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
金欣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內捲,老百姓掙錢不易,內需長期低迷不振,在中國的台商企業遭到巨大衝擊。美國華府智庫的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57.4%的受訪台灣企業正在或考慮撤離中國。台灣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中國一線城市停止消費的悲鳴成了經濟圈的共識,而這個問題的源頭來自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持續調整。
據《華爾街日報》9月18日表示,全球產業在面臨是否要將業務遷出中國的矛盾時,將會做出何種反應?台灣在華企業的處境和選擇或許能夠成為某種先兆。
今年8月,在中國市場近20年的「鼎泰豐」宣布,將於10月底前結束華北14家門市(含廈門1家)的經營。
四十多年前,重新開放的中國開始吸引境外投資者,台灣人率先在中國大陸設立工廠。隨後,日本人、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紛至沓來。如今,台灣製造商、餐飲業主和其他企業主再次引領一股潮流,但這次是全球企業撤出中國的潮流。
報導稱,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去年年底接受調查的大約610家台灣企業中,有超過57%的企業正在撤離,或正在考慮從中國大陸遷出,原因是營商環境日益惡化以及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
研究指出,台灣公司可能是「礦井裡的金絲雀」,「這些企業的觀點和行為預示著,在面對是將業務遷出中國還是留在中國的相互對抗的力量時,全球公司可能會如何行動。」
報導指出,總體而言,跨國公司正在撤出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外商對中國工廠、商店和其它硬資產的投資下降了31.5%。對於一個多年來一直是外資聚集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變化。
台灣著名的連鎖餐廳鼎泰豐宣布撤離中國。(翻拍自謝金河臉書) |
大名鼎鼎的台灣鼎泰豐也要走了
在上個月26日,全台灣最熱門的新聞之一,竟然是在台灣經常要大排長龍才吃得到的鼎泰豐,驚傳要關閉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14個門店。台灣人聽到這條消息都大為驚訝。其實,根據網友發在網上的視頻中可見,中國各大城市中的商業旺區都是一排排的待租店鋪,大門緊閉,大街冷清,許多餐廳無論是高級的西餐廳、中餐廳,或者是大排檔,就算是經營多年的老字號,也都紛紛結業熄燈。民以食為天,如果連價格親民的大排檔都紛紛倒閉,那是因為中國人真的沒錢了。
台灣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以《鼎泰豐的眼淚》為題,發文表示,今年7月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兩項數據,一個是新增信貸規模創2008年新低居民貸款餘額首度減少,企業貸款規模則是2017年最低。另一個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至3.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都出現負成長。以月比,北京衰退9.4%,廣州衰退9.3%,上海衰退6.3%,深圳衰退2.2%,四大城都出現衰退。一時之間,一線城市停止消費的悲鳴成了經濟圈的共識。
謝金河點出,這次鼎泰豐先關北京分店,從這些數據來看,北京,天津的消費確實受到影響最大。先前有朋友傳來位於太古滙的鼎泰豐分店在尖峰時段的消費照片,這是上海最精華地段,和台北的大排長龍大異其趣,顯見中國的內需消費確實很低迷。
謝金河說,最近香港媒體報導,從疫情以來,香港本地的零售業者慘況,像銀樓的周大福、周生生、謝瑞麟早已今非昔比。香港超市的永旺,聯華超市股價剩零頭。有台資背景的呷哺呷哺從27.15跌到0.9港元,另一家火鍋巨無霸海底撈從85.8跌到10港元。旺旺、康師傅、高鑫零售也都很慘澹。
謝金河分析,過去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大市場是全球兵家必爭的大巿場,如今正受到全面內捲的壓力,而這個問題的源頭來自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持續調整。鼎泰豐都撤了,其他台商食品業者恐怕也不會太好!85度C的未來可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