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图为2008年9月19日,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儿童医院,一名婴儿正在喝牛奶。(Getty Images) |
【人民报消息】近年来中国奶牛场不断扩张,但由于出生率下降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减少了需求,导致中国国内充斥著大量不需要的牛奶,小农户被迫倒闭,这个全球最大乳制品进口国的进口量也受到挤压。
据美国之音报导,中国的牛奶过剩问题反映出北京出于粮食安全目的推动消费和乳业扩张,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同时,奶牛场高昂的成本和2008年掺假丑闻的遗留问题限制了中国乳制品的出口机会。当年婴儿配方奶掺假丑闻导致至少六名儿童死亡,数千人住院。
中国经济景气低迷加上人口老龄化,对奶酪、奶油和黄油等高价食品的需求减少,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从2021年的14.4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12.4公斤。2022年是中共统计局所提供该项数据的最后一年。
与此同时,中国的牛奶产量从2017年的3039万吨飙升至2023年的近4200万吨,超过了北京设定的2025年4100万吨的目标。中国为全球第三大牛奶生产国。
自2022年以来,中国牛奶价格已跌至每公斤约3.8元人民币(0.5352美元)的平均生产成本以下,导致许多亏损的奶牛场关闭,其他农场通过出售牛肉来减少牛群数量,但牛肉产品也是另一个供应过剩的市场。
中国主要乳制品生产商现代牧业(Modern Dairy)的业绩报告显示由盈转亏,今年上半年其奶牛存栏量减少了一半,净亏损达2.07亿元人民币(2907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录得盈利2.18亿元人民币。
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公司StoneX亚洲乳业主管李一帆(Li Yifan,音译)表示:「奶牛养殖公司在卖牛奶和卖肉方面都在亏钱。」
根据中共海关数据,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同比下降13%,至175万吨,乳制品当中进口量最大的奶粉下降21%,至62万吨。中国进口的乳制品主要来自新西兰、荷兰和德国。
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上个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2024年中国乳制品净进口量预计同比下降12%,「乳制品下行周期的延长,可能会继续影响2025年进口量」。
自北京2018年呼吁建立更多奶牛场并提高牛奶产量以来,中国乳制品行业迅速发展,这促使农场数量激增以及数十万头荷斯坦奶牛的进口。这是北京推动中国提高粮食自给自足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然而,中国除了经济放缓之外,出生率下降也意味著需要配方奶粉的婴儿数量减少。政府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的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为6.39‰(平均每千人中新出生6.39人),低于2017年的12.43‰。
新西兰A2牛奶公司8月表示,在截至6月份的2024财年中,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销量下降8.6%,价值下降10.7%,并且可能在2025年进一步下降。
中国乳制品行业还未能实现北京2018年提出的教育消费者「从喝奶到吃奶」、以增加乳制品消费的号召。
液态奶占中国乳制品消费的80%,而开发奶酪、奶油和黄油市场、将牛奶转化为价值更高且保质期更长产品的努力,却因为消费者勒紧裤腰带而受阻。
中国奶业协会表示,为了控制过剩产量,中国生产商正在将原奶制成奶粉,截至6月底,过剩产能已超过30万吨,大约是去年水平的两倍。
国内供应过剩使得北京在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中更容易瞄准欧盟的奶酪、牛奶和奶油的进口,尽管这些都是小众利基产品,而且该措施对缓解供应过剩的情况作用不大。
经济学人智库消费品研究分析师塔尼娅·巴蒂亚(Tanya Bhatia)表示:「虽然限制欧盟乳制品进口可能会为中国奶农提供短期缓解,但它无法解决生产过剩和需求停滞等更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