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图为号称郑州最大烂尾楼的「启福城」。(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七十城市房地产销售数据显示,尽管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救市措施,但五月份的新建住宅和二手房价格仍在双双下跌。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同比则分别下降3.7%和4.9%,降幅比前一个月分别扩大0.8个和0.7个百分点。而二手房的销售价格降幅甚至将近1成,一线城市同比下降9.3%,其中广州降幅最大,达到11.4%;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下降7.5%和7.3%,降幅均比上月扩大了0.7个百分点。 刺激政策杯水车薪 「第一,民众没钱,无力买房,就算中共政府不断地削减房贷利率也没有意义;第二,有钱的人也不买新房,因为不知建商是否会倒闭,担心烂尾楼;第三,预期房价会下跌的心理影响,就算有钱也会观望。」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中国房地产没人接手,想卖也卖不出去,上述三个问题交互影响而难有起色。 他认为,针对烂尾楼,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如中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日前所提「全部收归国有」的概念,要求地方政府收购库存房。但是,当局提出的方法只做了半套,政府推出3千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加上奖励成数顶多5千亿人民币。按照王国臣所在机构统计,中国至少需要10万亿元才能解决问题,现在的政策杯水车薪救不了楼市。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 报道,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姚炜周一在一份客户报告中表示,2021年起,中国持续多年的房地产繁荣局面告终,房地产行业一直未能摆脱供应过剩和购房者人气低迷的困扰。尽管中共政府为恢复市场信心在5月中旬推出了迄今为止最大力度的刺激措施,但市场似乎仍未探底找到底部。 保交楼陷危机 房企资金紧缺 另据新浪财经报道,野村证券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日前在一场公开演讲中也指出,中国存在严重的「保交楼」问题。根据他去年做的一些统计,「保交楼」保守估计在1000万到2000万套之间。这些房子逾期交付并不一定是烂尾楼,但民众越不买房,开发商就越没钱盖房:「以前大家都认为这只会存在于民营房企身上,后来我们知道,甚至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型的国有房企也开始会面临这些资金紧缺的问题。」 台湾的东华大学新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松兴接受本台访问表示,中国资产泡沫破灭持续已久,释放出几次的刺激措施期待能带动房地产销售,有助维持开发商的流动性,不至于造成违约。另外,对于按期缴贷款的人来说,「保交楼」就能继续缴贷款,不会违约。 「如果地产商出事,整个建筑物本身变成烂尾楼,购屋者会要求断供不再缴贷款,银行呆帐就迅速增加。如此一来,也会增加银行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就是增资打呆帐。问题是隐藏呆帐太多,目前地方政府可能也没有能力为其增资,」陈松兴补充说。 中国1257家银行分支退出市场 年增逾3成 澎湃新闻披露,近日,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个5月,全国已有1257家银行业分支机构退出市场,同比增长30.41%。其中,农商行分支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和其分支机构退出占比超过6成,退出的国有大行占比则为18.06%。 榨干银行后 还能期待「国企」救市吗? 王国臣指出,中国的银行很大部分投向房地产,亏损一定很多。近期,中国人行与金管局推动整并中小企业银行和裁撤分支机构。他提到,这次何立峰要求中国国企收购房地产,但是以近期爆发的「国企造假」风波为例,中国国企本身都造假亏空,哪有钱去收购? 王国臣:「国企出来救市不是这一次,包含一月份的股灾也是要求国企出面。换句话说,银行已经被榨干,现在转而去榨国企。后来发现,国企也是一堆烂帐,根本没这么多东西可榨。」 专制体制能否压制金融风险? 他指出,中国财政在非税收入前4个月成长超过10%,这其中包含土地的出让收入年减1成,也就是罚款在增加;另外,没有了资金,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则在下跌,投资动能不断衰退。现在中国呈现死亡交叉,即经济在下跌,金融风险在上升。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是专制体制,有能力压抑所有的金融风险,相较西方国家,即使事先预见金融风暴酝酿,通常都是在危机爆发后才救市。然而,中国从江泽民执政末期就开始防范金融风险,防范至今,能用上的工具都用了,结果还是风险上升:「一旦爆发,还剩什么可用?所以不代表威权国家或中共就能压制金融风险。」