、上海、重慶和哈爾濱」。兩個排名中,上海也沒有遙遙領先。 據官媒報導,就在上航旅遊集團「擼起袖子加油干」的2024年,從上海邊檢入境的外籍人士雖有456萬人次之多,但其中仍是「免簽入境」的成了主角,「達167萬」。儘管官媒表示,456萬是2023年的兩倍,但《北京上海入境游僅恢復十分之一,外國遊客去哪了?》一文卻並沒有這麼樂觀。該文指出,2023年入境游可謂是跌到了谷底,哪怕解封了,上半年也「沒有迎來想像中的井噴式回流」。 文章說,在上海「入境遊客數量為124.15萬人,僅占2019年全年的13.8%」。首先,「124.15萬」並不都是外國人,也可能有中國人。其次,雖然半年就超過了2021年、2022年全年的103.29萬人、63.18萬人,但即使按兩個半年來算,也依然趕不上疫情前,比如2015到2019年,每年都在800萬人以上的水平。所以,要跟低迷到極限的2023年比,2024年也只是強點有限。況且,除上述文章外,已很難在其它的官方統計中看到有關「人數」的數據,取而代之的往往都是「人次」,這二者之間也有不小的差別。 兩年來,中共官方解決了一部分與移動支付和簽證有關的難題,但若因此就期待外國遊客人數「井噴」,恐怕還不大可能。因為沒有解決外籍人士,尤其是歐美國家人士不來上海、甚至整個中國大陸的真正、關鍵問題。 2024年1月,幾乎就在上航旅遊集團成立「入境項目組」的同時,上海市長龔正在接受中共黨媒採訪時表示,「把上海建設成為『五個中心』,……是我們必須奮力扛好的重要使命」。因為2023年底,習中央「到上海考察……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於是在新的一年「要全力抓推進、抓突破」。 實際上,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簡稱「五個中心」)是習2014年去上海時就提出的。中共官方的資料一直在誇耀,上海自改革開放起就逐步從「三個中心」走向了「四個中心」。但不曾想,十年後的上海卻突然卡在了成為「五個中心」的路上。 這不,抓了一年的「推進」和「突破」之後,龔正就不出來發言了。在回答黨媒提出的「去年一年裡,上海『五個中心』成效如何」等問題時,上海的三個市人大代表只象徵性地誇了夸「四個中心」,就接著「提出了各自建議」。他們說「在一些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甚至「從單項看已經位居全球前列」,但要想「成就『團體冠軍』」,還得「打破各中心之間的壁壘」,同時「強化整體效應、平台效應、放大效應、輻射效應」、「注重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等等。這一聽,問題還真不少。 其實,不管有幾個「中心」,最關鍵的還是「經濟中心」。經濟上來了,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甚至包括旅遊,也能順帶盤活。幾十年來,中共不一直在想方設法利用房地產、高鐵、基礎設施等因素帶動經濟嗎?也就是說,經濟是最終目的,其它的不過是手段。現在,「五個中心」問題多多,於是上海要另闢蹊徑,在「入境游」上下功夫。這等於變相承認了,上海的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手段已帶不動經濟了?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很顯然,就是因為老外已帶著資金和技術揚長而去,且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如今,上海打「入境游」的牌,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先暫時把幾個老外騙過來,再想方設法讓外企、外資回流。 今年1月,牆內一篇驚呼「經濟數據都『救不了』上海,繼香港之後,外資撤滬潮來了」的文章寫道,2024年7月是暑期旅遊旺季,但上海「住宿餐飲業反而從6月的同比下降6.5%,進一步擴大到了7月份的同比下降7.7%」。從1月到7月,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1%」,出口也「比去年同比下降了8.2%」;除「吃的商品」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外,其它社會消費領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這表明,上海這個曾經需求最旺盛的市場已經萎縮、甚至快要消失了。在這種頹勢下,那些曾被中共官方、上海政府忽悠,想著直奔「藍海」而來的外企、外資還會繼續挺下去嗎?一方面,生意耗不起;另一方面,上海本地經濟毫無起色,完全沒有回暖的跡象。再加上中共這邊越來越嚴厲的管控以及今天恐嚇、明天威脅的戰狼態度,只會讓老外逃之不及。2024年1-6月的數據顯示,儘管新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比去年同期增長18.3%」,然而實際被使用的外資金額卻「比去年同期下降20.2%」。 說外商投資企業在「增長」,但依然是遠不及大舉撤離的外企規模和數量。2019年,三星電子關閉了惠州工廠,將生產線轉至其它東南亞國家;日本理光把影印機的生產線從中國搬到泰國。2021年,東芝關閉大連最後一家工廠,要把生產線轉移到越南和日本;日本OKI也停止了打印機和複合機的生產業務,將生產線搬至泰國。2022年,蘋果發布iPhone14,表示要在印度工廠生產;日本佳能也離開中國,將生產線遷回到本土;韓國樂天解散了中國總部,卻繼續追加對東南亞各國的投資。2023年,索尼將相機生產線的主要工廠遷往泰國。 外企蜂擁而逃,即便在大陸深耕多年,甚至關係發展到唇齒相依的程度,也是說走就走。可見,大陸的市場不過如此,人家不是離開就不能活。換個生意夥伴信手拈來,可替代的產地哪哪都有。所有的工廠都關了,連生產線都整個遷走,這是還要回上海乃至中共國的樣子嗎? 如今,上海已感到無能為力,只能在「入境游」上撿撿漏了。加上「黨媽」扶持,連免簽帶免費的,暫時忽悠幾個老外來,倒也不成問題。但人家頂多逛逛,看個新鮮就走了,根本沒想過要跟你搞「雙贏」。這點對於上航旅遊集團來說,是心知肚明的。該集團已表示,未來的發展要靠「『一帶一路』航線資源,深度發掘中亞及中東地區……客源市場的潛力」。 這意味著,即使是「入境游」,也要從倒貼、扶貧開始。當然,扶貧的目的還是為拉攏。拉攏小兄弟,不過是因為中共「老大哥」已臭得沒朋友。西方抵制、美國討伐,中共經不住任何一個小兄弟的背叛了。然而,大陸經濟的基本盤都快稀碎了,哪還有餘力去收買胃口不小的難兄難弟呢?又免簽又免費,真能指望「入境游」力挽狂瀾嗎?可見中共已是黔驢技窮,在轟然倒塌前,它只能想方設法刷存在感了。 △ 文章轉自大紀元網站。
 
分享:
 
 
 
 
 
蘇東坡的輪迴轉生 來生幸與前世接緣| #悅覽古今|#善緣故事坊
蘇東坡的輪迴轉生 來生幸與前世接緣| #悅覽古今|#善緣故事坊
2025開年 中國職場地獄級開局!大量人陷入焦慮崩潰的邊緣! |
2025開年 中國職場地獄級開局!大量人陷入焦慮崩潰的邊緣! |
四川突發山體滑坡!唐山三甲醫院突然倒閉 ! 被泰國斷電
四川突發山體滑坡!唐山三甲醫院突然倒閉 ! 被泰國斷電
中國經濟泡沫破滅! 曾經有多繁榮 現在就有多淒涼!| #人民報
中國經濟泡沫破滅! 曾經有多繁榮 現在就有多淒涼!| #人民報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