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說到孫權,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陌生,他與劉備、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周瑜等人,在三國時期共同演繹了一場蕩氣回腸的關於「義」的大戲,迄今人們仍津津樂道。不過,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小說《三國演義》中,因為作者的價值取向,所以孫權這個形象遠不如寫曹操、劉備所花費的筆墨多,但也刻劃了他性格剛毅、志向遠大、廣納眾議等特點,其稱霸江南,頗具英雄氣概。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孫權又是怎樣的人物呢?唐代詩人王勃曾寫過一篇散文《三國論》,相當簡練地概括了孫權身為帝王「舉賢任能」的特質和他一生中取得的重要功績,這包括他繼承父兄的事業,委周瑜、魯肅以重任。因為周泰的傷勢而哭泣,為呂蒙的病情祈禱上天,愛惜朱桓的才能而不加罪於他,聽取張昭的諫言而屢屢拜訪。正因為他如此愛惜人才,所以吳國的邊境能南到交趾(今越南北部),趕走了五嶺的士兵;東到海隅,擁有了百越的百姓。地方擴大到五千裡,士兵擁有數十萬。因此,可以說,孫權不愧是神武雄才、命世之英。 但是,孫權最應該為後人稱道的是他在見證了神跡後,大力弘揚佛法,推動了佛法在江南的傳播。 大家知道,佛法大概是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了中國。史載,東漢第二個皇帝明帝好佛,一天晚上他夢見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後,便在公元68年派遣蔡愔、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經、佛法,並於第二年在洛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佛寺「白馬寺」。明帝還聘請天竺高僧在此譯經、傳教,所以不少天竺僧人來到中國傳法。 三國時期,佛教傳入東吳,但根據《金陵梵剎志》記載,東吳孫權在位的時候,佛教還沒有興盛。 公元 248年,吳大帝孫權正在建業宮中處理政務,有司進來稟告說,日前有一個胡人進入東吳領地,他自稱沙門,容貌服飾怪異,應該對他進行查驗。孫權頭一次聽說「沙門」,便問他都做了些甚麼。有司說他在自建的茅屋中設立佛像,對外宣稱佛乃大徹大悟之人,超越生死,能解救世人苦難。但他高鼻深目,又剃發,沒有多少人敢信,所以⋯⋯孫權打斷了他的話,說「當初漢明帝夢見神人,就自稱為佛。此人所信仰的,會不會與之相同呢?你且帶他來見孤。」 很快,有司領這個沙門來見孫權。孫權見此人氣宇軒昂,二目灼灼,心下就很高興,便先問他名字和從哪裡來。沙門自我介紹叫康僧會,祖先是康居國人,世代居住在天竺,但他卻是在交趾(今越南)長大的。史載,康僧會是在父母雙亡,守喪完後,出家為僧的。他嚴格遵守佛家戒律,為人寬厚文雅,並且卓有見地。為了弘揚佛法,他來到東吳。 好奇的孫權問他佛到底有何靈驗之處,康僧會答道:「自如來佛涅槃到現在,攸忽之間千年已過。當時佛祖遺骨化為舍利子,神光閃燿,阿育王曾造了八萬四千座塔來收藏。後世修塔建寺,即是為了弘揚佛祖的遺願,望陛下相助。」 似信非信的孫權表示,如果康僧會能弄來舍利子,讓他親眼看到,孫權就為他建造塔寺;但如果是蒙騙孫權,那國家自有刑罰在。康僧會請孫權給自己七天時間為限。 