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本人遇袭案宣判:死刑裁决背后的日中关系考量
【人民报消息】去年6月发生在江苏苏州的日本人母子遇袭案于1月23日宣判。法院裁定52岁的中国籍被告周加胜犯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然而,裁决书未提及日本因素,外界普遍认为,这起案件的裁决背后,北京政府更关注如何避免影响中日关系,而非彻底揭示案件的真实动机。
苏州法院裁决未提及日本 日方反应谨慎
法院的裁决书披露,周加胜因欠债失业、生活无望而产生极端报复社会的念头,进而在苏州持刀袭击受害人,导致一名中国籍校车职员死亡,两名日本人受伤。法院形容案件「罪行极其恶劣,社会影响重大」,因此决定判处死刑。
日本外务省表示,判决书没有提及日本。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田胜到庭旁听。官房长官林芳正回应指,犯罪行为终究不能被容许,日方严肃看待今次判决,强烈要求中方确保在华日本侨民的安全。
苏州事件发生于去年6月24日,当时在车站等候日本人学校校车的30多岁女性和学龄前男童遭周加胜持刀攻击受伤,当时54岁的校车女保母胡友平挺身阻止周加胜行凶时被刺身亡。据日本外务省了解,被告周加胜至今尚未提出上诉。
判决能否平息仇日疑虑?
案件发生后,舆论普遍认为,反日情绪可能是此次袭击事件的主要动机。尤其在深圳发生类似事件后,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更加担忧。去年9月,深圳一名10岁日本籍男童在上学途中遇袭身亡,该案件将于1月24日开庭审理。外界高度关注中共官方是否会首次披露嫌犯的真实动机
在日本生活30多年的华人相林对美国之音表示,日本舆论对苏州案件的判决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共政府可能有意回避涉日因素,以避免中日关系恶化。
他说:「其中一个人说,这个人(被告)是针对日本人的,但中共政府也有权力让被告保持沉默。有些人认为,如果犯人(交待犯案动机时)不讨论中日问题的话,有可能被从轻判决。」
事实上,日本民间对中(中共)国的好感度近年来持续下降。根据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2023年12月的调查,近九成受访日本人对中(中共)国持负面印象,部分企业和旅游机构开始减少与中(中共)国的合作。
相林说:「过去印象不好不是一种恐惧,是一种厌恶。现在厌恶上升为恐惧:我们去中(中共)国可能有人身威胁。我们公司会尽量少往中(中共)国派人。旅行社就不积极推中(中共)国这条线了。观光客尽量不去中(中共)国。」
北京的平衡策略
针对案件裁决,中国独立政治学者「维辛」(化名)表示,他对于案中被告被判处极刑并不感到意外。
维辛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中共)政府在2025年中国新年到来之前,集中判决了一批2024年的社会性报复案件,基本上都以死刑方式一审判决,显示了当局在贯彻习近平在珠海遇袭事件之后的指示:从严、从快处理所谓的极端性社会报复事件,显示中共当局高度紧张,也多少反映了中(中共)国社会危机的严重程度。」
维辛认为,这些案件反映了中(中共)国中下阶层在失业、生活压力下的不满情绪,而政府则希望通过严刑峻法来遏制这种趋势。
日本在华公民安全成焦点
苏州与深圳的袭击事件不仅加剧了日本民众的恐惧心理,也使中日民间交流雪上加霜。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黄伟修指出,苏州和深圳作为日本企业早期投资的重点城市,此类事件发生在这些地区,令日本社会对中(中共)国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
他说:「这两个地方相较于中(中共)国其他地区,更长期与日本民间有比较深入的交流。虽然苏州事件的犯人并不是当地人,但问题是,事情发生在苏州的话,对一般日本人造成的冲击会很大。」
自2014年中共《反间谍法》实施以来,至少有17名日本人被当局拘留。2023年3月,安斯泰来制药公司一名日籍高管在北京被拘留,同年10月被检察部门以间谍罪名正式逮捕。
2019年9月,北海道大学教授岩谷将遭中共拘留,两个月后获释。中共外交部声称,岩谷交代了曾获取中方大量涉密资料,表示悔过并愿意认罪伏法。
黄伟修说:「北海道大学教授被拘留的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日方主要的学者都不愿意前往中(中共)国交流。安斯泰来制药的高层一直在北京商界耕耘,突然说他是间谍,把他拘留起来,是很大的震惊。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日本平民突然在路上被刺杀。这个事件对于中日在文化、社会交流原本就已经脆弱的状况下,给予了更重大的打击。」
民族主义情绪升温 北京如何应对?
近年来,中共政府推动民族主义情绪,导致部分极端言论在网路上蔓延。腾讯、抖音等平台曾多次发布公告,要求打击「煽动中日对立」的内容,然而,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难以避免。
黄伟修分析认为:「(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推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牵涉到意识形态的问题。这不是说政策一改就能改。民族主义本来就是『两面刀』,操作不好的话也会伤到自己。中(中共)国方面一直没有评估,如果民族主义的问题发酵伤到自己,它们应该要怎么办,但是我个人认为,很难找到对策。」
北京释出善意?中日关系或迎缓和机会
尽管近期中日关系因袭击事件蒙上阴影,但中共政府似乎正在采取措施降温。深圳惨案发生后,中共同意逐步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并在去年11月恢复对日本公民的免签政策。外界普遍认为,这些举措表明北京希望在经济合作上减少对抗,争取与日本的务实合作。
不过,台湾学者黄伟修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持谨慎态度。「逐步恢复执政党之间的交流或者中日防卫相关人士之间的交流,当然是比较积极的方向性,但问题是,包括安斯泰来制药高层被拘留的问题,还有这几年在日本称为尖阁,中国(中共)称为钓鱼岛的岛屿周边,中国(中共)公务船不断骚扰日本渔船跟海上保安厅船舰的问题,都没有获得实质的解决。若这些困难的状况没有解决的话,中日关系不可能再向前进。」他说。△(转自美国之音)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25/8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