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姚元之編著的筆記《竹葉亭雜記》記載了一個這樣「走無常」的人。(網絡圖片) |
【人民報消息】清代文人姚元之編著的筆記《竹葉亭雜記》記載了一個這樣「走無常」的人。他叫郭汪燦,湘潭人,嘉慶甲戌年的進士。祖上原本姓「汪」,所以他將「汪」姓加到了自己的名字中。他曾告訴他人,在自己還未做官時,曾在冥府任職,就像在人間各個官署中供職一樣。
郭汪燦說,與人間的官署不同的是,冥府的建築更加寬敞高大,大堂中間設有長桌,很多人依次而坐,與童生們在考棚中參加考試類似。這些冥官掌管的冊籍非常大,都是用毛頭紙裝訂。毛頭紙是一種纖維較粗、質地松軟的白紙。冊籍每頁分為三段,上面一段記錄這個人生前的衣食福祿,中間一段記錄其今生的善行和惡行,下邊一段記錄他的壽命和去處。
如果一個人產生不善的念頭,那麼一定會有人拿著一張小紙條來報告,冥官立即記錄在案。如果日後哪天悔悟改正,還會有人來報告,冥官就會將記錄勾銷。因為事情繁冗複雜,郭汪燦和其他冥官每天都非常忙。
郭汪燦辦公的地方離另外一座高大的官署不遠,不知是冥府哪位官員的。有時,郭汪燦出來溜達會到這裡轉轉。一天,郭汪燦看見一個人跪在臺階下,上面的官員說了幾句判詞後,就下令砍斷這個人的腿,隨即有冥卒砍斷了他的腿,然後把斷腿放在盤子中,呈給堂上的官員。這個官員應該是閻王。
郭汪燦驚愕之際,又看見他的同窗好友某人,也跪在臺階下,也被判砍腿。他急忙越過臺階,跪在大堂上叩頭請求饒恕自己的好友。閻王道:「這只是冥間的刑罰,這個人在陽間不過是跌一跤,受傷而已,死不了。」郭汪燦仍堅持為他求情。閻王說:「已經接到了旨意,無法違抗的。」
雖然如此,郭汪燦還是不停的叩頭。閻王為其至誠所感,所以答應上奏天帝,他的朋友應該可以得到寬恕,並命令冥吏拿來有他朋友的名冊給他看。不料冥吏錯將三品官員的名冊拿來,名冊的封面是水紅色綾布封面。
郭汪燦趕緊偷偷的翻閱,竟然看見自己一位老朋友的兒子的名字列在上面,上面寫著:十九歲入學,提督學政某人,文題、詩題是甚麼,二十二歲中式第幾名,主考官、副主考官、本房閱卷官是某某人,考題是甚麼。考官只記載了姓氏,沒寫名字。
這時候,閻王也發現冥吏拿錯了名冊,怒斥冥吏,並讓其將名冊收回。郭汪燦受驚而醒。郭汪燦那個老朋友的孩子,此時才兩歲,這說明一個人的科名有定數,就連考題是甚麼,誰是主考官,上天也都早已定好,那些命中沒有功名卻有著非分之想的人,應當自我反省啊。
郭汪燦還說,自己還曾路過一個高大雄偉的宮殿,人們稱之為「文昌宮」。嘉慶庚午年(1810)五月的某一天,他聽到文昌宮中議論紛紛,人聲鼎沸,過了許久才消散。恰好有同事從宮中出來,便問是何原因。同事說是因為要更換本次科舉的第三名而引發的爭論。
原來,冥府查出這名考生八歲的時候,因為貪玩,惹惱了自己的祖父。祖父要打他,他就逃跑了。他的父親追上他,把他按在地上,又騎在他的背上,打算等他祖父過來打他一頓。他奮起掙紮,一下子跳了起來,導致他父親被摔在地上。
郭汪燦插嘴道:「八歲的孩子是無知的,為逃避責打而跌傷其父,也是無心之過。難道這種無知無心的行為也要受到懲罰嗎?」同事說:「我們反複討論正是這個緣故,因此只是讓他推遲一科考中,否則就是剝奪他的功名了。」
在冥府中的所見所聞,郭汪燦醒來後都要記錄下來,放於匣子中,打算將來積累多了以後,匯編成書,勸誡世人。後來他因為話太多而被撤了冥府的職務。待他想把之前記錄的內容刻印出來,卻發現密封匣子中的紙張全部不見,應該是冥府不想讓他洩露太多的天機吧。 △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