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元初的大臣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以忠义闻名。(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明末元初的大臣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以忠义闻名,他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迄今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他在被俘六年后以身殉宋,终年47岁。史载在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蒙元编写的《宋史》中也对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的忠君气节备加赞誉。 那么,如此忠义的文天祥死后去了哪里呢?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劝戒录》中说文天祥已经做了阎王。 道光戊子、己丑(1828、1829)年间,梁恭辰的父亲前往江苏担任布政使,梁恭辰陪同前往。当时在布政使衙门中负责文书工作的是湖州的秀才沈巽帆,在他得知梁恭辰正在编撰一本劝人向善的书籍时,便向他讲述了他族中的一位先辈沈炳震沈东甫先生的一件事。 沈炳震(1679年—1737年),字寅驭,号东甫,浙江湖州府人。曾做过贡生,其博览群书,长于史学。与沈炳异、沈炳谦兄弟合称「三炳」。他八次参加过乡试,但都因言辞激烈而落第,遂不再参加科举。乾隆二年十二月病逝,终年59岁。 沈巽帆说,一天,沈东甫先生正在书房中睡觉,梦中见一个穿青衣的人将他引到一个院子中,院中立著一面高一丈左右的镜子。青衣人请他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是他前世的糢样:是一位头戴方巾、脚穿红鞋的儒者形象,穿著的不是本朝的服饰。 沈东甫错愕间,镜子中又出现了他再前世的样貌: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袍、腰系玉带、脚蹬黑色靴子,不再是儒者的装束了。 这时一名仆人闯入跪下,向沈东甫叩头说:「您还记得老奴吗?我是曾跟随您赴任大同兵备道(注: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一职的人呀。」同时还呈上一册文卷给他看。沈东甫遂问他为何而来,仆人道:「您前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同兵备道,姓王名秀。今日青衣人召您前来,是奉冥府文信王之命。」文信王正是文天祥,其生前被封为「信国公」,死后这是做了阎王,而青衣人应该是冥府的差吏。 为什么文信王要召沈东甫到冥府呢?仆人告诉他:「有您在大同任职期间的五百个鬼控告您,所以请您当面去对质。老奴记得杀死这五百人不是您的本意,这五百人本是刘七叛军的败兵,投降后又反叛,所以某总兵想要杀了他们,以绝后患。您曾亲笔写信劝阻,但总兵没有听从。因为怕您忘记了此事,难以分辨清楚,所以将您写的书信送给您。」 听他这么一说,沈东甫恍然记起了前世的事情,再三感谢老仆人。此时青衣人问他是步行还是乘坐轿子,没等沈东甫说话,老仆在旁先呵斥道:「哪里有身为监司大人却步行的道理呢?」于是青衣人叫来了一顶轿子,两个轿夫抬著沈东甫走了几里路。 之后他们来到了一座宫殿,宫殿正中坐著阎王文信王,头戴冠冕,须发花白,旁边的官吏身穿绛色衣服、头戴乌纱帽,手持文书簿册,见沈东甫到来,便呼叫兵备道王秀上殿。 阎王说「先等一下,应该先叫总兵前来。」很快一个身著军装、披著金色铠甲的人从东厢进入。沈东甫看过去,果然是以前的同僚某总兵。 阎王先对总兵讯问了很久,大殿下的沈东甫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大殿上叫王秀,也就是沈东甫,沈东甫上殿后向阎王作揖后站立。 阎王说:「杀死刘七同党五百人的就是总兵,他已经承认了。你写信劝阻,我也知晓了。但是按照明朝法律,总兵受兵备道的指挥管辖,你的命令他却不听从,你平日的软弱可想而知。」沈东甫连连应声并为自己的过错而道歉。 这是在旁的总兵为自己辩解道:「这五百人非杀不可。他们诈降后又反叛,不杀他们就又会叛乱,我这是为国家之计杀他们,不是因为自己的私利。」 总兵的话还没说完,台阶下就出现了一团漆黑如墨的黑气,啾啾的声音也从远处而来,伴随的血腥味让人难以忍受。但见五百颗人头乱滚,都张开嘴露出牙齿来咬总兵,同时斜著眼睛看沈东甫。 阎王拍案厉声道:「你们这群断头兵,假装投降后又反叛,有这回事吗?」众鬼说:「有。」阎王说:「那总兵确实应该杀你们,你们又何必争个不休呢?」众鬼说:「当天假装投降的人,是几个首领,再次反叛的,也是那几个首领,我们都是被胁迫跟从的,怎么可以全部杀死呢?而且总兵只是想要迎合嘉靖皇帝严厉苛刻的心理,并不是真正为国家为百姓著想的。」 阎王笑著道:「说总兵不为百姓著想可以,但是说总兵不为国家著想是不可以的。这桩案子已经搁置了二百年,总归是因为这事情属于公事,冥官不能断案。如今总兵的心迹还未表明,不能成神离开;你们的怨恨之气也没有消散,无法托生为人。我现在只能将现在的情况上奏天庭,听候玉帝的处置。只是兵备道所犯的过错很小,而且有亲笔书写的劝阻信作为证据,可以放回阳间,下一世罚作富人家的女儿,来惩罚他软弱无能的过错。」 五百个鬼用手捧著头颅跪在台阶上表示愿意听从阎王的决断。于是阎王又命令青衣人引导沈先生出去,又到了镜子所在的地方,让他照今生。沈东甫不觉惊醒,汗出如雨,睁眼看家人们围绕在自己身边哭泣,说自己已经昏过去了一天一夜了。 沈东甫的冥府游历告诉世人两件事:一、人生前做了什么都会有不同的报应;二、忠义的文天祥死后已经成神。 △ (人民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