回到茅舍,康僧會將經過告訴了弟子,大家都知道這並非易事。抱著「佛法的興廢,在此一舉!」的決心,康僧會沐浴更衣,在靜室中誠心齋戒,並將一個銅瓶供奉在香案之上,日夜燒香禮拜,迎請舍利降臨。 然而,七天到了,瓶中空空。康僧會請求再延長七天,孫權應允了,可十四天過去了,同樣不見舍利降臨。孫權有些生氣,便要將康僧會拿下治罪。康僧會表示祈請舍利,並非如運水搬柴般容易,或許是自己的弟子中,有因懼怕王威而不能心淨神清的,以至佛祖怪罪,因此請求再寬限七日。孫權答應了。 康僧會告訴弟子要發誓:「若再無靈驗,就去死!」於是大家更為虔誠地祈求。又到了第七天,早晨、中午、傍晚,瓶中仍舊空空。但是到了五更時分,瓶中鏗然有聲嚮,康僧會親自前去看視,果然得到了舍利。這便是感應舍利的由來。 天明後,康僧會懷抱銅瓶去見孫權。滿朝文武也都前來觀看。只見五色光彩閃燿在銅瓶之上,眾人贊嘆不已。孫權拿起銅瓶將舍利倒在銅盤上,舍利往下一沖,銅盤當即粉碎。孫權肅然起敬:雖延誤了日期,到底不假。孫權慨嘆道:「這真是希有的祥瑞之事。」 康僧會又告訴孫權,佛舍利堅實無比,「烈火不能焚燒,金剛之杵不能破碎」。孫權於是下令將舍利放在鐵砧之上,讓力士手持鐵錘用力敲擊,結果砧、錘都打出了凹槽,而舍利卻完好無損。孫權自此完全欽服。 孫權沒有食言,當即下敕令建塔修寺,讓康僧會師徒在其中傳揚佛法。因為這是江東的第一座寺院,便命名為「建初寺」,將寺院一帶稱為佛陀裡。此外,孫權還建造了阿育王塔,供奉感應舍利,該塔就是明成祖朱棣後來修建的大報恩寺的前身。從此,孫權篤信佛教,江東佛法也日漸興盛起來。 2008年8月,在大報恩寺遺址地宮出土的鐵函中發現了七寶阿育王塔等一系列世界級文物與聖物,內藏「佛頂真骨」。這再次證明了當年孫權建阿育王塔是真實的。 孫權去世二十多年後,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即位,他為政暴虐無度,下令廢棄各種不正統的地方祭祀,不相信有神佛之事,並且要拆毀廟宇。大臣們都勸他不能這麼做,稱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輕易拆毀,恐怕會遭到天譴,到時要後悔就來不及了。孫皓於是派不信神佛且善辯的張昱去建初寺詰問康僧會。 張昱和康僧會你來我往,從早晨辯到傍晚,張昱都不能讓康僧會屈服。之後,孫皓聽張昱說康僧會才智明達,非凡夫能測,便將他迎到朝堂,詢問善惡報應之事,康僧會用簡單的語言讓孫皓明白「行惡的為他設了地獄,修善的為他設了天堂,地獄天堂又有種種細節,依善惡程度來定其受苦與享樂的多少,以此來勸善懲惡」。無法駁倒僧會的孫皓雖然不再毀掉寺塔,但仍不相信佛法。 一天,衞兵修治後宮花園,從地下挖出一尊金像呈獻給他,他便讓人將其放在不幹淨處,用糞湯灌滿,與群臣取笑為樂。但很快他全身腫脹,私處尤其疼痛,一時掀翻桌子,從座位上跌下來,狂呼亂叫。太史占卜說:這是冒犯了大神。在孫皓去佛寺焚香懺悔後,身上很快不疼了。他自此對佛法惡念全消,並請康僧會為自己說法,詳細問詢福樂與罪過的緣由。因為孫皓生性兇暴粗魯,難以接受精深奧妙的含義,所以康僧會只是給他敘述一些淺顯的善惡報應之事,對他加以開導。 孫皓本有悟性,聽完後心生善意,十來天後,病便好了。孫皓此後令宮中人悉信佛法。但孫皓到底本性難移,終日胡作非為,致使國勢日衰,直至滅亡。 不過,孫權的弘揚和支持,以及孫皓的改弦更張,都推動了佛法在江南的傳播,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法在江南的興盛與此不無關聯。 (源自乾淨世界《天地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